分式的基本性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726172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式的基本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式的基本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式的基本性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式的基本性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式的基本性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目标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符号变号的法则。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利用分式的变号法则,把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变形。3.关键: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教学方法:类比学习、引导启发、讲练结合、归纳教学过程活动一 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与 相等吗?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

2、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可用式子表示为: (C0),其中A、B、C是整式.活动二 性质的应用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1) 问:为什么加一个条件c0?(2) 问: 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 2.书P129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看分母如何变化,想分子如何变化;看分子如何变化,想分母如何变化3.例题:1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 , , 。2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1) (2) (3)分析:由于要求分式的分子、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而对分式本身的符号未做规定,所以根据分式的符号法则,使分式中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改变两处符号即可。解题略说明:两个整式相除,所得的分式,其符号法则与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相类似,也同样遵循“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则。总结:1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2分式的变号法则,在分式运算中应用十分广泛。应用时要注意:分子与分母是多项式时,若第一项的符号要改变,应将其中的每一项都变号。活动三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不改变分式的值

4、,使分式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A10 B9 C45 D90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0 C D4.不改变下列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1) (2)5.如果把分式中的和变为原来的,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是原来的 D.不变活动四 学生练习1.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可变形为( )A B C- D2.对于分式 的变形永远成立的是 ( )A.; B.; C.; D.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2) (3) (4) 4不

5、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1) (2) 活动五 课堂小结分式的性质及注意点, 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符号变号的法则。活动六 布置作业 书P133页习题15.1 第4题(书面)、5题(作业本)教学反思: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一章的重点,这一章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分式的学习,课本是通过算术中分数的基本性质,用类比的方法给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学生接受起来并不感到困难,但是要使学生达到透彻地理解,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师生共同体会关键字眼在分式概念表述中的重要性和指导练习习题的不可忽视性 当使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虽然也强调用以同乘(或除)

6、c0的数,但在实际应用时,几乎没有用零去乘(或除)的可能,所以使用性质的这个根本性的限制条件常常被忽略了而在代数中,m常是一个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就有c=0的可能性所以每当我们应用这个性质时,都应首先考虑一下这个用以同乘(或除)的整式的值是否为零?随时注意在怎样的条件下应用这个性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使用分式基本性质的严谨的习惯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分式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解,这就为下面讲分式的恒等变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入部分做到了由旧知,即分数的基本性质来推出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知识过渡自然。从课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算理都明白了,但是在计算中错误率较高,说明以前的知识还不牢固,计算能力不强。 在下节课中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