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50741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北京市部分地区高三语文5月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2023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谬于道而人诱其所怡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墟宗庙之国也。桀死于鬲山,纣悬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成汤鉴于夏桀,故主

2、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州也。文王鉴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此不蔽之福也。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故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1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壹;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未得道而求道

3、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2。将须道者,之虚则入;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之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夫恶有蔽矣哉?(取材于荀子解蔽)注释:【1】虚壹:虚心专心。2作之则: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曲:局部B故群臣去忠而事私去:抛弃C百姓怨非而不用非:诽谤D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要:关键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昔人君之蔽者此蔽塞之祸也B以惑其心而乱其行人何以知道C贤良退处而隐逃坐于室而见四海D将思道者体道者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

4、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疑则惑矣在局部与全局两者之间拿不定主意就会疑惑B何谓衡什么是权衡事物的标准呢C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就会不认可道而认可违背道的东西D疏观万物而知其情远观一下万物就能看清它们的真相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主或学者,都想找一条正道为自己服务,只是容易被错误的认识所蒙蔽。B夏桀、殷纣和商汤、周文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君王亲贤臣而远小人的观点。C社会治理好的关键在于当事人了解道,“解蔽”的关键自然也“在于知道”。D荀子认为解了心“蔽”,达到“大清明”的境界,就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大道。10本文节选自荀子解蔽。所谓“解蔽”,就是“解除(人心被)蒙蔽”。请结合选文相关

5、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如何“解蔽”。2023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太子嗜鲍鱼而太公弗与,曰:“礼,鲍鱼不登于俎。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寻常之室,无奥剽【1】之位,则父子不别;六尺之舆,无左右之义,则君臣不明。寻常之室、六尺之舆处无礼,即上下舛逆,父子悖乱,而况其大者乎?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是以君子恭敬、撙节【2】、退让以明礼。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

6、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礼者,所以节义而没不遝【3】。故飨饮之礼,先爵于卑贱而后贵者始羞,殽膳下浃而乐人始奏。觞不下遍,君不尝羞;殽不下浃,上不举乐。故礼者,所以恤下也。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国非其国也。民三年耕,必馀一年之食;九年而馀三年之食;三十岁相通,而有十年之积。虽有凶旱水溢,民无饥馑。然后天子备味而食,日举以乐。诸侯食珍不失,钟鼓之悬可使乐也。乐也者,上下同之。故礼,国有饥人,人主不飧;国有冻人,人主不裘;报囚之日,人主不举乐。岁凶,谷不登,台扉不涂,马不食谷,驰道不除,食减膳。故礼者,自行之

7、义,养民之道也。受计之礼,主所亲拜者二:闻生民之数,则拜之;闻登谷,则拜之。夫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与士民若此者,受天之福矣。礼,圣王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尝其肉,隐,弗忍也。故远庖厨,仁之至也。不合围,不掩群,不射宿,不涸泽;草木不零落,斧斤不入山林;昆虫不蛰,不以火田。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则物蕃多。圣主所在,鱼、鳖、禽、兽犹得其所,况于人民乎!故仁人行其礼,则天下安而万理得矣。逮至德渥泽洽,调和大畅,则天清明,地富煴,物时熟,民心不挟诈贼,气脉淳化。(取材于贾谊礼)注释:【1】奥剽:尊卑。【2】撙节:约束,克制。【3】没不遝:无不涉及。6. 下

8、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鲍鱼不登于俎 登:置于其上B. 固国家 固:使巩固C. 人主不裘 裘:皮衣D. 驰道不除 除:修整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嗜鲍鱼而太公弗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 受计之礼,主所亲拜者二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 闻生民之数,则拜之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教导训诲以匡正风俗,若没有礼节,就会有所疏忽B. 觞不下遍,君不尝羞向人敬酒,若没有遍及所有人,君主不会享用美食

9、C. 故远庖厨,仁之至也因此圣明的君主远离厨房,其仁德已达到最高境界D. 昆虫不蛰,不以火田昆虫没有蛰伏时,是不会耕种用火焚烧过的田地的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公认为不合礼节的行为会导致社会失去正常的秩序。B. 按照礼节,不同身份的人都要有与其身份相称的爱心。C. 圣明的君主能保护鱼、鳖、禽、兽、草木等正常生长。D. 百姓无欺骗与害人之心,才能让天下变得清明、富庶。10. 请写出“故礼者,自行之义,养民之道也”的句意,并简析第3段是怎样得出这一论断的。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一宓子贱

10、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

11、,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12、(取材于吕氏春秋具备) 二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于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创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注】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 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分)A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掣:拉动。B必数有之矣 数:多次。C曾弗得食也 曾:曾经。D其创必数年不息 创:伤害。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则宓子贱为之怒 宓子贱不可为书B而时掣摇臣之肘 而夫子弗听 C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 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D而往观化于亶父 于鲁不加强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二人,寡人几过要是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B诚乎此者刑乎彼自己内心赤诚,就能够为他人作出表率C先有其备,岂遽必哉事先有人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领悟吗D是乐有寇也若是这样的情形,就会让敌寇感到快乐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4、)A宓子贱通过“掣肘”之举,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B宓子贱注重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C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并勇于改正,也有其可贵处。D季孙对宓子贱的作法提出质疑,宓子贱的回应让他深感惭愧。10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5月高考语文查漏补缺试卷2(1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九年,汤旱七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复之后,犹禁陈耕。古之为天下,诚有具也。王者之法,国无九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寡也,陛下不省邪?未获年,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不收,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