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5269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人教版高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 - 人教版高三 语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创作是一个文明互鉴、文化融合的过程。汲取世界文明之精华,自古以来就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方式。但是,任何文艺创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时空环境。一个国家既有的历史传统、人文底蕴、社会条件、政治文化等都会对文艺创作产生深层次影响。这就意味着一个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首先必须是本土的。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继承并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吸收时代元素的同时挖掘丰富多样的本土化元

2、素,发出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进而丰富发展中国文艺创作的鲜明特色,是当代文艺创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但是,对本土化创作的理解不能局限于“中国元素”这一表象,还要看到它所浸润的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就不可能契合人心、赢得观众、占领市场。 事实上,一些好作品正是秉持坚定的文化自信,按照“讲好

3、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风貌”的准则,将宏大的时代主题与本土特色紧密结合,让文艺创作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弘扬主旋律、贴近本土、涵养情怀的有机统一。流浪地球的故事内核并不是讲述逃离地球,而是带着家园一起去流浪,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的保卫家园的朴素情怀和面对困难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山海情描述了大西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把飞沙走石的荒石滩变成丰饶宜居的美丽家园,将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群像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从这些鲜活的例子可以看出,创造精品力作与坚守本土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是辩证统一的。而促进它们的有机融合,首先要有“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理

4、念。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作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精神产品,文艺创作必须扎根于本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首要使命,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和经典的艺术形象,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同时,还要善于从历史传统中发掘素材。诸多经验表明,注重从历史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的作品大多收获了群众好评,有的甚至经久不衰。因此,文艺创作要善于深耕历史,深挖历史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

5、新性发展,继而使更多更能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创作不能只收获票房,更要担负起彰显文化自信的职责使命。而文化自信需要扎根本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精品力作,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让文化自信的鲜明特质得到更好彰显。 (摘编自陈朋在本土化创作中彰显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创作要汲取世界文明的精华,也会受到本土的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等方而的影响。 B.文艺作品要打动人心,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必须体现本土特色并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

6、C.文艺创作扎根本土,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首要使命,进而汇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 D.如果在创作中善于深耕历史,善于深挖传统文化素材,那么写出的作品就会获得群众好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例证法,来阐明创造文艺精品与坚守本土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是辩证统一的。 B.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挖掘本土元素、秉持文化自信、深耕历史传统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C.文章立足于中国当下,提出文艺精品创作要扎根本土,彰显文化自信,引领时代的风气。 D.文章中在分析说理时,使用“只有”“才能”“继而”“进而”等词,体现出语言的逻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7、一项是(3分) A.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强调挖掘本土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并不意味着其思想的狭隘保守。 B.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观看热潮,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讲好中国故事”。 C.作者说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D.文艺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作者认为创作要考虑的是弘扬中国精神,而不是追求市场效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那么,考古学

8、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在考古学研究中,存在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两种概念。相对年代,是指遗物或遗迹的先后顺序和先后关系,其推定一般利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该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普遍使用。绝对年代,是指遗物或遗迹的具体时间,可以用年代数值表示。中国古代帝王纪年、干支纪年和大事纪年等都是绝对年代的表示方法。近现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被用来进行年代的测定,其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碳十四测年法,此外,常用的还有树轮断代法和热释光测年法等。 碳十四测年法测定年代是考古学中最主要的确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即通过在考古遗址中采集动植物遗存、含碳沉积物

9、或其他含碳物质,测定生物体的死亡年代或沉积物的形成年代,以此推测考古遗址存在的绝对年代。从理论上讲,碳十四测年法可测范围达到距今5万年左右,目前树轮校正的范围只能达到距今2万年左右。碳十四测年法的最基本原理是放射性元素碳十四的衰变规律。生物体死亡后,其放射性碳十四与外界脱离了交换状态,即放射性碳十四得不到补充。这样,原来拥有的放射性碳十四浓度会按照衰变规律逐步降低。因此采集考古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或其他含碳物质,通过测量获得其碳十四浓度,再与活体碳十四浓度进行比较,即可得知其死亡的时间。 树木年轮定年则是通过确定树木年轮的时间顺序,可以精确到年,甚至到某个季节。树木的年轮是树干横截面上木质疏密

