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620107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学生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专业化学学号班级化学1211205100052指导教师及姓名彭丽煌职称宋建华开课学期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时间2014年10 月 13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序号实验项目粘度法测聚乙烯醇分子量及分子构型实验时间实验室小组成员一、实验目的1、以聚乙酸乙烯酯(PVAc丿为原料制备聚乙烯醇PVA)。2、掌握乌氏粘度计测定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用乌氏粘度计测定自制碘酸盐降解前后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3、计算 PVA 分子链中“头碰头”键和方式的比率。二、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聚乙烯

2、醇的制备原理聚乙烯醇(PVA丿不能直接通过烯类单体聚合得到,而是通过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高 分子反应获得的。与水解法相比,经醇解法生成的聚乙烯醇精制容易,纯度较 高,产品性能较 好,并在较为缓和的醇解条件下进行。PVAc在NaOH/CH3OH溶液中的醇解的主要反应为:在主反应中NaOH仅起催化作用,但是NaOH还可能参加反应(副反应):当反应体系中含水量较大时,这两个副反应明显增加,消耗大量的氢氧化钠,从而 降低对主反 应的催化效能,是醇解反应进行不完全。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副反应,对物料的含水量应严格控 制,一般在 5%以下。 乌氏粘度计测定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测定高分子粘度的n时,用毛细

3、管粘度计最为方便。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内因重力作用 而流出时遵守泊肃叶定律式中,p为液体的密度,I是毛细管长度,r是毛细管半径,t是流出时间,h是流经毛细管 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V是流经毛细管的液体体积,m是与机器的几何形状 有关的常数,在r/lvv1时,可取m=1式中,B 1OOS时,等式右边第二项可以忽略。设溶液的密度p与溶剂密度p 0近似相等,这样,通过测定溶液和溶剂的流出时间t和t就可求算nr。n =n/ n =t/tr00进而计算得到 n sp, n sp/c 和 lnn r/c 的值。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行测 定,以 n sp spr/c和ln n /c为纵

4、坐标,c为横坐标作图,得两条直线,分别外推到c=0spr四、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现象备注1、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制备在 铁架台装好搅拌器、冷凝管,向250ml 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甲醇和0.4gAIBN,开动搅拌,加热回流,使 BPO溶解溶液澄清透明再加入25ml乙酸乙烯酯,升温至 8083C,持续反应23h,此时溶液 变得黏稠,冷却结束反应,倒入陶瓷盘 中于60C烘箱烘至恒重得到PVAc ; 然后取10gPVAc加入40ml甲醇溶 解,留待制备聚乙烯醇。液体逐渐变得粘稠,并 冷却后能够拉成细丝2、聚乙烯醇(PVA)的制备在铁架 台装好搅拌器、冷凝管,向250ml三 口烧瓶中

5、加入50ml50%氢氧化钠甲醇 溶液,在25C下缓慢滴加上述实验 配好的聚乙酸乙烯酯甲醇溶液,约每 2s1 滴,滴加15h, 当反应发现有凝胶 块时,应停止继续加料,加大搅拌强 度,把凝胶打碎。渐渐有白色乳状粘稠 物质生成;剧烈放热提高醇解温度会使整个 实验反应加快进行,但 是温度的提高,也会促 进醋酸钠的生成(副反 应丿,使氢氧化钠加速 消耗,反应不够完全, 影响产品质量,而且温 度过高,会促使产品脱 水变黄。因此醇解实验 温度控制在25 C为宜滴完后在25C下继续搅拌,反应1.5h,停止反应,沉淀用乙醇分3次洗 涤,烘干至恒重。颜色变浅,瓶里的物 质呈凝胶状2、降解前聚乙烯醇溶液流出时间的

6、测 定称量0.510g的聚乙烯醇于一烧杯中,加入100ml的蒸馏水,搅拌振 荡,使固体加速溶解,也可微热加速溶 解,待全部固体溶解后,冷却开始,固体很难溶 解,加热到一定温度和 时间,大部分溶解, 溶液呈淡黄色若出现不溶物,用砂 芯漏斗过滤。安装好乌氏黏度计,温度保持在30 C。用移液管移取10ml的溶液至 黏度计中,用洗耳球吸取溶液至黏度 计小球中间,开始释放,至第1条刻度 线开始计时,第2条刻度线停止,记录 时间,重复3次,再把溶液稀释至原 来的 1/2,1/3,1/4,1/5,测定时 间,重复3次实验时间见数据处理 部分本实验中溶液的稀释 是直接在黏度计中进 行,用移液管准确量 取并充分

7、混合后方可 测定。实验步骤现象备注3、用高锰酸钾降解PVA及降解后PVA 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用移液管移取上述 PVA水溶液50ml,加入0.102g高碘 酸钾于6070C氧化降解,时间约为 1h,冷却至室温。高锰酸钾逐渐溶解,溶 液无明显变化用移液管移取10ml的溶液至黏度计 中,用洗耳球吸取溶液至黏度计 小球中 间,开始释放,至第1条刻度线开始计 时,第2条刻度线停止,记录时间,重 复3次,再把溶液稀释至原来的2/3, 1/2, 2/5,1/3,测定时间,重复3次实验时间见数据处理 部分每个数据重复测定三次,偏 差小于02s,取其平均值注意事项: 测定时黏度计需要垂直放置,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

