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63673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上学期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一、化学是研究的对象和化学发展史1、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其 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发展史:(1)人类古代的化学史:火的发现和利用;冶金工业:如炼铜、炼铁;陶瓷工业;酿酒和醋;黑火药;造纸;染料;(2)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学说(道尔顿、阿伏伽德罗); (门捷列夫):(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 其他物质的变化 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宏观: 其他物质生成微观:

2、构成物质的粒子 ,只是粒子间的间隔可能改变。宏观: 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粒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 ,但在物理变化中, ,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区分依据 ,三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活泼性、助燃性、还原性、毒性、酸性、碱性等四、1、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 反应容器:直接加

3、热: 、 、 间接加热(加热时垫石棉网): 、 、锥形瓶 存放容器: (固体)、 (液体)、 (气体) 加热仪器: 酒精喷灯 计量仪器: (称质量)、 (量体积) 分离仪器: 取用仪器: (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 (粉末或小颗粒固体)、 (少量液体) 支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铁圈、铁夹)、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玻璃棒、水槽等。2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 ;不得 。 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

4、)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块状: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 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 ,然后 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粉末状: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 ,然后使试管 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 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读数时,应将量筒放 ,并使视线 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则读数 ,俯视则读数 。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稍大于或等于液体体积)。 2物质的加热。 (1)

5、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 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 加热;熄灭时,用 灭,不能用嘴吹;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也不得少于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 、 、 。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前应先 试管;应 放在外焰处加热;试管口不能朝着 的方向;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 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6、3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 码,称量时:M物=M码 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物 码,称量时:M物=M码 M游码 4. 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用试管刷刷洗;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着的水 练习: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3、化学上把“生成

7、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3、右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mL。4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

8、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 mL稀硫酸,应选用_mL的量筒。(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 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氧气约占_,氮气约占_,稀有气体约占_,二氧化碳约占_,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_。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最早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_。(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的_,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9、集气瓶内的水面_,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说明_。(3)原理:通过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的是固体,导致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少,气压减少,外面的大气压把水压进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3、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氧气_例:潜水、医疗急救_例:金属切割、炼钢、宇宙航行等氮气超导实验车制硝酸和化肥原料作_例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焊接金属防止氧化等稀有气体作_气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激光技术液氦冷冻机等4、保护空气:(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2)危害: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3)防治措施

10、: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消除( ),改善环境状况;使用( )能源;积极( )、造林、种草等。二纯净物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3.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

11、钙( )、硫酸钠( )、高锰酸钾( )、氯气( )等。三、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3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物质空气中氧气中反应后反应方程式磷产生大量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 硫发出 火焰,放出热量发出 、放山热量、生成有 气味的气体木碳持续 、无烟无焰剧烈燃烧、发出 、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铁丝不燃烧,持续加热 ,离火后变冷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4、氧气的制法: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a反应方程式 b.反应方程式 c反应方程式 2、装置:反应装置:收集方法: 或 3、操作(以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组装仪器,检查 (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