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52567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必背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内环境和稳态会考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2、、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机体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树突突起 神经纤维轴突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恢复时,又成为内正外

4、负。膜电位的变化与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有关。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空隙 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所以是单向传递。在突触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

5、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四、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微量、高效有机物,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进入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平衡调节: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A细胞(

6、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成血糖,提高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参与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用于骨骼肌细胞活动供能,不分解成血糖调节血糖浓度);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血糖平等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4、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靶器官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

7、官、靶细胞。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五、免疫调节1、基础: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吞噬细胞、淋巴

8、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在胸腺发育成熟)和B细胞(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非特疫性免疫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具有异物性(一般是外来的,但自身的

9、某些物质也可成为抗原,如癌细胞)、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抗体: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的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和分泌,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6、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7、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自身组织有损伤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

10、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主要特点是发作快、消退快,一般不损伤自身组织。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8、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第

11、三章:植物激素调节六、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史科学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及分析达尔文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用锡箔罩住尖端下部单侧光向光弯曲生长詹森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温特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空白的

12、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其他科学家从人尿、植物体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2、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能感受光刺激;受单侧光照射时,使生长素横向运输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的部位(生长素作用的部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结果)3、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4、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5、生长素的运输 运输方向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 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单侧光横向运输:主要由单侧光等引起少多少多运输方式:主动极性运输

13、:在植物的幼嫩部位(如胚芽鞘、芽、幼根和幼叶),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这一过程是需要耗能的。横向运输:在细胞分裂特别旺盛的部位,但要有外界的单向刺激(单侧光、重力、离心力)非极性运输:在植物的成熟组织,通过韧皮部进行。生长素的运输可以是被动的,无极性。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例证:顶端优势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性、顶端优势向光性原因:单侧光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向光侧少,茎生长慢,背光侧多,茎生长快(外因) (内因) 向地性(背地性)原因: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对茎而言,背地侧少,生长慢,近地侧多,生长快;(外因) (内因) 对根而言,背地侧少,生长快,近地

14、侧多,生长慢各侧的浓度: d侧 c侧;b侧 a侧 原因: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横向运输各侧生长情况:c侧 快于d侧根向地性 b侧 快于a侧茎背地性顶端优势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的方法:摘除顶芽。如:摘心;打顶(棉花)6、生长素的作用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生长 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向细胞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种植物的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适当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反而抑制生长。即: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