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50999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蟹池塘养殖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河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在我国河蟹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蟹苗和蟹种出产。同时由于各水系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的不同,也使各地出产的河蟹从个体的大小、口味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也形成了多种河蟹的养殖方式。在这一集节目中,我们主要向大家介绍河蟹的池塘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2.生态习性:河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达到性成熟,每年秋天

2、开始生殖洄游,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进入蟹苗阶段后,便能离开海水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活。河蟹通常栖居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尤其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的湖泊、草荡中。河蟹适宜在微碱性的淡水中生长,酸碱度为PH值7.58.5,对水中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幼蟹可以在15-20的水温中生存,适宜温度为19-25,当水温降至4以下或超过36时,幼蟹容易死亡。成蟹的生存温度为5-30,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左右。河蟹在冬季一般潜伏在洞穴中越冬,能耐零下8的低温,但如果环境水温突然改变达3以上时容易死亡。夏季水温超过38时河蟹不能正常活动,40以上时容易死亡。从

3、人工河蟹养殖生产来说,河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多数河蟹寿命只有2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一生是要经过很多次蜕皮或蜕壳,才逐渐长大的。蜕壳是河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只有随着幼体的一次次蜕皮和幼蟹的蜕壳,才能使河蟹发生形态的改变和体形的增大。河蟹每蜕壳一次,体形便增大一次。河蟹一生中要蜕壳20多次,每年10月中旬左右成蟹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蜕壳。3.食性:河蟹属杂食性动物,它即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的鲜嫩水草,随着河蟹的生长,它还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螺类等,特别是成蟹阶段,一只河蟹在一夜间就可以捕食数只螺类。另外河蟹还有相当强的耐饥

4、性,就是当饵料缺乏时,它也可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摄食也不至于饿死。河蟹的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水温低至5时,河蟹基本不摄食,在10以下时,摄食强度下降,当水温达到10以上时,河蟹摄食强度逐步增大,但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也会使河蟹的摄食量下降。二、池塘要求及设施河蟹的池塘养殖是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与其它的养殖方式相比,也是当前人工养殖河蟹,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养殖池塘的水环境控制水平、苗种的质量、日常管理的保证三个方面。1、池塘要求: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地方,河蟹的池塘养殖应尽量选择较大

5、的水面,大小的原则是,对于养殖户来讲,能够容易操作控制就可以,一般面积达到15-20亩为宜。这是因为水面面积大,受力作用也大,能达到自助增氧的目的,也有利于上下水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同时也有助于底层有害气体的及时逸出。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建成连片的养蟹池塘。池塘一般应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这样的蟹池采光面积大,光照时间也长,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氧,池塘深度要能适合于不同季节对水位的调控要求,一般情况下,水深应控制在0.8-1米,在夏季应控制在1-1.5米,另外养蟹池塘的池埂与一般鱼池的池埂要求也不一样,为了要方便河蟹出水活动,所以要将池埂的坡面加宽到3米以上,坡比为1:2.5或1

6、:32、池塘设施:养蟹池塘还要建有完善的进排水设施,进水最好采用高位进水,排水应采用低位排水,将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由于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养殖池塘四周还要建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防逃设施要求高于池埂0.5米以上。修建防逃设施可使用的材料有很多,原则是选用的材料要表面光滑,使河蟹难于攀爬,并且要坚固耐用,不怕风吹雨淋,不会污染蟹塘环境。目前常见的防逃设施主要有,砖砌防逃墙。这种防逃墙要将墙内侧用水泥抹平,增加表面的光滑性能,此外还有铝塑板防逃墙和防逃网上加盖塑板等方法。如采用防逃网时,要求要将网的底部埋入土中。3、放养前的准备: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3月初,放

7、养水温要求不低于4时进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由于河蟹具有底栖生活的习性,而淤泥又是底质的污染源,所以我们要在每年的秋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底部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然后晒塘过冬。我们要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为70100千克/亩全池泼洒。消毒后开始注水,使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5天后待生石灰的药效消失,就可以开始种植水草了。河蟹养殖户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蟹大小,看水草”。这句话充分的说明水草在河蟹养殖中的重要性,因为水草对维持蟹池的生态环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水草有洁净水质、吸收水中氨氮,减轻池水富养化程度,增加透明度,调节PH值的作用。二是进行光合

8、作用,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三是水草有利于浮游生物和昆虫、小鱼虾的繁衍,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的作用。四是水草能为河蟹提供蜕壳的隐蔽场所,并在炎热的夏季,使河蟹借助水草遮荫降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长的生态环境。河蟹养殖池塘可投放的水草种类有很多,一般投放的水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漂浮性植物,如紫背浮萍、凤眼莲。另一类为沉水性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菹草、伊乐藻、金鱼藻等;在蟹池中种植水草应以沉水性植物为主,浮水性植物为辅。种植面积控制在沉水性植物,最大不超过三分之二,浮水性植物的投放不要覆盖水面面积太大,一般只在池塘的浅水区域,种植面积不超过五分之。目前在养蟹池塘投放较多的,河蟹比较喜食

