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546089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指导与评改【内容提要】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可是目前的习作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教师图省事,常常从网上下载两三篇范文作为指导,习作修改和讲评更是草草了事。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碰到写作就头疼,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缺乏个性。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习作教学的重要性,继而落实习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三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作前指导解决学生写什么?作后修改解决怎么改?习作讲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两轮的实验尝试,学生的写作兴趣浓了,学语文的积极性高了,说话水平,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关键词】农村小学 高段语文 习作教学 习作指导 习作

2、评改【正 文】作为语文老师,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在平时的闲聊中,多数教师表达了习作难教的无奈,常常是从网上找二、三篇范文一读,让学生模仿写。从内容到语言,一一喂给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紧。学生的作品多数是无病呻吟,千篇一律。更有甚者,他们自认是应试教育的“智者”,能猜准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平时很少让学生写作,期末测试时,就猜命题者的思路,还真行,一猜一个准,于是,就一个习作题,反复写,反复背,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学生成了试验品,只会写一篇习作。试问,这样的习作教学,怎能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对习作的批改更是“草草了事”

3、,有的只写一个“阅”字,打一个日期;有的以几条笼统,甚至是俗套的评语来打发学生。所以,学生习作效果一般,写作水平始终原地踏步。老师一说写习作就好比是唐僧给孙悟空念金箍咒头疼。在这种习作教学下,学生语言僵化了,思想禁锢了,个性腐蚀了,兴趣消失了。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很是担忧。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从思想、行为上高度重视习作教学,唤回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的语言富有个性,让学生的思想充满智慧。从教三年来,立于高段语文教学,算不上探索,更谈不上研究,只能算是粗浅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笔者曾经对习作教学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怎么指导,怎么讲评?很想听到专家、名师对习作教学的看法,得到他们的指点。但是外出培训大多是阅

4、读课展示,偶尔听到一两堂习作课,也是作前指导,因此一直以来困惑于习作教学,也一直在思考习作教学该如何进行,经历了困惑、思考、再困惑、思考后逐渐清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习作教学、教学行为轻作前指导,还自由思维;重作后修改,乐习作讲评。一、轻作前指导,还自由思维首先我们先对“习作”来个界定,从习作的应有之义来说,“作”应该是创作,而不是复制和剪贴,也不是词语填空和结构拼装,更不是依照固定不变的模型来演绎他人的思想。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中来以后,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的形象、态度或感情。再把这些看法或感情理出头绪来,形成习作思路。1其次,过多过细的作前指导则会禁锢学

5、生个性,使学生作品落入同一个模型中,甚至变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对于作前指导的作用有多大?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孩子会说不会写,说得精彩不等于写得精彩。大家可能会感到困惑,是不是不需要作前指导了?如果要,该如何指导呢?我认为作前指导是需要的,但不是每次都需要指导。对此管建刚老师有个形象的比喻:作前指导好比是婴儿学走路,起初,扶着凳子走,但凳子只是个工具,迟早要扔掉的,越快扔掉越好。不知大家有没发现,其实学生最困惑的是没有材料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亦是如此,所以我认为作前指导最关键的就是帮学生找材料,使学生有米下炊,至于做好炊,则是作后指导了。1瞬间播放,重拾记忆在我教学那一

6、刻,我终于懂得了时,我选取了班上几个明显的例子编成了一首小诗我懂得了,诗中的人物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习作与生活的距离。我以小诗唤醒学生的记忆,让他们畅所欲言,明白习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小事,只要做个生活有心人。在我教学童年趣事时,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先让学生回忆曾经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孩子们的思维是不喜欢回忆的,这时我让学生找来几张游玩照片,一张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以照片帮助学生回忆。2仔细观察,做好记录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习作。习作要求是: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简单的指导过后,我让学生写。没想到习作交上来,

7、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三分之一同学都是自己感冒发烧,肚子疼,父母亲如何照顾自己。题材雷同,不真实,事例不具体,人物不丰满。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对于生活小事,父母亲的点滴关心,同学的帮助都已经习以为常,突然让他们写,感觉小事情写不多、写不好。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生病,父母亲的照顾。针对上述情况,我设计了“观察、记录”,并且延长了写作期限。具体要求是:(1)仔细观察人物外貌和行为特点;(2)重点观察一两件事,从这一两件事情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3)可以和父母亲、同学等一起回忆,做好记录。这次布置后,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无病呻吟了,观察使他们有材料写

8、,有更多好写的内容。写作的过程中能紧扣习作目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把人物写得丰满,变得有血有肉。而这些我们从习作题目中就可知一二。放学路上、一块橡皮的风波、妈妈陪你一起学唠叨也温暖下面我以一个片段为例:唠叨也温暖一双勤劳有力的手,一对慈祥的小眼睛,衬上一张唠叨的小嘴,成了我唯一的好母亲。清晨,六点半,阳光已早早地溜进了我的房间,“啊”刚睡醒的我,又倒头扑在枕头上,我想:“小睡会儿吧”。忽然我发现有人捏我的鼻子,“起床了!懒虫!起床了!懒虫!”“一定是我那唐僧似的妈妈!嗨!” 我揉揉眼睛,朦朦胧胧中看见妈妈笑嘻嘻地对着我,手里还捧着香喷喷的鸡蛋面。我无奈地钻出热被窝,懒洋洋地穿好了衣服

