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3659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2课时)一、 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 了解并感知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2.内容结构本课教材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史前美术部分,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涉及有关美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古埃及美术部分,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相关链接部分,是作为本课课程内容的延伸,作为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

2、容。3.重点和难点史前美术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难点是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古埃及美术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追求永生的关系,了解古埃及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难点是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缺乏了解。二、教学资料1.关键词语解释史前时期 历史学上将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作史前时期。史前美术 史前时期的美术。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成果,外国的史前美术,以欧洲最为突出。欧洲的史前美术,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讲,包括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年代距今约二万五千年至三万

3、年前。史前美术包括雕刻、绘画、工艺和建筑。巫术 原始社会早期形成的一种宗教现象。当时的人类幻想依靠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影响乃至控制外部世界。古埃及美术 一般是指公元前332年古埃及被古希腊所灭亡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史前时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其中古王国时期最为重要,重要的美术作品也主要出于这一时期。2.美术作品资料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阿尔塔米拉洞穴(石灰岩溶洞)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山区。1870年(又说1879年),西班牙学者M绍托拉在该洞址发掘旧石器文化层时,随他来玩的5岁女孩玛丽亚偶然看到了洞穴内的岩画。绍托拉考定为旧石器时代的绘画,但当

4、时的学术界不予承认。20年后,才予以承认。这是现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洞穴岩画。该洞长约270米,岩画集中在入口处长约18米、宽9米的地方。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头野牛、3只野猪、3只鹿、2匹马和1只狼等。其中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最为精彩。这些岩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岩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拉斯科洞穴(又译作“拉斯考克斯”,石灰岩溶洞) 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是1940年4个男孩因寻找一条走失的狗而偶然发现的。后由著名史前美术学者H布勒伊考察整理,并

5、公诸于世。由于该洞的洞口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倒塌封闭,因此洞内的岩画保存完好。该洞规模很大,分为主洞、后洞和边洞以及联系这三个部分的被称作“长廊”的通道所组成。这些部分的岩壁均有绘画。其中以主洞的绘画最为突出,因其中画有长达5米的巨大野牛,而被称为“牛厅”。因为该洞规模宏大,又有许多精彩的岩画,西方学者将它称为“史前的卢浮宫”。可惜由于公开开放后,因受空气杂质污染,岩画受损严重。20世纪70年代起该洞已不再向公众开放。维林多夫的裸女 (石灰岩,高11.5厘米,旧石器时代晚期,奥地利维林多夫洞穴内发现,现藏维也纳艺术博物馆)这是1909年在修筑铁路工程中发现的最著名的史前美术品,距今约二万五千年。

6、整个雕像十分完整。虽然雕像脸部的刻画被省略掉了,但这一雕像所表现的女性的主要特征非常清楚,并且加以极大的夸张。它以其肥胖、成熟而有力的形态,显示了宏伟的纪念碑式的气度。整个雕像象征着旺盛的生育力。这说明原始人对本部落生存的关注。因为,对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人来讲,女人怀孕和生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一个部落能否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人的生育。所以,这一雕像很可能是原始部落的神圣的生育神,是供史前人类在举行祈求生育的仪式中使用的。从原始社会流行的巫术观念来看,原始人创造了这样一个神圣的生育神的形象,就等于控制了人的生育能力。同时,这种会生育的妇女的形象,也很可能是原始人心目中理想的爱

7、和美的女神。所以,西方美术史家习惯将这一雕像称作“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莱皮乌凯的维纳斯 (象牙,高15厘米,捷克莱皮乌凯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是件形式感很强的作品,人体简化成棒状,头部像个小圆球,臀部极其夸张。双乳悬垂如袋。所有这些特征,与维林多夫的裸女极其相似。可以看作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女性小雕像的共同特征。手持牛角的裸女 (石灰岩,高42厘米,旧石器时代晚期,法国劳塞尔出土,法国波尔多亚奎丹美术馆藏)这是与维林多夫的裸女同样性质的一件著名的史前美术品,原是法国劳塞尔洞穴岩壁上的一块浮雕,后被人凿下陈列于博物馆。因它出土于法国的劳塞尔,所以,又称劳塞尔的妇女或劳塞尔的维纳斯。这件雕像同样强调

8、妇女巨大的乳房、臀部和隆起的腹部。她那没有五官的脸似乎正注视着她右手所握着的一件祈求生育的吉祥物牛角。她那母性的潜力不再隐藏在自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于神秘的象征牛角。对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来讲,他们的理想十分简单:有很多可吃的野兽和会生育的女人,从而使部落得以延续,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创造象征生育力的妇女雕像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巫术的作用,以达到掌握自然界的目的。由此看来,美术品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埃及卡纳克神庙柱厅 (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位于今开罗南面约六百多公里的卡

