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54594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弗洛姆曾说“人生的主要使命是自我成长,成为与潜能相符的人,人生奋斗目标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自己的人格”。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格教育日益引起学校的普遍关注,教育呼唤人格培养,培养的使命就是对人的整体发展的一种促进。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 本文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对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籍此对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 现代中 学 生健康人格标准。 人格,从心理

2、学的角度可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心理特征的总称。从伦理学来说,又可解释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健康人格是指人格主体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符合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标准。本文在分析中学生人格状况,了解社会对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归纳出七点比较切合现代中学生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健康人格标准。 1 、健康的主体意识。它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人格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 2 、良好的

3、性格特征。一个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主要指:勤奋、勇敢、坚强、自信、谦虚、谨慎、积极、进取、细致、乐观、文明有礼等,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往往能自觉主动地去组织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挫折,实现预定的目的,从而使学习和工作取得优秀的成绩,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愉快和成功。 3 、稳定乐观的情绪。人类对于情绪的理解和控制的程度决定着文化是否进步。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情绪稳定乐观。任何人都会碰到顺心和不顺心的事,都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关键是要保持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使喜怒哀乐等情绪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4 、良好的社交能力。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毕业后所必须面对的现实

4、问题,因此,人际关系能力是一个优秀中学生应具有的基本能力,而交往能力则是促成人际和谐的必由之路。要创设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就必须掌握交往的技巧,具备较强的交往能力。 5 、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包括社会公德、人品修养、组织纪律性、服从服务意识等。现实情况表明,学生的人品比学业更加重要,中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 6 、 较强的鉴别能力。学生应会理智的分析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曲直观,对自己认为非正当的规范不盲目遵从。这个特征是对人格崇拜,偶像崇拜,尤其是对明星崇拜与自我崇拜反思后所确定的一种主体自我回归

5、。7 、适应社会,与时俱进。 人是在不断的适应中完善成长的。适应现实 就意味着你能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代的各种因素相和谐,就意味着你可以完好的保持自己的角色并努力去实现自我。同时,社会生活还在一如既往的发生变化, 中学生 还必须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新的变化,能与变化的世界保持和谐的节拍。 二、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意义。 人格教育就是指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方面教育。这种学生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学生的发展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

6、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个 “ 模式 ” 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其次,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格教育应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颁发 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新大纲强调 “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 ,提出要 “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

7、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 。 “ 标准 ” 明确提出了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 再次,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也是教育现实的迫切要求。 审视一下当今的中学体育教学,我们会发现在实施人格教育中有许多不足与瑕疵: 1 、传统的以 “ 教师传授 学生接受 ” 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占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 2 、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仍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为本位,而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的要求;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多以实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为目的,对学生人

8、格教育方法研究不够深入; 4 、没有充分 研究教材内涵,全面实施 人格教育。 三、 体育教学中 人格教育的原则。 健康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构建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学生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它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也具有一定的原则性。 1 、人文性原则。人文背景对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会运用体育人文性原则去塑造学生人格,如挖掘有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体育文化内涵,构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 2 、适应性原则。人格培养要讲究适应性原则,

9、这种适应性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发展。在人格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适宜的环境,根据学生的特征,有的放矢。人格培养的辅导方法要适应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培养内容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自身的需求。 3 、自我认可原则。人格培养是通过外来的干预,促使内部转化,这种干预能否起到转化作用,关键是受干预者的接受。因此,是人格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使外来干预演变为自身需要,自己去主动培养,也即自我认可。如果主体能够把外化转变为自身需要,由他律转化为自律,那效果就非常显著。 4 、创造性原则。创造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是获取竞争胜利的重要途径。培养健康人格运

10、用创造性原则,就是要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创造性原则必须营造适宜学生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尊重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多样性,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努力创设 “ 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 ” 的教学氛围。 5 、疏导性原则。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循循善诱,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如果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生极易产生对抗情绪,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无法得到疏通,往往就以扭曲的方式宣泄出来,势必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6 、主体性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卡尔 . 罗杰斯认为: “ 我如不强加于人

11、,他们会表现其(良好)本性。 ”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与心理辅导要求在学生人格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鼓励学生 “ 唱主角 ” 。让其自我探索,自己寻找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三、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策略。 体育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师生关系的处理等。体育教学中为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可采取如下一些基本策略。 1 、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

12、的心理氛围中学习,教学中 构建起以爱为核心的内在人格框架,培养学生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祖国的良好素质 , 将爱的种子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同时, 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勇于承认并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观点。只有在这样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 、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的前辈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新的模式,如主体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都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

13、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注意发扬教学民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我们应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 、整合教学方法,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教学形式。 学生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 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

14、。人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教育者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逐渐引导被教育者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 再有,教师应善于运用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4 、挖掘教材内涵,寓人格教育于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参与、情感的体验的综合活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挖掘出教材中利于培养人格的内容来进行教育。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障碍跑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在球类教学中,可以要求学

15、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在舞蹈类教学中,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以上从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谈了一些相关策略,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策略。总之,我们在体育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体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传授体育知识、培养体育能力。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应处理好人格教育和培养学生体

16、育能力之间关系。 体育教育最终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因此,体育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把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但体育教育也是人格塑造的载体。因此,体育在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肩负起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可见,体育教育具有多重任务。一味地强调体育的健身性,把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如何健身这一工具的 “ 纯健身训练 ” 课,就会导致人文价值的流失,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而如果过分突出了体育的人文性,过分强调人格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则也会削弱体育学科培养体育能力的功能。因此,体育学科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中的人格教育。 2 、应设定长远的培养目标、计划。 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体育学科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要有一个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