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704061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夜思》: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夜思》: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静夜思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 第一学段年级一年级相关领域语文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郑少宇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13466657142实施者郑少宇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13466657142指导者王雪莲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13521987860课件制作者郑少宇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13466657142其他参与者马俊生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15601369786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低年级阅读方面的要求,“诵读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

2、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古诗静夜思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文语言”优美、博义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特别引入了“平长仄短”读古诗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音乐资料,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前后对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走进“诗人”内心的“穿越”之旅。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课古诗二首(二)中的一首古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3、;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对静夜思这首家喻户晓的古诗,他们在学龄前就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仍是难点。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引入了“平仄读诗”的环节,并结合介绍李白颠沛流离的一生,通过不同诗句的对比,体会诗人面对明月独坐,思念故乡的心情。教学方式与

4、手段:展开想象、交流研讨、对比思考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技术准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 学会“故、乡”两个生字,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古诗。2. 学习平长仄短读古诗的方法,体会与普通读法的不同。1. 3. 通过不同读法体会、想象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不同读法体会、想象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教学难点:引出“平、仄”,学习平长仄短读古诗的方法,体会与普通读法的不同。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巧解诗题1.问题导入现诗题。(1)同学们,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现在的教室吗?(

5、生:静)(2)那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静呢?(生:夜) (3)只有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生:思)(教师随答板书)2. 组词释义解诗题。(1)谁能用“思”组词?(生:思考、思念)(2)这里的“思”应理解为?(生:思念)(3)让我们一起来解一解这题目吧,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诗人的思念。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情境,逐字呈现,组词解题,让学生明白诗人要表达的是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诗人的思念之情”。】二、诵读古诗,体悟诗情1.初读古诗导语: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是谁在思念呢?他又在思念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自由读、指名读)2.了解诗人(1)反馈交流。

6、看来同学们读的都很好了,你以前知道这首诗吗?你知道是谁在思念吗?(生:李白) 你了解李白吗?能不能介绍下你了解的李白?(2)资料展示。(ppt)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现存诗作近千首,代表作有静夜思、蜀道难等。人称“诗仙”。【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去查找关于李白的生平介绍,课上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独立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的补充材料,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扩大积累的意识。】3. 随文识字(1)理解“故乡”。同学们,李白究竟在思念什么呢?(生:故乡)结合诗句理解: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低头思故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故乡?你的故乡是哪里? 小

7、结提升:故乡是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俗称“老家或家乡”。(2)学写“故乡”。导语:不论是北京的同学,还是其他地方的同学,我们都同样喜欢、热爱自己的故乡,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这两个字写好,对吗?给“故”组词,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含义。故事:大家都爱听故事,讲故事。故人:就是老朋友。故居: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乡”,(把“纟”最后一笔“提”换成“撇”。)多像弯弯曲曲回家的小路呀!指导书写。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展示、评价,改正后再写一个。【设计意图:字不离文,“故乡”二字首先出现在“诗句”这样的语境里,其次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里,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它的含义。用组词的

8、方法理解字义,用换一换、想象的方法形象记忆字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两个字深深地的印在学生脑海里。】4.理解诗意(1)寻找诗中意项。导语:同学们,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让他想到了故乡呢?(生:月亮、月光)(2)想象画面。导语: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辗转难眠,他坐起身子,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薄薄的寒霜。李白不禁抬头,看着那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思念起了自己的故乡。(3)带着你的想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李白此时的思乡之情。】5.平仄读诗(1)导语: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体会出李白的思乡

9、之情了吗?(生1:体会出了。生2:没有。)(2)有的同学有体会,有的同学没有,那让我们换一种方法去朗读,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既然是古时候的诗,我们还是要用古时候的方法去读。讲“平仄”。提问: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有哪些声调?(生: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讲解:古时候的汉字也有自己的声调“平声、仄声”。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现在的三声、四声、轻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为了方便,我们用一条横线来表示平声,用一条竖线来表示仄声。标“平仄”。下面请同学们把书上这首诗的平仄标出来。(3)读古诗讲解读法:标好之后让我们试着读一读,注意平声要读得长一些,仄声要读得短一些。(教师领读、自

10、由练习、指名读、集体读。)【设计意图:教会学生用平长仄短的方法读古诗,使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6.体悟诗情导语:思故乡啊!思故乡!李白的故乡到底在哪儿?(播放音乐)(1)介绍李白的生平。出示:唐朝版图导语: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在这里他生活了5年,5岁的小李白跟随着家人可谓是不远万里来到了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李白可是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以后把自己的号都起作“青莲居士”,李白在这里整整生活了20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他仗着一口宝剑开始游历整个大唐王朝,可唯独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更别提远在万里之遥的碎叶城了,所以,每当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思念故乡时,总是

11、会吟诵这样一首诗【设计意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李白那颠沛流离的一生。从而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古诗的意境。】(2)联想思念的对象。导语:思故乡啊!思故乡!李白究竟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生:家人、房子、小伙伴)(3)对比体会李白小时见月的心情。(呼作白玉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 古朗月行 )导语:或许在李白儿时,也是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小李白也和家人看着天上的月亮。出示: 那时候李白是什么心情?(生:高兴、开心、愉快)【设计意图:了解李白小时候看见月亮时那开心高兴的心情,对比现在思念故乡时那一份悲伤、孤寂的心情,体会李白心情的复杂变化。】

12、(4)圈出表示李白心情变化的字,体会其含义及作用。现在的李白还是像小时候那么开心吗?(是伤心、难过、悲伤)让我们来看看这二十个字吧,是什么让李白的心情变得伤心难过的啊?(月光)而现在在李白的眼中这月光就是“霜”。什么是“霜”?(冷冷的小冰茬儿)这霜给你什么感觉?(很冷的感觉)教师讲解:阳光是暖的而月光却是冷的。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当他要表达自己难过、伤心时,他不是直说而是说“月光如霜”。又是什么安慰了李白那颗受伤、孤寂的心呢!(明月,因为他举头望明月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他还能回到故乡吗?(不能)但他可以见到小时候的(月亮)所以说“故乡”就是“月亮”,“月亮”就是“故乡”啊!谁最喜欢月

13、亮?(李白)是的,在李白留下的上千首诗作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在写月亮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字词,逐步加深理解,点题升华。】三、总结积累,引诵抒情1.导语:同学们,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对故乡深深地思念,同时也是这轮明月安慰了他那颗受伤、孤寂的心,因此这首静夜思被称为中国第一思乡诗。让我们把这首中华民族特有的诗,深深地印在心里。2.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3.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以后身处何方,每当你思念故乡时,你一定会举头望明月,当你望见明月时,你一定会低头思故乡,或许你还会轻轻吟诵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

14、吟诵古诗,加深记忆,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运用。】板书设计: 静夜思 故 乡 月 光一 一 一 一 丨 一()平(长) 霜 一 丨 丨 丨 一 明 月 丨 丨 一 丨 一 丨 ()仄(短) 故 乡 一 一 一 丨 一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对他们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课后,采用习题和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量规1.按原文填空。(评价标准:每字1分。共8分。)床前( )( )光,疑是( )( )霜。( )( )望明月,低头思( )( )。2.选一选。(评价标准:每小题1分,共2分。)(1)静夜思作者是( )。 A.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