9、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阿蒙神庙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厅。该厅长366米,宽110米,面积约5 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厅,134根石柱,分成16排。中央两排的柱子最为高大,其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径为2.74米,高12.8米。在柱顶的柱帽处,可以安稳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实属罕见。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虽然由于年代的久远,致使神庙已破败不堪,然而,透过那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

10、埃及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由于它的外形轮廓与汉字中的“金”字相似,我国称其为“金字塔”。古埃及现存的金字塔约有80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64年前2180年)位于开罗附近吉萨地区的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作品,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高(现高147米,原高156米)。埃及狮身人面像 (石灰岩,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00年前2500年)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如同它的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狮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的旁边。雕像面向东方,高约20米,全身长约

11、73.2米。雕像的面部据说是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的,原有长长的胡须。身体则雕凿成狮子状。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它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从造型上看,狮身人面像的浑圆的头颅和躯体,同它附近的方锥形的金字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吉萨地区由三座主要金字塔所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更富有变化。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石灰岩,着色,男高120厘米,女高118厘米,埃及第四王朝开罗博物馆藏)这是从埃及美杜姆拉荷特普王子陵墓的地道里出土的保存最完整的人像雕刻,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

12、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都是着色的。这两尊雕像也不例外。因男人常在室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保持了皮肤的洁白,故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尤其是公主优美的身躯,虽有长衣遮盖,仍透露出女性的健美。为了追求人像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例如,这两尊雕像用铜作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出光辉。以致当人们初次在墓中发现这一雕像时,因人像眼睛炯炯发光,竟把发掘者吓跑了。涅菲尔蒂王后像 (石灰岩,着色,高48 厘米,埃及第18王朝,柏林国家美术馆藏)这是现存

13、的古埃及人像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涅菲尔蒂是埃及第18王朝阿肯那顿法老(又称“阿蒙赫特普四世”)的王后。“涅菲尔蒂”在古埃及语中意为“迎面而来的美人”。这一雕像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1912年12月6日,一支德国考古队在古埃及第18王朝末首都阿尔玛纳遗址积沙中发现了这一雕像,除了一颗眼珠已失外,整个雕像基本完好,且色泽如新。1923年首次在柏林公开展出时,世界为之轰动。雕像所呈现的细长而又美丽的脖颈,高颧骨,纤秀挺直的鼻子,完美的五官,其造型完全可以和现代最美丽的女模特媲美。所以,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有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收藏的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另一件就是这座雕像。从

14、时间上讲,这一雕像要比前一件早一千五百多年。更令人惊奇的是,2003年,英国考古学家弗莱切宣布,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证实105年前在埃及帝王谷发现的一具木乃伊正是涅菲尔蒂王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者们,对这具木乃伊进行了光扫描,并使用了先进的刑侦骸骨外表复合技术,用电脑先作出骨立体图,随后添加肌肉和器官,使其丰满成形,恢复头部轮廓。最后,由画家为头像添加皮肤、嘴唇、眼睛,着色,然后再戴上王冠。使从人间消失了几千年的古埃及艳后又显出了“真容”。其形象与这一雕像相比,两者太相似了,以致考古学家们也感到大吃一惊(详见光明日报2003年8月29日)。由此可见,古埃及的人像雕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

15、的水平。埃及墓室壁画群鸭图 (埃及第4王朝)埃及统治阶级的墓葬,为追求“永生”,墓室内流行用壁画作装饰。埃及第4王朝的一幅群鸭图是古王国时期墓室画的代表作。从对鸭子形态的描绘到着色,都表现了作者具有高超的写实能力,与我国古代的工笔花鸟画很相似。埃及阿布辛贝勒神庙雕像 (石灰岩,埃及第19王朝)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原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280公里的阿布辛贝勒村,是在尼罗河岸的伊布桑蒲尔悬崖上开凿的。它的入口处高约30米、宽约36米,在削切得很平整的倾斜岩壁的衬托下,耸峙着四尊高20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代法老拉美西斯三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它保

16、持着埃及人像雕刻传统的姿势。雕像硕大的身躯与石窟的很小的门洞及其上面的小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雄伟。20世纪50年代,埃及兴建阿斯旺水坝时,为防止其淹没,在国际组织的资助下,将雕像分割成许多块,迁移到比原址高62米处重新组装复原。可见国际组织和埃及对此神庙的重视。埃及图坦卡蒙陵墓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于1922年发现并发掘。王陵的墓主便是公元前1361年登基的图坦卡蒙。当时图坦卡蒙年仅10岁,娶了一个12岁的少女作王后,他自己19岁便去世了。从图坦卡蒙王陵中发掘出土了两千多件文物。这是20世纪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之一。埃及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的黄金面具和宝座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两千多件。黄金面具和宝座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黄金面具用纯金锻造,并镶嵌有彩色宝石,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