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66520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电教媒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巧用电教媒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巧用电教媒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巧用电教媒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巧用电教媒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电教媒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电教媒体.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教学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之点滴反思 【内容提要】:以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标志的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它形象而生动,能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声、光、影能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师生、生本之间情感的共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但是,在更多的课堂上,却出现了电教媒体的泛滥使用,导致阅读体验之浮光掠影,使电教媒体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我认为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期待;利用电教媒体补充场景,丰富阅读感受;再借电教媒体链接资源,深化阅读体验,以实现阅读教学之增值效应。 【关键词】:增值效应

2、 阅读期待 阅读感受 阅读体验 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前些年相对陈旧的语文教育总算又柳暗花明,枯木逢春。但因某些人对新课标的误读或故意歪读,在一片的喧嚣声中,我们的有些语文“新课堂”又有点虚火上旺,神智不清了。比如在电教媒体使用方面:电教手段、电教媒体已经广泛地被每位教师运用于课堂,这是好事,但是,在更多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电教媒体的泛滥使用、无效使用,甚至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因为在现代的公开课中,这几乎是评价中的一项硬指标),使电教媒体、电教手段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那就矫枉过正了。 现象透析:滥用多媒体,导致阅读体验之浮光掠影。 当前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幕:老师煞费苦心制作

3、的多媒体“课件”,以前所未有的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把特定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于是乎,学生本来要动一番脑筋来深入理解品味的,现在,用不着劳神费力了(但效果也打了折扣了!);本来需要闭上眼睛,驰骋想象的翅膀,才能丰富语言内涵的,现在可坐享其成了(但慢慢的是否会就此折了这稚嫩的翅膀了?);本来要动手体验而去获取的,被看看屏幕上有趣的动画取代了(这又是一项高分低能现象的有力保障!);本来可以通过学生间交流、讨论来完成的,变成人和机器的“对话”了;本来黑板上那漂亮潇洒的板书,现在也被媒体占据了空间(没有了教师书写的潜移默化,学生的书写水平令人担忧)当我们惊叹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和效率时,我们

4、可曾意识到,它是否带来负面影响?它可能剥夺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可能使学生无缘享受合作、探究的乐趣,它可能减少学生独立而深入思考的时间。其实,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语言之美,在独特的体验中品味语言之魂,在交流与合作中分享语言之魅,这恐怕是再好的多媒体“课件”所不能而且也无法代替的。可见现代教学媒体之于课堂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只不过是“手段”、“方法”,而且永远都只能是“媒体”,我们要使用之,但也要慎用之。 策略研究:巧用多媒体,实现阅读教学之增值效应。 观摩了好多名师的课堂,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真正实现多媒体的增值效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课始,借助多媒体创

5、设情境,营造阅读期待。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则能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始处可以利用电教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定的阅读期待。下面我将拿我前几天观看的一个教学录像特级教师孙双金的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课伊始,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遒劲有力的两个字:黄河。 师:同学们,你知道黄河吗?说说你心中

6、的黄河。 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 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有许多诗人、文人赞美过它。李白和王之涣曾这样写过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读,生读。) 师:作者袁鹰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黄河。(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滔滔的声音。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泻千里的气势,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师: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读一读这一段。 学生对黄河并非一无所知,凭借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课文第一小节的文字描述,以及孙老师补充的两句诗的体味,

7、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黄河那惊涛拍岸的磅礴气势。此时的教学设计充分地发挥语言的魅力,但学生的感受还是比较抽象与片面的,这样的感受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当中,是一种表象,对于他们研究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兴趣并不强烈。于是,孙老师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 (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并配以相关的音乐) 师:你心里感到怎样? 生:我感到害怕。 生:自豪。 生:激动。 生:胆战心惊。 师: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胆战心惊,又有谁敢做黄河的主人呢?自已放声把课文朗读一遍。 在黄河气吞山河的气势感染下,在恢宏磅礴的音乐声的感召下,学生亲

8、眼目睹了黄河的威武雄壮,他们的心已经奔流于滚滚长江水上,学生不禁为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所感动。“看到这样的情景都让人感到心惊胆战,又有谁敢做黄河的主人呢?”,不等老师发问,学生的心都已经挤到嗓子眼了,学生个个急着进入文本寻找“艄公的秘诀”,可以说,孙老师在这时候使用电教媒体,为学生营造了强烈的阅读期待,这是非常之举措。在开启课堂之时,电教媒体正是那清澈的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是无痕的“泉眼”。 二、课中,利用多媒体补充场景,丰富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可大大扩充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利用电教媒体的诸多优势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

