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621348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何丽华).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教学设计南沙小学:何丽华 一、教材简说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其中一首。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设计理念 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

2、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五、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六、教学过程(一)赏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关于秋天的古诗吗?谁能来背一背?(: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

3、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出示课件:叶绍翁)(二)知诗人,释诗题1、谁来介绍一下叶绍翁?(南宋的诗人,(板书:南宋 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如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2、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3、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三) 初读诗词,质疑问难1、诗人究竟在

4、夜晚看见了什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2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3、好,让我们先读读这几个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4、让我们试着读读这首诗,用斜线划分好节奏。5.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四)品诗

5、句,诵诗歌,悟诗情 1、看着图,听老师配乐朗诵这首诗,一边想象,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一生朗读)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出示课件前两句) 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课件演示风声)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3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

6、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4诗人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图片,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是啊,当你们围坐在院子里,阳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饼,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月亮真美啊!5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美,不美。)6看来意见不统一,说说各自的理由。生: 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7.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8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来当

7、当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会想到些什么?9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11大家读的太好了,何老师也仿佛被你们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忧郁和孤独所感染。12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篱笆下的一盏灯)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

8、,大家想象下,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诗人和你们一样,他虽然没有看到篱笆后的情景,却也进行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来读读诗歌的后面两句,然后告诉我答案)13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14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15你们知道孩子们捉蛐蛐是为了做什么吗?(斗蛐蛐玩)16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蛐蛐的吗?(生:)你们想捉蛐蛐吗?(想)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童年时代,在老师的语言带领下去捉一捉蛐蛐。17这是深秋的一

9、个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的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放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们可高兴了。因此,这儿挑应读 tiao(第三声)19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开心,快乐)板书:快乐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 (个别读、全班读)师总结: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寥寥几句精辟的诗句来演绎,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这位伟大诗人的杰作吧。(尝试背诵)(五)拓展延伸 介绍有关描写秋天的的另外两首诗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板书设计:见:梧叶 一灯明 听:寒声 感:动客情(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