9、。眼睛半睁半开,跌跌撞撞地走向洗手间。“衣服没穿好,来,我帮你。今天雨伞别忘了带啊!换双鞋穿穿。上课要认真听啊!”对于妈妈的唠叨,我根本不在意,却一个劲地点着头。又得听“唐僧”的紧箍咒了!我这个小孙悟空又得关进笼子了!”我想。3游戏激趣,玩中学文 很多老师认为,习作课让学生做游戏直接参与体验是件很浪费时间的事,往往贪图省事,以范文作为指导,省心、省力、省时。学生也能立马效仿出一篇不错的“效仿文”。其实不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运用每一个感官,游戏结束后学生也能运用每一个感官写文,试问,每一个感官都被激活了,能写不出好文章来吗?我曾尝试过习作教学比手力,游戏前、游戏后

10、学生的习作相差很大。下面就有同一个同学游戏前和游戏后的习作。请大家作对比:游戏前:(回忆性)从小到大,玩过许多游戏,最爱玩的就是和同桌比谁的手劲大。记得那天课间的时候,我瞅瞅同桌那渐渐长胖的身子,挑衅地说:“胖子,咱们来比比谁的手劲大。”“比就比,谁怕谁。”说完,同桌就捋起了袖子。我们的手一会儿向这边倒,一会儿向那边靠,双方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突然,我高呼一声:“yeah”,胖子被我打败了。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说:“怎么样,再来一次?”当时我给的评语是:没把比赛的过程写具体,记住得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过程将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游戏后:他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衣服,个子矮矮的。“力气会大吗

11、?”我在心里想着。老师一声令下:“开始”,我一愣,他一用力,便轻而易举地将我打败了。“再来,再来!”我们很不服气地大叫着。随着老师第二声令下,我便使出全身力气,只见他脸涨得通红,两边脸蛋圆圆地鼓起。“不行,我得加油,即使输,也不要输得很惨!”耳边传来了一片加油声。我似乎感到自己一下子有了力气。想不到一个比我矮的男生,竟有那么大的力气。只见他脸涨得通红,仿佛脸上的肉在抖动。突然他眼一瞪,手一用力,偏向我这边的手,却向他这边移动。加油声越来越响,我用尽全身力气,可是手还是移向了他这边他赢了。男生们高兴地叫着:“我们赢了!”我感觉屋顶都快被男生的欢呼声掀翻了。我的评语是:比赛的过程写得很具体。“脸涨

12、得通红、脸蛋鼓起、肉在抖动、眼一瞪”等几处神态描写,写出了比赛中对手的全力以赴,通过“我”的心理,写出自己不敢小瞧个子矮矮的对手。二、重作后修改,乐习作讲评如果说作前指导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有米下炊”,那么作后修改指导则注重于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炊,即“怎么把文章写好。”在目前的教学形式下,要做到习作面批比较困难,更多的是通过文字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打开学生习作本,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习作本上只有一个“阅”、一个日期。信手拈来一本拜读,却发现不仅语法有问题,更是错别字连篇。也有的习作本以几句笼统的,俗套的评语来打发学生,或“语句通顺,句子优美,感情真挚”,又或是“句子不通顺,

13、事情不具体。”试问,这样的作后评改,学生何来兴趣,习作水平怎么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章重在念、念、念”。这不是指念三遍,而是说“文章不厌百回改”。管建刚老师也说过:“不重视讲评教学,其背后是对学生习作的漠视。一个对学生习作没有真切把握的老师,一个从不研究学生习作的老师,怎么可能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又谈何指导呢?”作为语文老师,“勤”字为先,我们不能怠慢对学生习作的“作后修改和讲评”,因为学生对你有一种期盼。在我的班上,每一次习作后,总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跑来问我:“老师,习作有没有批好,我的习作有没有批到?”他们巴不得我一节课能批好所有的习作。而他们拿到习作本津津乐看的总是旁批,总评,还

14、有修改意见。我是这样进行学生习作的作后修改和讲评的: 1细读习作,雁过留影 不管学生习作水平是好是坏,我都认真研读。因为这是他们的作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渴望被重视的心理。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每一次作品,我都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过。不钟情于好学生,不忽视中等生,不看轻学困生。我知道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私底下通过教师批改的多少来评定老师是否偏心。我在阅读第一遍的时候,粗粗地了解主要内容,阅读第二遍的时候,认真写下旁批和总评。总评包括值得表扬借鉴的地方,需要修改的地方等。通过精读细批,让学生感受教师批改的温度,换回学生写作的热情。2紧扣目标,由点到面 教师似乎都有一个通病,那就

15、是以成人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作品,通常对学生习作要求过多过高。如一位教师评改学生作品(人教版六上“习作1”)的目标是: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题目恰当,富有个性;行文紧凑,结构严谨;展开合理想象,把自己当成自然界一员;语句通顺,语言生动,能用上拟人、比喻、想象等修辞。如此多的要求,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我们不要奢望一次习作训练就能把什么目标都解决。每次习作要有各自的训练重点。如每个单元后都有“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些课文配套习作,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大多以本单元课文的写作共性点,进行模仿训练。那么在学生习作中我们只要突出这个重点即可。如六上第一单元习作,把自己想象成自然界的一员,通过想象、拟人、比喻等修辞融

16、合自己的感受写自己是如何生活的。训练点就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用上拟人、比喻等修辞。六上第三单元习作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训练点就是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表现人物,将事情写具体,将人物刻画丰满。每个单元的写作共性,或者说训练重点就是批改、讲评的“指挥棒”,围绕这个“指挥棒”写下修改建议,学生立马就知道如何修改了。如果每次都能紧扣单元目标,那么每一次习作,学生都能从一个点得到强化训练,多次不同类型的训练后便形成线与面,习作水平就能全面提高了。紧扣单元目标,不仅降低学生写作难度,而且使学生明白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如何写好每次习作。3共同修改,完善作品学生的写作技能训练,习作能力培养应从低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