9、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鼓励标新立异,使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电教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是最直观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结合对感性材料的认知,很容易会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引发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1、利用多媒体在文章的空白处进行补白,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深刻化。 曾经于04年十月在“温州之秋”教学观摩会上听了王自文老师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于王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胡尘”一词印象很深,王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胡尘”是什么意思? 生:“胡尘”是指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 师:那这里的“胡尘”写出的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待会说说你仿佛

10、看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一片撕杀声) 不禁为王老师的神奇设计拍案叫绝。 “胡尘”是这一首诗理解的难点,学生很难想象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是杀气腾腾的,是带着浓重的血腥味的;学生也很难想象这漫天的“胡尘”让多少宋朝百姓家破人亡,让多少宋朝百姓尝尽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更难想像遗民们在“胡尘”中抱着热切的希望到深深地绝望那无尽的等待,那痛苦的等待总之,若抓住“胡尘”好好地做文章,那么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苛且偷生的南宋王朝的愤恨,学生就容易领悟到。王老师抓住学生情感的空白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营造一种教师、学生、诗人的最佳情感境界,使学生产生一种新感受,激起热切的情绪,

11、忘我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宽泛地去想象。这些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话语,正是在电教媒体的介入以后自然地从学生的口中“流”出来的,这些精彩的深刻的体会,一定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 2、利用多媒体在学生理解的断层面进行补充,让学生的阅读感受多元化。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惑。出现理解的断层面,此时如能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学期,我借班上了五年级课文赶花一课,我抓文章的中心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艰辛,然而又是这样充满诗情画意”。在引领学生感受养蜂人的生活艰辛之后,我让学生再次深入文章的语言文字当中体味养蜂人的诗情画意。试教的时候

12、,我没有制作课件,要求学生从课文当中去品味,结果学生的理解比较单一,他们仅仅围绕“养蜂人天天与花儿为伴,亲吻花儿的馨香”这一块内容来谈。面对这种情况,我深知这样的理解太单一,过于片面,于是,在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养蜂人行进中或许能碰上之情、之景、之人、之物,制作成动画课件。在课堂中学生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可谓精彩: 生1:养蜂人天天与花儿为伴,亲吻花儿的馨香,这是一份诗情画意。 生2:养蜂人一边采蜜,一边欣赏祖国秀美的山水,这是一份诗情画意。 生3:养蜂人认为赶着蜜蜂去采蜜是一次次快乐的旅游活动,他会觉得这是诗情画意。 生4:养蜂人长年累月奔走于大自然中,他享受着大自然的照顾与恩

13、惠,这也是一份诗情画意。 生5:养蜂人或许还能碰上大自然中奇特珍贵的动物、植物,这是一份诗情画意。 生6:养蜂人天天与那么有觉悟的小生灵蜜蜂在一起,也是一份诗情画意。 生7:养蜂人不但赶着蜜蜂在酿蜜,也在为自己,为人类酿造甜美的生活,幸福了别人,快乐了自己,这也是一份诗情画意。 在学生的困惑处,通过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解疑的材料,为学生自己解疑提供可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由于电教媒体的有效使用,能使学生再一次于“柳暗花明”处遇见了“ 又一村”。 三、课尾,再借多媒体链接资源,深化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的学习主要应该以文本的研读品味为主,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在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语文

14、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但如果文本的语言未能确保学生的阅读体验达到一定的深入,就可以在课尾链接相关资料,以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04年,在苍南实验小学聆听了王菘舟老师上的一夜的工作,至今还回味无穷,尤其感叹于王老师在课尾补充的那一段多媒体资料,为课堂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的仅仅是总理一个晚上的工作。但是,你们怎么敢断定,怎么如此肯定地告诉大家,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工作的,你们凭什么?凭什么你们这样肯定?凭什么你这样坚决?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课件播放总理生命最后历程文字及图片资料。师低沉地介绍,读到沉痛处,声音哽咽,许多学生的眼里充满

15、着泪水) 师: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我想对总理说,你对我们中国做出的付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生2:我想对周总理说,周总理你放心吧,以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生3:我想对总理说,你所付出的一切,我们会牢记在心,看我们吧,我们会在二十一世纪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4:我想对总理说,你放心地去吧,我们的国家会富强起来的,我的心永远刻着你的名字。 师:说得好啊,同学们,我们的心应该永远刻着我们总理的名字,为什么?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啊,拿起书,我们一起读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屏幕播放此诗)。 生:(齐声朗读)你是这样的人 师:(激昂地)同学们,1998年3月5日,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叫三宝,他读了这首诗,他深深地被这首诗感动了,他更被总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写了一首无比感人的歌曲。让我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伟大的总理。 (播放视频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全体起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