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62504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查乡冶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目 录摘要2关键词2前言3一、课堂当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3二、准确理解课堂的有效提问4 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5 参考文献 10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有效提问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文拟在分析有效提问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关键词:课堂 有效 提问前言: 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

2、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持续变革教师的教育观点、驾轻就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轻车熟练的教学策略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注重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能够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

3、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水平得不到提升。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仅仅“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

4、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水平的培养。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上述问题,各位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有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认为的制造障碍,面向未来,我们的学生不需要这样的课堂,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效提问实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二、准确理解课堂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

5、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使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水平、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

6、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的提升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

7、人之曲。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 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三、有效提问的策略 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该如何将其转化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问题呢?笔者以为,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索;其次教师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宽泛性和指向性,提问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

8、技能和生活经验,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第三教师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用于澄清学生的回答,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回答,使之朝更有成效的方向扩展;最后,提问还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确保提问的有效性。1、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 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不同,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因此教师提问时,尤其需要考虑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 (1)提问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你知

9、道什么是直线吗? 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 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 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 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 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6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如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内容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

10、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上述教学中教师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2、提问要兼顾宽泛性和指向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大气”,不能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大问题”首先

11、要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教学“时间和数学(一)”(北师大版第五册),在这节课里,教师创设了一个“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学生情绪高涨。然后,教师提出“飞飞会想些什么呢?”的问题,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

12、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再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教师在引入学习时用多媒体出示游泳池,并说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40米。教师:你去游泳,安全吗?学生:安全,可以在浅水区。学生:安全,可以,带救生圈。教师追问:真的安全吗?学生:安全,可以叫家长陪同。 教师只好出示游泳池的剖面图:最深处1.6米,是浅处1.2米,中间1.4米。 教师:1.4米是怎样算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很显然教师提出的“你去游泳,安全吗?”这个问题,目的是想让学生理解平均数,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也有很大生成空间,但是这个问题缺乏明显的

13、数学指向性,难以引起学生数学的思考。笔者认为当出示主题图后,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定向性特点的问题“有一冒失鬼,一看平均水深1.4米,自己身高1.42米,马上往水里跳,你们认为这样安全吗?”估计学生就会顺着问题指示的方向,理解平均水深的含义。3、根据学习进程,适时使用探询性问题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上非常清晰和恰当,只有做到心中有教学目标,才能及时追问或补问。(1)使用探询性问题澄清对知识的理解,在快节奏的活跃课堂里,那些简短而含糊的回答有可能会掩饰部分正确的答案,或者,虽然答案是正确的,

14、但理由是错误的。当你不能确定在一个正确的回答背后,意味着有多大程度的理解时,应使用探询性问题来加以澄清。如教学“9的减法”,教师出示情景:“9个气球,飞走了5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9-5=4”,教师这时可以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5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4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通过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2)使用探询性问题诱发新的学习信息,在得到一个至少是部分正确的或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的回答之后,使用探询性问题可以诱发新的学习信息。 如教学“十几减9(8)” ,课的开始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问学生15-9你会算吗?学生

15、:15-9=6 因为10-9=1 1+5=6 学生:15-9=6 因为15-5=10 10-4=6 学生: 15-9=6 因为 15-1-1-1-1-1-1-1-1-1=6 学生:15-9=6 因为 15-10=5 5+1=6 但是对后续学习有帮助的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课堂中没有生成,这时教师可以补问“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习的加法来计算呢?”然后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学生马上会说:“因为6+9=15,所以15-9=6”。通过补问,诱出了新的学习信息,使课堂显得更丰富多彩。(3)使用探询性问题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向,使讨论转向新的方向,为后续学习问题设定新的情境。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学生明白同分母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