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观後感.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554973 上传时间:2024-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胭脂扣观後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胭脂扣观後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胭脂扣观後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胭脂扣观後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胭脂扣观後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胭脂扣观後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很小。我只记得梅姑优美的身姿和哥哥悲伤的眼神,剩余的一幕幕很美的电影画面。然而到了今天,经历了许多事情,懂得了什么是男女之间的情愫。当我再次看完这部电影,算不清,我为如花的偏执,十二少的无奈,落泪了多少次。试问,一位青楼妓女和一个富公子哥之间,怎么会有爱情,在当时到处滋生着寄生,腐败的生活?可如花确实得到了这份难能可贵的爱情。无论是玩世不恭的挑逗,还是一种真心情意的情感,总之,如花信了,而且,爱的那么浓烈。他们两个人,从相识到深情的相爱。无不像一朵奇葩的罂粟花,绚烂滋腐,也美丽炫目。十二少,可以为了如花,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一个戏院做一个三教九流的小学徒;然后再淡然

2、接受了不少人的惊诧,指点;最后,为了如花,吞鸦片尚不可?可最终没有和如花没有相携,是命运,也是十二少人性的懦弱!他爱如花,如痴如醉,无怨无悔。再看看令人心痛的如花。千娇百媚的她;愁云密布的她;偏执深情的她。但,谁叫她是妓女呢?还记得她对阿楚说的那句话,好命的女孩子跟定一个男人,苦命的女人只有自己出来打拼。成为了头牌妓女,固然得到了糜烂的生活,只是,接触很多很多的男人,都只是觊觎她的美色,没有一个给她安全感。 所以,她更加为了一个男人,一段爱情,用自己的手段去守护它。始料未及的,依然是命运,命运使他们分隔两界。几许不甘心,几许的缠绵统统埋在时间里了。五十三年了,记忆只存在两个人的脑海里。 当镜头

3、一转,媚眼含笑的张国荣变成了一位潦倒污浊的耄耋老人时,依旧如梦如幻的如花已决然飘远去。时间在这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寒夜中,只剩下如花那如血的胭脂口红,红得耀眼,红得鬼魅,红得摄人心魄。古往今来,婊子多情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男子薄幸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看得多了,不禁有些“感触疲劳”,所以每当再看到类似的故事的时候,多少不免会有些麻木但胭脂扣却是个例外。 如花的悲剧在于,她或许挑对了角色,但可惜却挑错了对手。香港电影一向以男性主义作为主导,从张彻到吴宇森再到林岭东,还有徐克的黄飞鸿,周星驰的无厘头,银幕上常常是血气方刚,砍砍杀杀,女性则多为配角出现,真正的女性电影寥寥可数。对于关锦鹏的电影,喜欢的

4、人会引以为知己;不喜欢的人则认为影片阴气太重。首指的应当就是这部根据李碧华小说改编的影片胭脂扣。海鳥與魚相戀只是一場意外女人一輩子,總要被愛情傷的死過一次,才明白活著是爲了什麽。我能想像她的意难平,又怎么能甘心,等了五十年,尽了全力,却得不来一个结果。片子的结尾,如花心灰意冷的解下了那个一直贴身带着的胭脂扣还给已是老态龙钟猥琐不堪的十二少,轻轻的说:我不再等了。 三月胭脂,浓如血,淡如霜。一滴艳红,染得白璧刺目,一滴露水,寒得骨中凄凉。星光明灭间没多少情痴纠缠,多少魂魄离散。烟云吞吐中,模糊了前世的容颜,忘却了今生的诺言。时间可以磨灭一切,包括爱情。承诺是虚幻的,只是有的人愿意用一世去追寻。这

5、便是人生:即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有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段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苍蝇,蚊蚋,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李碧华如是说。胭脂扣,扣脂粉,扣年华,扣佳偶,却扣不住人心。景泰蓝的胭脂扣不过是十二少记忆中一个模糊的影像,却是如花的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帷幕在醉生梦死的欢场的喧哗中拉起,幽暗的妓院回廊满是风月场的喧嚣。镜头跳转,一身男装的梅艳芳眉间含笑把一曲客途秋恨唱的低回婉转,百转千回。妩媚的风情在她眼角和指尖缓缓流过,是那种别样的惊艳。而此时此刻的张国荣亦是眉目英挺,细致

6、温文。仅是楼梯处回眸一笑却也可以引得任何一个女人趋之若鹜。满目欢颜的十二少循着乐声赴宴而来,却听得伴奏乐戛然而止。“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回首间四目相对。他眉目如画,风华正茂。她风情万种,若即若离的眼神。张国荣微微惊诧却又了然于胸的微笑,若有若无的弥漫在他的眼神里,浮动在空气中,像要流于无形又仿佛可以捕捉。这一刻目光的交会,一瞥已惊鸿。满座哗然的宴桌前,你一抬眉,她一低眼,便已是两情相悦,两心暗许。一个欢场中的当红女子,一个出身豪富的俊俏子弟,如花与十二少的相逢是那样的偶然却又无从回避。或许这便是缘分。从那一场相遇,我便确信十二少以经恋上这个才貌双全的风尘女子,他爱的深沉,爱的激烈,甚至爱

