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家庭教育.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724703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家庭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孩子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繁忙的工作使家长无暇教育孩子,作为新一代的家长,有些甚至不会教育孩子,加之现代社会离婚率日益上升,不少孩子孩子在小学时期就过着单亲生活,于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家长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遗憾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学习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奖励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反之家

2、长则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书,孩子除了要学好学校的功课,还要参加校外各种辅导班。(二)顺其自然型。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

3、在太大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常无从下手。二、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并行的,但不少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许多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没有协调在一个基点上,不能形成全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触、互相抵消,从而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值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因此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基于以上两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出现了如下家庭教育问题:(一)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有些家长单凭个人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过高地设计自己的孩子,并把这种

4、愿望转化为一种不可改变的压力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成长”的道路,什么都按既定的办,对孩子的意见听不进,对孩子的正当要求不予满足。这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必然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一切依赖父母的指使和安排,缺乏主动精神,没有独立见解.另一种是产生对立情绪,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二)重智育轻德育。许多家长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有些家长认为父母的任务只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眼睛只盯着分数,只要学习好,其它都可以不计较,忽视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无视学习规律,一味增加家庭作业,把孩子缚在书

5、本和题海中,并规定不准看文艺小说,不准看电视,不准做家务劳动等。其结果是孩子高分低能,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学习效果反而不好。(三)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许多家长较多地考虑孩子的物质需求,育子经济投入增加.超前消费,对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资,过度关心、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娇纵溺爱,有的家长热中于以物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助长了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失去了勤奋努力、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事业心、责任感等许多可贵的东西。(四)有些家长忽视了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教育子女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可自己却泡在麻将香烟美酒之中,虚度大

6、好时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己,自己却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自己却张口骂娘,污言秽语,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将、打扑克、喝酒成风。也有少数父母,夫妻关系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闹离婚,置子女于不顾。这种说教与身教不一致,十有八九要使希望化为泡影的。(五)教育方法上,重打骂轻说理。有的家长开始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教,任其自由发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学习上出了问题,则是态度粗暴.采取训骂体罚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佼的事了,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长不能和学校密切配合.造成许多教育误区,对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损害。三、家庭教育的对

7、策学生的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小学一至六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是培养一个人良好生活习惯和工作态度的开始。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一)注重品德教育,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这方面家长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影响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

8、感。(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情趣。要让孩子爱学习、自觉学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互补与延伸,家长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严格检查,保证质量,对孩子不懂的问题,要引导他自己思考、独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校外,让孩子自主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班,增加个人魅力。(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害怕孩子吃苦,也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不让他们做家务。实质上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光是学习要努力,还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步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四)密切家校联系

9、,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联系本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家长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点滴进步和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找出差距,真正使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学生健康的成长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个性的形成也有差异。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因材施教,创造出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认真面对、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