9、的沉水性植物有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伊乐藻等,浮性植物以紫背浮萍为主。水草种植应距池边34米,水草间行株距12米,种植水草可以播撒水草种子,也可以采用整株移植的方法。4、投放螺蛳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为底栖动物,行动缓慢。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任其自然繁殖,螺蛳的净水能力强,在养蟹池中移植螺蛳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三、苗种放养1:蟹种选择目前,我国用于人工养殖的蟹种主要包括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三个水系的蟹种。三个不

10、同水系的河蟹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原生活所处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地理种群的差异,导致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有所不同,养殖效果更是大不一样。如长江水系的河蟹,9月中旬开始洄游。从养殖效果来看,长江蟹生长最快,二秋龄成蟹个体大,可达150g250g只,规格整齐,群体增重710倍,回捕率可达3040。而辽河水系的河蟹,洄游时间是三个品系中最早的,一般8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份。辽河蟹二秋龄成蟹个体小,规格为100g150g只,群体增重35倍,回捕率为20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辽河蟹已经适应了北方的寒冷气候。瓯江蟹一般10月下旬才开始洄游,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份,瓯江蟹二秋龄成蟹规格为80g

11、150g只,群体增重13倍,回捕率仅1。所以根据三个不同水系河蟹的生态习性,我们在选择蟹种时,就要选择适合于所处区域、自然条件的蟹种放养。2:蟹种质量鉴别养殖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的蟹种作基础。苗种的质量是河蟹的养殖关键。我们进行商品成蟹养殖,应选择放养秋龄的蟹种。当年秋季即可收获。目前人工养殖的蟹种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外购的蟹种,另一个是自育蟹种。在生产中我们提倡养殖户放养自育蟹种,因为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能力和商品蟹的成长规格,比外购蟹种更有优势,品质更有保证。我们选择、鉴别蟹种质量时一是看体色。刚出水或离水时间不太长的幼蟹背甲以青灰色为好,壳色鲜艳有亮光。如离水干放时间过长,造成体

12、内严重失水,使背甲壳色变淡,呈浅微黄色,这种蟹种虽然未死,但比较呆痴,活动微弱,绝大多数要死亡;二是看活动。蟹种运输多在冬春季节、较冷的天气中进行,当气温在4以上时,爬行活跃,运动自如,活泼。三是看肢体、步足和鳌足是否齐全,身体健壮,没有损伤为好。并且放养时要求,选择的同一批蟹种要放入同一个池塘中。3:放养蟹种的规格、密度放养的密度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池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蟹种规格为80-120只/千克,要求成蟹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50克以上,每亩可放蟹种600-800只。如蟹种规格为120-200只/千克,要求成蟹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00-120克,每亩放蟹

13、种1000-1200只。蟹种放养前,先将蟹种进行缓苗处理。方法是将蟹种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池水中浸泡1-2分钟后取出,在空气中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蟹种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再进行放养。放养时应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应将蟹种均匀的放在池塘四周,让其自行爬入水中,并尽量使蟹种在池塘内分布均匀,严禁将蟹种成堆的倒入池中。目前河蟹养殖的混养模式主要是,蟹池混养青虾,混养青虾可在2月份放养3厘米幼虾35千克/亩,也可在7月份放养12厘米虾苗34万尾/亩,这样一年可收两次成虾,增加池塘养蟹的经济效益。四、饲养管理池塘养蟹饲养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饵料的投喂、水质的调节、水草的管理和日常管

14、理。1:饵料由于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所以河蟹的饲料来源也就比较广泛。这其中包括:天然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等。天然饲料主要是指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各种水生植物。动物性饲料是指投放的螺狮、小虾、小杂鱼等。还有就是专为河蟹养殖而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河蟹的人工养殖提倡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投喂河蟹的人工池塘养殖从放养蟹种到收获,中间有6-8个月的生长期,为了促进河蟹生长,应合理分配,控制饵料的投喂。我们在池塘中培育的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只解决了河蟹的部分饲料来源。因此为了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我们还要在养殖过程中,按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等动物性饵料。投饲的原则为:在饲养前期的36月,

15、河蟹生长速度快,蜕壳次数多,以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块为主。在饲养中期的78月,正是高温天气,应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增加河蟹植物性饲料的摄食量,防止河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饲养后期的8月下旬11月,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满足河蟹的后期生长和育肥的营养需要。在饲养前期和后期,每周按总投饲量的45%,投喂次冰鲜鱼块,在饲养中期每二周投喂次,方法是先将冰鲜鱼剁碎,然后与配合饲料拌匀投喂。每天投饵两次,上午8-9点投喂饵料总量的30%,傍晚17-18点投喂饵料总量的70%。坚持每日检查吃食情况,控制投饲总量,投饲量以投饵后1.52小时基本吃完略有剩余为标准,不得过量投喂。投喂时,要沿池塘四周将饲料均匀投在浅水区,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及河蟹摄食情况,做到晴天多投,吃食旺时多投;阴天少投,水温低时少投;闷雨天不投,蜕壳时不投,水质恶化不投。3:水质管理在整个饲养期间,始终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在不同的季节和河蟹不同的生长期调节池水深度。在3、4月表层水温比底层水的水温高出3-5,而高水温是幼蟹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饲养前期水深应控制在50厘米为宜。并每隔10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15%。采取早上排水、上午进水的方法。5、6月间河蟹还较小,蟹池水深可渐增至0.8-1米。并每隔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