7、的张扬。他无时无刻不再炫耀着这份情。他送她嵌入她名字的对联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鞭炮声震耳欲聋,张国荣高高的坐在窗口,两脚垂动在空中,两眼定定的注视着如花。微笑的面容稚气未脱。他送她精致的金色洋床,并任性的的要求要原装上楼。他为她背弃父母,沦落为戏班里跑龙套的杂员。以及最终两人相约共赴黄泉。这一切都把他的爱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云雾微醺,如梦如幻。他附在她耳边说:你有很多种样子。 哪几种?浓妆,淡妆,男装,不化妆。 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一样我都喜欢。可是哪一种才是真的呢?他试探着,想触及她的真实。一个男人,若爱你千般容颜。纵然你心高气傲,千姿百态,若得此深爱,能有几个女子能不为之心动?两意

8、同谋必有期,如花坚信着。为了他,她独身一人去见十二少的母亲。而陈母却用一杯龙井如此残酷的奚落了如花的身份。更为不堪的是那一袭蓝绸缎,镜头从线面透过蓝色透明的绸缎,如一面镜子将如花照的无处遁形。自卑终于决堤泛滥。这份自卑伴她忐忑的走遍人间黄泉死死念碎了两意同谋必有期。知道满目疮痍才肯转身离去。与家人的决裂,使两人的生活慢慢接近绝境。养尊处优的十二少不得不到戏班学戏以求生存。只是他堂堂一个富家少爷,怎么能忍受这样的艰苦生活?记得有回张国荣用跑龙套的钱给如花买了一个景泰蓝的胭脂扣,他给如花静静的戴上,嘱咐她胭脂要换一换。忽然他将如花拉到面前,神情复杂的他,呜咽着埋头在她的肩膀上咬了一口。两个人遇到了

9、这份相逢,却无法走出残酷的结局。在生活的窘迫下,走投无路,终于选择殉情。她把乘着鸦片的汤匙送到他嘴边,隐约的退随,但还是吞了下去。她留着血与泪,拥他入怀。她轻声唤着他的名字,不要怕,我们一起走。然而“天下男子,十九薄幸。”最终他选择的苟活。五十三年后,如花看到骨子报上“青楼情种,如花魂断怡红,阔少梦醒偷生。”已是万念俱灰。她从未想过她倾心的付出,最终结果却是“谁知负心,恩爱成灰。”谁说,爱情是一杯毒酒,她夺过她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喝下了爱的毒。张爱玲曾说,诗经上最悲哀的一首诗便是: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旗袍,贯穿于如花的生前和死后,服饰并不绚丽但是它却从灰暗的华丽中流露出无

10、奈与心痛,哪是一种固守的繁华与消逝的悲哀。或许,岁月也如同爱情一般脆弱,身后的繁华转身便逝。五十三年后。繁华如梦烟已散。阴阳两隔聚首难。如花终于在破旧的房屋一隅寻到了已是风烛残年的十二少。她告别了两个帮她寻着张国荣的年轻人,走到他的跟前,低头在他耳边带着悲泣的声调唱着“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她取下胭脂盒,这是你送我的胭脂扣,我戴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说罢把它放入十二少手中,转身离去。只剩下十二少懊悔的声音,如花,原谅我。最终是如花悲戚的回眸,她凝望这她为之付出一生的真爱,却也是毁她一生的人。悲惨的背景,哀怨的眼神,直逼人的内心深处。青春如胭脂虽已灰飞湮灭,但却又情思如扣,缕缕

11、不绝。寒夜中,只剩如花哪如血的胭脂口红,红的耀眼,红的鬼魅,红的摄人心魄。胭脂扣终还,五十三年的痴心等待,怎奈那芳华绝代的时光,最终都是一场空。影片没有交代十二少为何还在人间,是当时没有真正服药,还是后来又被救活?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他准备吞鸦片时,神情中流露了一丝畏惧。这一丝畏惧如此真实,也正因为真实而如此残酷。说残酷,是因为对于这样一段极至的感情来说,对于爱到骨子中,甚至怕十二少殉情犹豫而不惜在他酒中加安眠药的如花来说,这犹豫充分显示了他的疯狂的限度。如花的爱是一个女人刻骨的爱,是在风花雪月中历经沧桑后的纯粹。只有如花这样的女人才会把所有的热情和生命孤注一掷,用拒绝的态度表明面对绝望的

12、选择,因为历经繁华后的人才能明白真情外其他的无意义和生活绝望的真相。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可以殉情,但绝不会有这种决绝,她的纯粹还是未经淘洗的。但残酷的是,她的决绝却投注在他的犹豫上,这越发凸显了某种悲哀。这悲哀不仅仅是十二少的软弱,不仅仅是他们唯美的感情在关键上的缺陷,更含了人生深深的无奈和悲哀。一个鬼魂等待了五十年,方才等待到真相,方才发现如岁月淘洗过的面容一样丑陋的人生真相。不知这个鬼魂魂魂归何处?是否再世为人? 许多年轻人只觉十二少负心,理解如花的决绝;而许多的成年人理解十二少的犹豫,指责如花的狠毒。这是否说明了,我们的面容在岁月的淘洗中也渐渐丑陋下去?或者这个没有金粉、没有浮华、没有唯美的时代里留下了太多理性、太多自爱,再也淘洗不出那样极至的生命了? 这是一场开到荼靡花事了的故事,如每个人的人生中留不住的美一样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