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5425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恰当设置提问,提高教学效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恰当设置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名山县第一中学 李永艳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作用,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学生“柳岸花明又一村”。所以设置恰当的提问对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一、问题的设置方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设计问题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事实性问题,例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2、?有哪些细胞器?这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作出描述、判断,把事实说出来就可以了。显然这属于低水平问题,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一些“是与不是”例如: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不是蛋白质?酵母菌是不是出芽生殖?只要记忆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更不宜多用。二是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如在讲“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连续磕带盐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新鲜的鱼用食盐腌后不变质,为什么?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引起花卉萎焉?显然这类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经过思考、

3、分析、综合才能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这类问题属于高水平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应多应用这类问题。启发思考性问题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举例说明常用的几种。1、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由于开放性问题具有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不确定性,过程的探究性,情景的模拟性等特征,对考查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否培养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例如下列问题: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1)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什么?(2)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我国有关方面正尝试从原产地引进大米草、水葫芦的天敌,以控制

4、大米草、水葫芦的蔓延,你是否赞成这种做法?说明理由。本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其中(3)有赞成和反对二个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思考问题,更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以惯常的思维方式上升到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设计系统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生物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设计多个连续问题时应预先计划一下,使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系统,前后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的认识沿教师设计的阶梯而上,不仅使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在“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一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下图分析光合作用强弱与空气中二氧化

5、碳含量的关系。学生要独立回答此类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便帮助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此曲线的起点在哪儿?走势如何?拐点有几个?此曲线可以分为三段,OA段表示 ;AB段表示 ;BC段表示 。通过这种简明、集中、富有启发性的一系列小问题,顺理成章地解决了这一问题。3、设计延伸式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延伸式问题,就是将原来的问题进行改造、延伸,这样可使学生在思路上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围绕教材中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图中有几种成分?几条食物链?哪条食物链最短?哪条食物

6、链最长?在最长、最短食物链中,猫头鹰属第几营养级?兔、鼠、食草昆虫是什么关系?蜘蛛、青蛙是什么关系?猫头鹰与狐呢?食虫鸟与蜘蛛呢?狐、猫头鹰有没有关系?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最少的食物链分别是哪些?此系统还缺少何种成分?4、设计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热点问题是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高科技问题,环保性问题等等,这些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利用这些素材设计问题,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以及实际问题的复杂,势必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如克隆是生物学上的一项高科技,其中的基本生物原理却不是很难理解的,在高中生物讲到细胞、无性生殖和遗传物质的时候都可以

7、用这个内容为创设问题情景,并且一例多用,把生活中看似深奥的前沿科技和我们学到的知识联系,从而对高科技及其产品不再陌生。二、问题的引出方式1、问题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引出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2007年高考生物考纲能力要求4中就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明道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答案就在生物学知识之中,在教学之余,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例如,为什么清晨不宜在树林或花丛早锻炼?冬天如何储存大白菜?小孩误吞了异物为什么可给小孩吃一些韭菜?为什么“

8、胖人怕热,瘦子怕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提出许多在课堂上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发生在身边的现象,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到学有所用。2、问题从实验中引出实验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发现、猜想、提问。例如,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制备滤纸条时下端为什么要剪掉两角?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层析后的四条色素带为什么彼此间宽度不一样?也可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尝试:制备滤纸条时下端不剪掉两角,结果怎样?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结果又怎样?层析

9、后的四条色素带彼此间宽度怎样?可以说明什么问题?3、问题从历史事件中引出通过生物史的展示,了解生物学家对科学的探究过程,从中感悟科学精神及科学大师的智慧;或者从生物知识中得到启示。在学生学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后,插入史料“英国皇家血友病史”: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夫妻都未患血友病,他们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大儿子奥波得因患血友病早夭;另一个儿子爱德华健在并继承了皇位;另有两个女儿同正常的男人结婚,各生有一个女儿,其中一个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生下一个患血友病的儿子;另一个嫁到西班牙皇室,也生了个血友病的儿子。从此,俄国的罗曼诺夫家族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都因娶了维多利亚女皇的外孙女而造成

10、了血友病的遗传。在听完这段生动的史料后,学生运用伴性遗传的理论知识,对英国皇家血友病史进行了分析。利用史料来对知识进行应用性的归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遗传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4、问题从辨析错解中引出课堂教学中,经常留一些漏洞,促使学生提高警惕性,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因而,有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A二倍体;B多倍体;C杂合体;D纯合体。”我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单倍体植株中含一个染色体组,那么经秋水

11、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基因型是什么?含几个染色体组?是几倍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该单倍体植株中含两个染色体组,那么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基因型是什么?含几个染色体组?是几倍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进一步提问:以上(2)中得到的植株一定是纯合体吗?启发学生:若该单倍体植株基因型是Aa,则该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是几倍体?基因型是什么?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通过观察、讨论,唤起学生思维,使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进一步探究,从而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三、要把握好的几个“度”为了让提问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把握

12、好以下几个“度”:1、 选择好问题的难度 在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最近发展区”。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2、选择好问题的角度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如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等。另外,高中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而概念化的、老生常谈式的提问,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换个角度,采用新的说法,增加问题的形象性、启发性,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安排好问题的梯度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

13、中,对于那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在设计问题组时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即用“问题组”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过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4、研究好问题的精度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为了尽可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就要精心设计,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精确发问,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隔靴搔痒”,或是在核心问题的外围打转,注意提出问题的精度,

14、这需要教师把工夫下在课外。5、调节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问题,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如果提问过多过密,学生忙于应付老师的提问,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问过少,则使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所以,提问要适度、适时、适量,使课堂提问发挥最好效果。7、控制提问的进度课堂提问期间,一定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控制好进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既不要无事可做,也不能步步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应用激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取反馈信息,选准提问的时机和对象,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总之课堂提问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新的内涵,课堂提问的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教学技巧,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意识,发展学生高品质的思维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