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714028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单纯接受的方式为主,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结论,养成机械记忆学习结论,被动思维的学习习惯。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过程大致分为:形成问题,收集实证,提出假设,推断验证,获得结论,交流和评价等环节。其实践形式也是多样的,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实践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一节课的教

2、学设计中,探究性学习过程可能会出现多次,而这一节课中的探究学习也可能是教材这一章节中或是学期甚至学年教学,即一个上一级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与环节。无论是在大系统还是小系统中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要确立探究任务,问题的形成是探究学习实施的前提。为此,在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中,教师应承担起探究环境营造者,认知矛盾的诱发者,学习积极心态的激发者和维护者的角色。一、探究环境的营造者课堂上营造探究的环境,就是提供给学生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氛围。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由于探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协作、交流、表达贯穿于其过程中。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

3、的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本身就应将自己视为在课堂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普通”一员。略有不同的仅是教师还是这一过程的主持人。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将有利于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气氛下进行学习,思维有一定自由的空间,能够联想或反思,并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都将有利于课堂探究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用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二、认知矛盾的诱发者为了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生成探究任务,首要的是让学生能发现和意识到问题。问题是一种认识冲突。在生成一个探究任务时,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关键是要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应积极地使学生当前学习内容与他们原有的

4、认知水平发生矛盾。当然,教师尽可能不直接点明矛盾,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每堂课上将要学习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而教师则可以处在高处决策和把握。教师在自己先前的学习中已系统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总结。但教授的时候,教师却不应只将自己的理性总结抽象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看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实却恰得其反。教是为了不教。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没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了。在这点上,教师完全可以因为知识对学生来说的未知性而设立适当的情境,转变自己说教者的角色为学生认知矛盾诱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发而不是被动地进入知识殿堂。在课堂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形

5、成中,教师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接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意识到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内驱力,继而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作为学生认知矛盾的诱发者,教师应精心设计引导并善于捕捉和把握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时机。也就是,当学习者用原有认知对新的学习内容评判引起“不能确定”或“不和谐的、不完美的”或“不正确的”认知矛盾时,教师要能诱使学生发问或提出恰当的问题以生成探究任务。三、学生学习积极心态的激发者和维护者在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要转变教学行为,教师自身观念和心态则需要不断地调适,从专权的统治者角色转变为合作式的领路人,不断激

6、发和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为做到这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处于学生的思想状态中,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预先考虑学生对新内容的反应,想象他们对原有认知的适用,考虑学生的认知矛盾是否能自发地产生或需怎样的诱导程度等等。因为在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能够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教师能够明确地预见,所以教师尽可以在课堂上扮演领路者的角色。设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着群体中,教师完全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同伴,一起进行探究过程。发问和诱导发问应是积极地,渴望地。当学生中出现了较好的问题时,应鼓励学生提出;当问题提得太大时,教师应先欣喜地加以肯定并适当缩小范围,如将“为什么”

7、的问题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不恰当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并理清其思路,时时把握探究学习的方向。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作为探究的一员的积极心态去感染激发学生,并以同伴式的角色去维护他们,不断利用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感(求成欲),互惠心(互助欲),做到激化、维护、导向相辅相成。总之,教学中为生成设计的探究任务,从一开始教师的教学行为就要发生转变。在探究问题的形成中,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无疑是继续探究学习其他基本环节的前提条件,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实施而不拘于形式的保证。以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在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中教师行为的思考,开展探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发生转变才能引起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然,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形势下已形成的被动学习方式使一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实施,就此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以及给学生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周巍巍 2013-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