8、性。实验过程中不要振荡黏度 计。 黏度计和待测液体的清洁是决定试验成功的关键之一。若是新的黏度计,应先用 洗液洗,再 用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三次,烘干待用。 在PUAc醇解实验过程中,每一样药品的量、温度、滴加速度和搅拌速率都要严格控制, 不然实验会出现冻胶或是产品变黄,醇解度也要控制得极高,约9 9、8%,不然因PVA 不溶于甲醇会出现紫色的副产物。 实验能否成功,在于搅拌过程中若出现团块状物,应停止滴加,加快搅拌速度, 将团块状物 打散, 这样实验才能继续进行。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强度搅拌, 有块状物时停止滴 加,加大搅拌力度打碎块状物再继续进行实验。滴加速度保持2s/d,整个实验需

9、要慢慢进 行,这样也能防止副反应的进行。 由于黏度计的毛细管较细,很容易被溶剂中的颗粒杂质或溶液中不溶解的颗粒杂质所堵塞。 为此,测定中所用的溶剂和制备溶液都必须经过砂芯漏斗的过滤。黏 度计洗涤一般按照洗 液、蒸馏水、干燥的步骤进行,用于洗涤黏度计的液体也必须经过砂芯漏斗的过滤。为方便,引进相对浓度C,即c=c/c0。其中c表示溶液的真实浓度;c0表示溶液的 粘度和分子量的关系实验证明,当聚合物、溶剂和温度确定以后,n的数值只与高聚物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M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用方程式表示为n =KM a ,式中,K为比例常数,a是与 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常数。它们都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

10、有关,在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范 围内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对于大多数聚合物来说,a值一般在0510之间,在良溶剂中 a值较大,接近08溶剂能力减弱,a值降低。 PVA 分子链中键合形式的测定原理在聚乙烯醇中,一个“头碰头”的键合是一个7,2-乙二醇结构,而乙二醇能被高碘酸盐 分解。本文通过黏度法来测定被高碘酸钾处理前后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 量,从而求出 “头碰 头 ”键合方式的几率。因为“头碰头”键合的几率 人=分子数的增加数目/体系中总的单体数目。又因为分子数的 增加数目和体系中总的单体数目与分子量成反比,所以根据:A = 8 008(7/川“一7/川“),式中川和川八分别为降解前后的平均黏均分

11、子量,就可以计算出聚乙烯醇的 “头碰头”键合几率。实验装置图乌氏黏合计三、实验设备及材料仪器:铁架台、恒温水浴、乌氏黏度计、移液管(2mL, 5 mL , 10mL丿、机械搅拌器、250 mL 三口烧瓶、锥形瓶 试剂:乙酸乙烯酯、引发剂、甲醇、乙醇、石油醚、高碘酸钾、蒸馏水等据。从上图可看出,两条直线的截距不等,故取n sp/c C图的截距,即C0 n =0.26(C0=1g/1OOml), n =26 ml g-1;文献值:聚乙烯醇在 25C 时,a =0.76 , K=2x10-2 则降解前聚乙烯醇相对分子量为 M=26/(2 x10-2) 1/0-76 =1251 1.1降解后n sp/

12、c% c作图和s nr/c对c作图的曲线以及直线的相关数据如下所示:从上面四个图课看出,两条直线截距不等,故截距取0.0281,即 c0 n =0.0281 (c0=1g/1OOml), n =2 81ml g-i,文献值:聚乙烯醇在 25C 时,a =0.76 , K=2x10-2,则降解前聚乙烯醇相对分子量为M=2.81/(2 x10-2) 1/0.76 =6697实验 室在70C左右完成的,查文献此时降解后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7.81;相对误差为2.7%。同时,PVA中头碰头的键和概率为A =80.08(1/M-1/M )=0.1132,即此种键和方式的概率为 11.32%。2、对实验现

13、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本实验测定了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和降解后的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最终测得聚乙 烯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511.1,降解后的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 669.7, PVA 分子中“头碰头” 的键合概率是 11.32%。查相关文献可知,聚乙烯醇的相对分子量一般在 7480079200之间。本实验中, 制备聚乙 烯醇的温度在6070C左右。查有关资料可知,在这个温度下,合成的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在 1000020000 之间,键和概率在 11.32%14.2%之间。 (聚合温度不同,得到的聚乙烯醇降解 前后的分子量不同,聚合时温度越高,粘均分子量越低,PVA分子构型中“头碰头

14、”键和概率越思考题1、黏度法测分子量实验中,毛细管两端的气泡对测黏度有影响吗?为什 么?答:有影响,因为气泡会占据一定的体积的液体,这样会使得流过毛细 管 的液体减少,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度。2、黏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答:毛细管越粗,液体流下 所用的时间越短,但由于最后的计算值都是与流下时间成比例的。管径越 粗,流出时间太短,测量误差会增大,管径太小,流出时间太长,则会浪 费时间。4、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使用的聚合物质 量范围大致是多少?答:聚合物必须能够在某一溶剂中具有一定的溶解 度,而且粘度不能太大。该法适用的聚合物质质量范围大致是100001000

15、0000。5、用乌式黏度计测黏度时,使液体流速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哪些?答:这 些因素包括:分子量,分子形状,溶剂性质,温度,具体情况详 见成败原 因分析。6、影响本实验测定准确度的因素。答:溶液浓度,毛细管半径,毛细管 的清洁程度,流经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黏度测定数据处理, 计算下列数据,并填入黏度测定数据表中:由式:n尸n/n0=t/t0,计算 nr;由 n sp=nr-i,计算nsp ;然后计算nsp/c和s nr/ c。 、以nsp/c对c作图,或以snr/ c对c作图,外推至c=o处,求出截距为c0n,再计算出n。如果两 者不一致,则以 n sp/c 对 c 作图为准。 、根据式:n=KM a,由耳和对应的常数K、a,计算M。、根据式厶=80.08 (1/M:-1/Mv),计算PVA分子中“头碰头”的键合概率。【文献值: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在25C时,a=o.76, K=2 x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