10、相间的同心圆圈,每一个年轮的宽度包括当年的春材和秋材。年轮的数目表示树龄的多少,而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树木生长较快,年轮就宽。连续对比不同年份的气候变化和树木年轮,就可以确定某个年轮的形成年代。同一气候区内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之间能够交叉定年。 20世纪中叶,考古学者开始将热释光技术运用于探测古陶瓷年代,宣告了该方法在考古学中运用的开始。热释光测年可以确定考古遗物的年代,也可以对古代文物尤其是古陶瓷真伪进行鉴别。一些矿物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会产生自由电子,这些

11、电子常被晶格缺陷俘获而积聚起来,在这类矿物被加热到临界点(300450)时,这些被俘获的电子会从晶格缺陷中逃逸出来,并以发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即热释光。陶器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原来贮藏的热释光,释放完后,继续接收、贮藏大小恒定的辐射能,年代越久、贮藏的能量越多,这些辐射能是陶器烧成之后开始增加的,可以作为陶器年龄的标志,通过测试陶器的热释光量就可以获得其年代信息。社会上伪造、仿造青铜器、陶瓷器等文物有些已经相当有水平,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眼学鉴定方法就难以鉴别真伪。利用热释光技术可以解决该问题,并且已有学者做了很好的研究与尝试。 除了上面讲到的方法之外,还有考古地磁法、电子自旋共振法、裂变径

12、迹法、氨基酸外消旋法等测年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最好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方法来测年,以提高准确度。 (摘编自耿恒猛考古学家是如何做年代鉴定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古学研究中的相对年代是指利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推定的考古对象的先后顺序和先后关系。 B.碳十四测年法、树轮断代法、热释光测年法都是考古学中可以确定考古遗物或遗迹绝对年代的方法。 C.碳十四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浓度在生物体死亡后因得不到碳+四补充而按衰变规律逐步降低。 D.热释光技术可以探测确定古遗物年代,并已普遍运用于对古遗物尤其是古陶瓷进行真伪鉴别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13、,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结构清晰,第段总说,第段从四个方面进行分说,最后一段补充说明。 B.文章语言简洁而形象,如第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既指出共性,又不显武断和绝对。 C.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据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让读者获得更明确具体的认识。 D.文章第段在介绍树木交叉定年时,根据树木的生长年轮说明,这是采用了时间顺序。 6.请根据材料内容,为文中的“热释光测年法”下定义。(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第一课 兰梅 从小,我的梦想就是当老师。最终,我真的如愿以偿了!谁料上岗第一天,就碰上了一件尴尬的事。 早读刚开始,

14、有个叫玲子的女孩就哭哭啼啼地告诉我,她的校服不见了。一件校服值不了多少钱,但对于贫困山村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件小事情。 “啥时丢的?有印记吗?”我问。 玲子说:“昨天丢的,右肩上有墨迹。” “有谁捡到玲子的校服了?” 我在班上展开调查。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应答。坐在玲子身后的金婵一直低着头。偶尔瞟我一眼,目光也是躲闪不定甚至慌乱的。我注意到她今天也没穿校服,就问:“你的校服呢?”她说:“在桌框里。” 我感到纳闷:“怎么不穿上呢?”她吞吞吐吐地说:“早上弟弟捎来得迟,没顾上穿。” “穿上吧!”她好像没听见。我重复了一遍,她才慢慢腾腾地穿上了。而她的衣服的右肩上,恰好有淡淡的墨水痕迹。 下

15、课后,我悄悄把她约出教室。“你是不是拿了玲子的校服?”她低下头细声说:“没有,这件是亲戚送我的。” “那你的呢?”我又问。她说:“在家里。 我劝导她,要诚实,知错就改不算错。她既摇头又点头,最后干脆说,把这件校服“送给”玲子。我叫玲子来辨认。她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后指着墨迹说:“这就是我的。”我满腹疑窦,一时又无从判定,就让玲子暂时把那件校服先穿上。 晚饭时,金婵的妈妈突然打来了电话。她一开口态度就特别冲:“你们老师怎么能这样诬赖孩子呢?我女儿从来不偷别人的东西!她中午回家就一直哭” 我说:“是你的孩子点了头,那女孩又确认了,我才这么判断的。” 刚上班就断了桩葫芦案,我的心情特别差。我邀她明天到学校来,我们三人面对面来确认此事。 第二天早上,女孩的妈妈没有来。我拿起电话正要拨号,一个身材低矮,头发散乱,衣着破旧的中年妇女却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