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537044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高二语文试卷(教师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浏阳市2011年下学期期终考试试卷高 二 语 文考生注意:本试题卷共6页,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标“”的题目为选做题,分值为30分,其他题为必做题,分值为120分,选做题和必做题的得分均计入总分;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要直接写在试卷上。一、积累与运用(26分,其中选做题7分)(一)古诗文默写。(14分)1根据原文,补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14分,每空1分)(1)映阶碧草自春色, 。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2)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还? ,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燎沉香, 。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4)长桥卧波, ?

2、,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5) ,高谈转清。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6)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 。(屈原湘夫人)1(1)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2)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3)消溽暑 侵晓窥檐语 (4)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5)幽赏未已 开琼筵以坐花 (6)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7)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二)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2-5题。(12分,每小题3分)是什么支撑着父母亲瘦弱的身体,又是什么让他们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是希望,是爱,更是在外努力奋斗的我们,让他们苦

3、苦坚守,任尘世冷漠的风残忍地撕扯,凭岁月无情的浪狠狠地击打,却依然强忍着疼痛,故作欢颜,强装硬朗。不仅仅是我的父母,苍苍天底下,茫茫人海中,哪一位父母不是如此真心付出!朋友们,兄弟姐妹们,常回家看看,握一握父母老茧层生的双手,静下心来,聆听聆听父母内心深处不愿诉说的坚辛。不要等到逢年过节才回家短住几日,用那点菲薄的礼物和微薄的金钱来表示对父母的爱。你那是在践踏真爱,亵渎真情。那几十年父母的默默付出,不是你用那一点点恶臭的金钱和你那一点点所谓的珍贵时间就能填平得了。让我们用一颗颗真诚纯洁的心,为天下所有历经蹉跎岁月和人间坎坷的父母亲筑一间温馨暖活的厅堂,让他们尽情享受人间的温暖,聆听天籁;让他们

4、也泡一杯清茶,坐着细竹编织的马扎,沐浴柔和明丽的阳光,听一首老歌,赏一曲国粹,或诵一首唐诗,吟一阕宋词,咏一支元曲,读一则情感真挚的文字。2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装qin B聆听ln C马扎zh D一阕qu2B(聆ln)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茧层生 B亵渎 C蹉跎岁月 D明丽3C(含贬义,形容虚度光阴)4语段中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任尘世冷漠的风残忍地撕扯,凭岁月无情的浪狠狠地击打,却依然强忍着疼痛,故作欢颜,强装硬朗。B常回家看看,握一握父母老茧层生的双手,静下心来,聆听聆听父母内心深处不愿诉说的艰辛。C为天下所有历经蹉跎岁月和人间坎坷的父母亲筑

5、一间温馨暖活的厅堂,让他们尽情享受人间的温暖,聆听天籁。D听一首老歌,赏一曲国粹,或诵一首唐诗,吟一阕宋词,咏一支元曲,读一则情感真挚的文字。4C(暖活暖和)5语段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B C D5D(语序不当,应为“父母那几十年的默默付出”;残缺,应为“不是用你一点点恶臭的金钱和你那一点点所谓的珍贵时间就能填平得了的”)二、阅读与鉴赏(54分,其中选做题1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

6、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智力高超的人,不用教育就可以成才,智力低下的人,即使教育了也没有长进,智力正常的人,不接受教育就不明白事理。古时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妃嫔怀孕三个月,就要搬到特设的住所去住,不看不该看的,不听不该听的,听音乐吃美味,都要依照礼仪加以节制。这些都要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王子从会笑时开始,担任师保的人就要对他们讲解孝、仁、礼、义,引导他们。普通百姓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婴儿懂得辨认脸色、明白喜怒之时,就加以教诲,叫

7、他做时他才能做,不叫他做时他就不能做。等到再大几岁,便可省免打竹板惩罚。父母威严而不失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而有孝心。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我看到世界上不教育子女而是一味溺爱子女(的做法),常常不能认同。对子女的吃喝玩乐,总是任意放纵,本应劝诫的反而褒奖,本应呵斥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子女懂事后,还以为按道理本该如此。待子女养成骄横傲慢的习气才去制止,即使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树立不

8、起父母的威信,对子女的火气与日俱增,只能招致子女的一片怨恨,等到他们长大,终究要做出败坏道德之事。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真是中肯啊!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大凡不能教育好子女的人,并不是想让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因责骂训斥使他们脸色沮丧,不忍用荆条抽打使他们皮肉受苦。如果以生病打个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怎么能不用汤药、针灸、薰艾等去救治他们呢?还应该想一想勤于督促训诫子女的父母,难道

9、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自己的骨肉吗?实在是不得已啊!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大司马在湓城时,做统领三千人的将领,年纪已过四十,但稍不称魏老夫人之意,老夫人仍然用棍棒教训他,正因如此,王大司马才成就了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个学士,聪明敏捷而有才华,从小被父亲娇宠,疏于管教:他若是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他父亲就在过往的行人中广为宣传,一年

10、到头赞不绝口;他若是有一件事做错,他父亲便为他遮掩粉饰,心里希望他能悄悄改掉。到了结婚、做官的年纪,凶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抽出肠子,把用血涂在战鼓上。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从中滋生。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人们喜欢自己的孩子,却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

11、古至今,这类事情的弊端很多了。有德行有才华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同情怜悯才是,那些偏宠孩子的父母,虽然是想好好爱他,却相反因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上是由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害,实际上是由他父亲促成的。刘表宗族覆灭,袁绍地失兵败,都可以当作灵龟和明镜啊。(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有删节)【注释】咳提:开始会笑的婴儿。师保:负责宫庭教育的官员,有师和保,统称师保。揜(yn):掩盖。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礼节:礼仪B凡庶纵不能尔 尔:这样C当以疾病为谕 谕:比喻D揜藏文饰,冀其自改 冀:希望6A(礼节:按照礼仪加以节制)7下列

12、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威严而有慈 某所,而母立于兹B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一言之是,遍于行路; 多于南亩之农夫D狎则怠慢生焉 始速祸焉7B(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是代词,可译为“你”。B项都作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C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为“在”,第二个“于”也是介词,可译为“比”; D项第一个“焉”兼介词“于”和代词“是”,第二个“焉”是句尾语气词)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A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

13、挞之故/能成其勋业B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C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D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8C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B作者认为有些人不注意及早教育孩子,往往等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已养成才去制止,结果父母树立不起威信,子女也会怨恨父母的管教。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行鞭抽之罚是唯一的好方法,王大司马母魏夫人和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子之事就是明证。D作者举出“共叔之死”与“赵王之戮”分别是“母实为之”“父实使之”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9C(第一句错,另外,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育孩子证明的是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味溺爱。行鞭抽之罚也不是唯一的好方法)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3分)译文:_(2)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4分)译文:_(3)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3分)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