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535693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引疑导释”教学技能 发挥“问题意识”思维作用水荫路小学 周剑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的起点是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问题的解决,则是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力水平的核心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解难,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水平。下面谈谈我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一、多方着手,培养质疑能力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惊讶和疑问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质疑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问题的发掘,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质疑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实践中,我们多方着手

2、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1、创设质疑氛围叶澜教授指出,良好的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我们发现氛围的好坏与学生质疑能力积极性的高低密切相关,影响着质疑能力培养的成效。只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学生才敢大胆举手,畅所欲言。(1)激发兴趣兴趣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教师在学生质疑以前,必须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向学生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喜欢学生大胆质疑,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名言有有关名人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趣味性的导语激趣;可以创设情境激趣,如我听的一节公开课,一位老师教学向命运挑战,他创设

3、了在师生互动中质疑的情境:老师扮霍金,对学生说:“我是霍金,现在在网上跟你们聊天,请准备向他提问吧。”于是,学生提了许多问题,例如:“你是怎样战胜疾病带给你的痛苦的?”、“你为什么能带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霍金先生,什么是黑洞?”、“你能向我们介绍你的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吗?”等,学生质疑的兴趣浓、质量高。又如一位老师教学纸奶奶的生日一课时,先请了六位同学分别扮演六种纸,由他们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接着,鼓励学生向他们质疑,由于这样的设计把课文演活了,所以学生的兴趣很浓,纷纷举手质疑,甚至有学生提出一些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如“你是用什么做成的?”“你可以浸水吗?”。(2)评价鼓励学生每

4、提出一个问题,都是自己思维探究的过程。对学生个体而言,这或许是他内心的全部,教师必须慎重处理。首先,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哪怕是短短的“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有创见!”这样的几个字寥寥数语,也将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其次要妥善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即时解决;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较集中时,教师可将问题分类归“档”、区别对待,一些直接性、探讨性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一些深究性、欣赏性的问题放在全班交流。另外,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比较,“大家看一看,谁提的问题好?” 这个问题提得好在哪里?”

5、“看,你现在提的问题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你是,现在你是,要保持!”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他同学为什么会这样提,明白他人思考及提问的过程,从而去摹仿,从中受益,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增强质疑的自信心。2、教给质疑方法在学生学习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就让学生拿着一篇文章提问,其结果只能是听到满天飞的问题。这不是自主探究的学习,而是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作为教师,此时应首先告诉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确实是你心中的不解之惑,不应没认真思考就盲目提了出来。其次,老师可以以自己平时向学生提问为例进行示范,说明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缺少质量,应让学生明白,问题应是从整体上去把握的,应是围绕

6、文章的中心来展开的,应是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着去提,在学生提问中具体分析哪些该提哪些不该提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以此循环,螺旋式上升,学生的提问水平自会越来越高,就能“一把抓住要害”,就能“一针见血”,就能“别具一格”。另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方法。如:(1)、预习质疑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机。每上一篇新课,我都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对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一环节,我严格把关,每次都让学生写在预习本上,尽可能地在上课前批改,对一些很有思考深度的问题,我会在本子上

7、写上几句鼓励性的评价,并在上课时给机会让学生提出来。如有个学生在预习壮丽的青春一文时,提出:“欧阳海明明知道,上去会粉身碎骨!可是它为什么还要上去?”;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逻列出来。提出了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把预习本放在桌面上,把通过听讲或通过讨论已解决的问题,及时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对一时还没解决的问题,抓住机会在小组学习或全班质疑时提出,共同解决。课后我再收集预习本,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带着目的来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开学初,同学提出的问题多数只是词语,通过训练,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围绕课文内容提3个以上有质量的问题。(2)、围绕课题质

8、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往往能直奔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捞铁牛一课,课开始,我说:“读了课题,同学们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哪些问题?”同学们提出了“为什么要捞铁牛?”、“怎样捞铁牛?”“捞铁牛的原理是什么?”、“捞的结果怎样?”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习这篇课文要解决的知识点。又如五彩池一课,课开始时,学生提出了“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五彩池会有五彩的颜色?”、“五彩池在哪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很快就能理清文章的线索,抓住文章的重点。(3)、抓住重点词、句质疑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时,要就课文内容

9、方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较深入的思考。例在教学柯利亚的木匣一文,在学生找出“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是作者所明白的道理后,我要学生联系实际,想像和发现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既然一切都有变化,为什么妈妈的步子不会变”,还加上了一句:“她算不算一切?”这是学生思维和想象得到高度解放的结果。(4)、品读质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找出好的片段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反复地诵读,不仅能让学生体味其意境、体味其思想感情,也能让学生找出其不能理解的词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先引导学生有表情、有动作地朗读文章第5至第11自然段,尤其读好下

10、面几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用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在充分的朗读之后,我说:“假如老师就是此刻正在献的阮恒,你们有问题想问他吗?”因为有情感作铺垫,所以学生的提问很有深度,有学生问:“阮恒,你举起的手都在发抖,说明你当时非常害怕,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献血呀?”,还有学生问:“既然不是针刺疼了你,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呢?”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深入地理解了阮恒为了朋友可以牺牲一切的奉献精神。(5)、对比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作一些铺垫,让学生在一定条

11、件的刺激下产生灵感,提出问题,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我们家的猫一课,我出示两个句子对比: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脚印。要求学生边读边找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然后质疑。学生通过比较,提出:“小梅花,实际上就是脚印,为什么作者要说踩印几朵小梅花,而不直接写踩印几个脚印呢?”二、引导释疑,培养创新能力“有疑有释”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会激发他们的思想向纵深发展,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展示过程。因此,释疑的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追求答案的统一性,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提倡一问多答,允许

12、大同小异,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创新才能。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具体的做法有:1、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比较简单,答案就在课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细心读书,从书中找出答案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学生提出“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我让学生仔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读中理解。2、议一引起有争议性的问题,教师不要随便下定论,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共识。例如一位老师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花丛、花园、房子的位置。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示位置的词语,然后在预先准备的图画的合适位置画上花丛、花园、房子,学生们画得

13、对不对呢?老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形成共识后再汇报,并说理由。3、启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解答。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是文章的重难点,学生在画出这个重点句后质疑:“鲁迅的四周为什么会是黑洞洞的?”老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解答,而是反问一句:“你们知道鲁迅当时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吗?”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由于鲁迅常常发表一些具有激进作用的文章,因而受到当时反动政府的迫害;至于受到什么样的迫害,学生的思维就各不相同了,有的说是把鲁迅抓起来严刑烤打,有的说是到处追杀鲁迅;有的说是封

14、杀鲁迅的文章,不让他发表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对四周黑洞洞的有了深刻的认识。4、存学生提出来的有些问题,是要在接下去的教学中重点探讨的。对这些问题,采用“存”的方法处理,提醒学生注意听课。例如在揭示珍贵的教科书课题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我便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待会儿就要重点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请你注意听课。如果学完后还不懂,请你再提出来,好吗?”由于学生在长期训练中掌握了一定的质疑问难的方法,养成了主动质疑解难的好习惯,因而课堂上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一定培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能就文章内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能深层次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01472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