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59525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剧鉴赏董波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西方音乐剧之我感 电子信息工程1101班 董波波上了大学之后,我才第一次接触西方音乐剧,印才开始学习如何鉴赏西方音乐剧,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播放的猫和歌剧院的幽灵,以前都不知道还有百老汇,只知道建大旁有个百脑汇电脑城。从小在爷爷奶奶手上长大的我,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中国戏曲。戏曲和西方音乐剧都集合了各种舞台艺术形式,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艺术形式。上西方音乐剧鉴赏课是很轻松的。大学里,虽然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但多了一份社会压力。上西方音乐剧鉴赏课,可以舒缓心情。老师讲课也风趣,有时候还说些英语。而且上课时播放的很多音乐剧都是很搞笑的。上这课很有意思。一学期下来,我也发现了

2、一些西方音乐剧和咱中国的戏曲之间艺术表现的不同之处。中国戏曲讲究舞台表演的虚拟性。舞台上换幕,场与场的时空转换,主要用戏中人物连续的上下场的手法,戏曲舞台上无论是表演方式还是辅助道具等设施,都强调的是一种象征性,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而西方的音乐剧则不同,他强调的是一种真实地效果,舞台上的道具以及表演的方式和人物形象都只做得非常逼真。如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垃圾处理场,其中的“垃圾”全是按“猫”的比例精心制作的。铁桶、轮胎、废牙膏、鱼骨头等,还有250套“猫”的服装,30多个用牦牛毛及人头发制作的头发以及“猫”的爪子、尾巴等都做得一丝不苟、惟妙惟肖。为了让观众能像从摄影机镜头那样从不同角度进行观赏,

3、剧场中观众座位A座被制造成可以沿圆形舞台转动的看台。这种舞台设计的大制作和动用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不能说哪种舞台表现形式更好,只能说,各有各的特色。西方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础,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从1728年英国乞丐的歌剧上演开始,西方音乐剧已近300年的历史,从音乐喜剧的出现,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西方音乐剧有机地汲取各种大众娱乐养料,经历了不同的风格和形式,逐渐成为重要的世界文化成果之一。通过对西方音乐剧发展历史的回顾和透析,可以看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史其

4、实就是音乐剧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史,个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听老师说,猫这个音乐剧的票房有32亿美元之多,卡梅隆的阿凡达票房远远不及它。而中国的戏曲票房,那怎是一个“惨淡”了得。不得不说,学习了“西方音乐剧鉴赏”后,我的审美能力提高了。懂得了看懂舞台上人物的情感、命运。审美能力是人们发现、感受、鉴赏以至创造美的能力,即对各种事物的审美价值进行分辨、品评时所必需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它是一个综合结构,是欣赏力与创造力的有机融合,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制约着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高低。大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是其深厚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其审

5、美观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志。所以学西方音乐剧鉴赏,是很有用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学习西方音乐剧鉴赏,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高雅艺术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学习西方音乐剧鉴赏,也可以提高个人的情感洞察。音乐剧源于生活,会欣赏音乐剧就会看透生活中一些情感。察言观色的能力会有提高。西方音乐剧的创新精神,也值得国粹学习。西方音乐剧是古典音乐与流行文化嫁接出来的果实,是通俗与高雅的完美结合。西方音乐剧的创新发展从开始就做到了流行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曲高而不和寡,通俗而不流俗。从歌剧到喜歌剧的创新,简化了剧情,吸收了民间音乐,融入了日常生活,但又高于街头杂耍,以更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展示在大众面

6、前。西方音乐剧在美国的发展创新同样启示了通俗与高雅的结合,迎合社会中下层的马戏、滑稽剧和杂耍综艺秀等流行艺术对美国音乐剧歌舞艺术带来了独特风格,但美国音乐剧的本土创新并未止步,而随后从音乐喜剧到音乐剧的创新明确了叙事风格,最终把音乐剧从闹剧形式中解脱出来。音乐剧的持续发展就应该挖掘更的民间、大众、流行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同时又能符合整合舞台艺术的一般规律,反之,流俗则轻浮胡闹,和寡则枯萎消亡。西方音乐剧既是一个创新的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创新精神的推动下,西方音乐剧向各种艺术题材、元素和形式开放,题材方面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西区故事,改编自雨果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还有迪斯尼动画

7、片狮子王和美女与野兽也出现在音乐剧舞台上;舞蹈方面有西区故事中来自波多黎各的充满野性和激情歌舞场面和屋顶上的提琴手中俄罗斯风情舞蹈,还有爵士、踢踏、现代、芭蕾和拉丁等多元舞蹈元素的加盟;音乐方面则尤为开放,既有流行、摇滚、爵士乐,也有清新的小歌剧,甚至还有歌剧院的幽灵中古典音乐的背景、古典大歌剧的片段和美声唱法。创新精神鼓励西方音乐剧成为艺术开放和突破的舞台,开放精神有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活力。西方音乐剧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是紧密结合的,创新精神也就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当音乐剧在一个地区达到繁荣鼎盛进而消退时,它的创新精神必将推动其国际化,以国际视野和更多的本土元素来保证其旺盛活力。

8、而本土化进程又多以国际化经典剧目的狂热模仿开始,进而以创新精神推动更多本土艺术题材、元素和形式的融入,逐渐形成本土的优秀剧目,并努力推向国际,开始新一轮的国际化进程。当欧洲移民给美国带来小歌剧时,美国音乐剧的发展经历了欧洲小歌剧的模仿阶段,努力融入了符合美国社会发展、本土的各种表演艺术元素,如杂耍综艺秀、黑人剧和爵士乐,最终形成了百老汇音乐剧的辉煌,成就了西方音乐剧的一次创新。当百老汇音乐剧的国际化给伦敦西区带来巨大压力时,极具欧洲本土小歌剧风格的伦敦西区巨型音乐剧的兴又一次证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紧密关系。所以当西方音乐剧的创作在纽约和伦敦陷入低潮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却非常热闹,法国、德国和奥地

9、利都有高水平的作品。对中国的音乐剧来说,同样也更有信心,因为音乐剧的国际化需要中国元素的加入,而真正本土化也是推动世界音乐剧创新发展的最佳出路。这其中既要真正模仿学习西方音乐剧经典剧目的创新精神,也要在本土元素实践过程中真正体现出西方音乐剧的创新精神。我国传统戏曲近些年来缺少创新,新一代青年对之的兴趣越来越少,国粹要想发扬光大,就必须创新。加入现代元素,加入现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古代的儒家君臣思想已经不能在舞台上让青少年感兴趣,我国戏曲得从题材上彻底革新。以自由和爱的主题去创新发展。总得来说,学习西方音乐剧鉴赏是很有意义的。最起码,我认识了很多其他学院的同学,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欣赏水平。一学期下来,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