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67369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09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篇3 十一、济宁市二OO八 (一) 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马德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什么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 真是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

2、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也看不到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 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

3、清醒的人看得真切,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选自2007年6月19日杂文报) 12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道理是什么?(2分) 13.第四段“

4、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从全文看,作者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是怎样的?(4分) 14.第十段“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这是什么原因呢?(4分) 15.第十一、二段作者用“活得糊涂”和“活得清醒”来阐释对幸福和烦恼的认识,并说 “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16.文章的最后“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请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3分) 答案:12答案:要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

5、答案:幸福相对于烦恼而言只是相对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感到幸福时,你的一切都将充满了幸福,否则只能与烦恼打一辈子交道。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只是因为他们把幸福看得太狭隘了。正如作者所说“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首先要把心态放平,欲望不要过高,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要淡泊名利,抛弃烦恼,享受幸福。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示例:俗话说:想开常快,知足常乐。幸福就是享受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把快乐带给别人,自己才幸福。 十二、眉山市2008 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 “中

6、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海外媒体如是说。在震中,他们是把生机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老师;在震后,他们是趟过湍急的河流通报险情的勇者;在营救中,他们又是组织有序冲锋在前的志愿者。中国的“80后”“90后”们,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赞叹。 其实在我看来,“不自私”并不足以形容年轻一代在这段时间中的诸多动人行为。准确地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勇于承担的一代,是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从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说,灾区到处都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和人民子弟兵一样,“青年志愿者”也被灾区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如果把这次地震比作一次考试的话,中国的年轻一代

7、考试合格!他们有能力承担起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因为证实了这一点而充满希望。 今天,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令人欣慰的,也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今世界呈金字塔结构,少数的发达国家位居塔尖,中等收入的国家位居塔腰,发展中国家位居塔底。在一个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下,穷国的精英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进入发达国家的塔尖,使自己率先享受发达国家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和财富总是向发达国家转移,结果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先进,发展中国家被永远“锁定”在金字塔的底层。 这种格局就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成功之时,把爱国主义作为一条底线,不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和民

8、族的担当,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培养。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年轻一代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被人怀疑的。有学者统计,近30年来,中国流出智力人才100多万,只有20%的人学成后返回祖国,大多数成了发达国家的成员。中国付出大量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智慧之果,被人家轻松摘取。更有一些中国的企业家,一边在国内赚钱,一边向国外转移资产,很多都成了外国公民。 但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以及稍早一点海内外华人(如残疾青年金晶等)为了保卫奥运圣火而展现出的爱国热情,把这些担忧冲淡了人们深信,在关键时刻,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可以冲得上去,顶得住,担得起的! 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

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0后”“90后”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怎样的一代人?(4分) (1)中心论点是 (2)他们是 25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既是第段的论点,又是第段论据的理由是什么?(2分) 26第段画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应删除掉,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答案: 24(1)中心论点:“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或“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2分) (2)他们是不自私的一代(1分);勇于承担、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1分)。 25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论点是因为它

10、是对第一段的概括,它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言之有理即可,1分);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论据是因为它又是海外媒体的见解和主张,是证明作者观点的理论论据,它从理论上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言之有理即可,1分) 2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同意。删除掉使行文显得简洁、流畅,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2分) (2)不同意。因为它与第段的观点至形成对比,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 十三、江西省2008 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愚茶 20世纪人类最爱说的就是“征服自然”,还爱说:“展示了人类的力量”。征服自然,怎么叫做征服了呢?爬上去踹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二十个人准备上一年半载,

11、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一个又一个前站营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就可以插上旗子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同样的道理,登山是可以的,但登山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征服了高山,而是应该感谢山允许人的攀登。其实反过来想想,那么多的人不遗余力地要去爬高山,那么执著那么强烈地要登顶,当他们怀有“壮志”的一瞬间,是不是已经被山的魅力所征服了呢? 至于通过登山来展示人类的力量

12、,更是大可不必。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几百年长成的大树,人可以只用三分钟就让它倒下;几万年才长成的一片热带雨林,人可以几天之内将其变成一片赤土;大自然要花几百万年才能生成的物种,人可以用几十年就让它消失。山,可以炸平;湖,可以填满;海洋,可以当作自家后院的垃圾场;天,都可以戳个窟窿还有什么我们办不到的?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用力量征服别人仅说明孔武有力,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我们一直都是在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力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贪婪、自大和狂妄的“征服欲”,做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强者呢? 什

13、么是真正的力量,让我联想起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片断。辛德勒问纳粹军官为什么我们要杀掉这么多无辜的人?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辛德勒说不对,这不叫权力。军官很惊讶,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权力。辛德勒告诉他,有一个小偷犯了偷窃罪,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本可以处死他,但国王对他说,我赦免你。这才是权力! 一棵参天古树,本可以用来做家具,但人没有伐倒它;一只珍稀野生动物,可能被投进汤锅,但人保住了它;一片平静的湖水,人没有让推土机隆隆碾过;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并把她的圣洁和神秘代代相传。这,才叫做力量。(有删改) 21联系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4、2分) (1)我们的“力量”大自然早已经领教过了。 (2)军官回答:“因为我们有权力。” 22对于文中画线句“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23在第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态度?试找出相关词句予以说明。(3分) 24什么是真正的力量?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 25结合平时的积累,请再举一二则材料来阐述作者的观点。(文中列举的材料除外)(2分) 26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胜人者力”是指用力量征服别人,不仅说明孔武有力,也证明是真正的强者。 B登山者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就能征服高山。 C在人类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继续使用自己的智慧来消除自身的“征服欲”,做一个 真正有力量的强者。 D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够征服自然 答案:21(2分,每小题1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力量”是指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及所造成的后果。 (2)“权力”是指具有主宰他人一切的绝对力量。 22表现了女探险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感激之情。(2分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