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57503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治理的经济学外部性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污水排放与外部性分析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然而却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急速倒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废水种类和数量增加迅猛,对水体环境污染的压力加重,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人们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2、建设。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篇文章就工业污水排放所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作经济学外部性理论进行分析。一、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分析污水排放问题 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的,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不利影

3、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而这种损失是由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人承担的。 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伤害,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具有公共性,然而这种伤害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制度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但是在产权不明晰情况下,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市场失灵”。如图1所示,在不考虑外部性的前提下,根据价格机制理论,当供求相等时,市场达到

4、均衡,即图中的A点,此时市场福利达到最大。但是,我们知道,当工厂生产商品时,会排放大量的污水,对河流湖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进而影响到工厂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就是工厂让旁观者也付出了代价,然而生产者并没有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支付额外的费用,也就是说对河流等水体的污染,其成本通常都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但是相应的收益却为造成破坏的工厂所独享。由于私人成本没有考虑污染成本,造成了对社会成本的偏离,私人的最优经济活动水平也必然偏离社会的最优状态,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工厂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的私人成本(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即社会为企业生

5、产所付出的代价)。 但是当我们考虑了污染成本之后,我们发现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并会达到新的均衡,即图中的B点。工厂生产的产品的数量由之前的市场均衡数量达到了社会最适数量,市场均衡价格也达到了社会最适价格。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以看出外部性的存在是形成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包括从局部区域到全球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经济根源。因为一旦外部成本得以顺利转嫁,企业便会丧失保护环境、减少排污的自我约束与控制机制,很容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二、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分析污水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污水治理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水体改善所带来的利益由全社会共享。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市场主体,在环境保护

6、问题上就会产生广泛的“搭便车”的行为,即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为环保行动付费而会乐意坐享其成,这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给的严重不足。 如果某企业引进先进的水质净化设备,社会将会得到很大收益,即具有正的外部性,然而同不采取这个措施的企业来说他获得的净收益是低的,所以说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行为者因得不到全部好处,自然不愿意生产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产量。结果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所以,由于外部性影响,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环境质量在经济扩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出现“市场失灵”。这是污水治理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三、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分析治理水污染的对策1.命令和控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规定或者禁止某些行为

7、来解决外部性。如果工厂的污染带来了非常大的负外部性,这时国家应直接禁止。然而在大多是情况下,要禁止所有的污染活动是不可能的,这时国家可以设置特殊的部门来管制,像环保部门等,这些部门可以控制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污染排量,将污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实行矫正性税收和补贴 矫正税是根据工厂所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取的费用,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距,使两者相等。它既是使排污控制在接近最优水平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使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的必然选择:在排污收费制度下,管理部门对向环境排放的每一单位污染物征收税费,给企业施加一定的经济压力,可给其提供减少排污的经济动力,促使其努力

8、降低排污控制成本,并可调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积极性,刺激其改进技术、减少排污。 污染权需求-供给曲线如图2所示,矫正税决定了污染物的价格供求均衡点为D点,企业不会接受大于均衡点的价格,因为这样企业就会无利可图,当然国家也不会制定低于均衡点的价格,那将会无法弥补企业生产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 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则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使企业的私人收益与社会利益相等。3.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政府可以对污染的企业发送排放污染许可证,排放污染许可证是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取得的排污许可证明,它规定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可以排放的废水的数量。因此,企业如果需要对污水排放,则需要拥

9、有排放污染许可证。当然随着排污量的增多,可能会出现购买多个排放污染许可证的问题,当然也有的是厂商自己用不了这么多,这样许可证就可以当做商品交易,这样许可证就产生了价格,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排污成本,这其实和矫正税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许可证在流通过程中,总会使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规定的数量,所以污染排放许可证确定了污染需求的数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和效益动机支配着经济活动。就排污来说,企业的内部收益和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是不一致的。如果没有经济杠杆的作用,企业就会对环境保护缺乏热情。因此,为了使排污外部成本内在化,应不断完善排污收费机制,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并不

10、断地开发更加有效的技术进一步削减排污量,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4.合理界定产权关系 水资源是环境资源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公共产品,其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外部性问题。所以,将产权途径引入水污染治理,可以有效地强化市场机制的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促进环境管理优化。 作为政府,主要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水资源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相连。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5.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环境资源公共物品与行为外部性两个特点。市场价格只能反映局部性私人成本不能充分反映全部整体性成本,这样,导致经济行为失去制约,产生市场失灵。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能动性的参与特点。加强对环境污染单位个人和群体的监督,利用公民社会的自主力量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制度,弥补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水污染已成为全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