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500454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范文最新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我国中小学一直是以“读懂课文”为主要目的来组织阅读教学的。通行的阅读教学形式是“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p 概括总结全文”,学生主要的是获得文本的“意”,课文学完,学生脑中留下的也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了。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了二三百篇课文,实际上只是知道了二三百个故事。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对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任务认识不够全面。语文课程中的“阅读课”,本质上是“阅读课”和“语言课”的综合,其确切名称应该是“语文课”。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语言学习的任务落到实处。童年的发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时,我尝试

2、着用多元化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一、有效进展说话训练有效进展说话训练的关键是选准说话训练点,设计训练步骤。例如,第13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童年的一个“重大”发现,大胆猜测“母亲怀胎”反映了人的漫长的进化过程。这一段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点,我设计了以下训练步骤: 让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并发现这段文字的语言规律,认识到只要抓住“从变成经过,折合”这几个词,就能带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并能顺利记住,也就能通顺连接地说好这段话。 让学生反复阅读,理解内容,把握要点。 个体练说,强调要把文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个体语言。 说话交流,互相评议。二、强化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过程语言才能的进步首先依赖于大量

3、的语言输入,因为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就不能完成;但是,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出的练习,学生的语言才能也很难进步。由此可见,学习课文语言必须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过程。这篇课文的语言词语丰富,情感饱满,学生非常喜欢。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并进展交流。例如,“梦中飞行”一段大家都很喜欢,在交流时,有的同学说道:“从双脚一点轻轻跃起这两个词看出他如此轻松地分开地面向空中飞去,只有在月球中才会这样,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帮助他。这里的点和跃用得特好,很传神。”有的同学说道:“从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这句话

4、让我仿佛看到他一会上天,一会下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给人自由自在的感觉。这些词语用得精妙绝伦,让人心旷神怡。”当学生有了独特的体验并输入了文本的优美语言时,我趁热打铁,再让学生在情境中对这段文字进展模拟运用,练笔写我的梦。在写作时,学生都能灵敏运用文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做梦的真实感受。三、用多种方法学习课文语言这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1、学习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如:在学习写作者“发现”的段落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地上的间隔 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的只不过几厘米”这句话的表情达意的写法,通过讨论,大家领悟了这句话的前半句用两个“很”强调了“间隔 ”的“远”,后半句用“

5、只不过”强调了“间隔 ”的“近”,前后比照鲜明,表达效果非常好。接着我又组织学生进展迁移运用,要求也用“很很,只不过”说一句话,把作者的“发现”说清楚。有的学生这样说:“人类进化的过程很长很长,但是母腹中的婴儿只不过用九个月的时间就再现了这一过程。”2、从培养词感和句感的角度,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p 语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致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有个学生就抓住句中“翻来覆去”、“恨不得”等词语谈了自己的感受:“他对一条鱼都会这样仔细观察,翻来覆去看个不停,从恨不得这个词

6、中,更可以感觉到他想有惊人发现的急迫心情,可见他对探究是何等的痴迷!”3、抓住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拓展学生的课外视野,让学生进展写作练习。例如:“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开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其二,作者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遭遇的看法。在教学完毕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学习本文的语言,在课后写一个片段,写出某个科学家的一次遭遇。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景,该怎样办呢?首先,老师切忌动怒必须抑制自我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坚持冷静。其次,老师要随机应变,灵敏处理课堂中

7、的意外情景。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老师也不可能意料到课堂偶发情景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景事先设计好详细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老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开展、情感交流的情景,老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终,我想说,课堂教学是施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老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理论中学习、探究、考虑、积淀,不断地充实自我、追求个性、构建风格,进步自身的综合素质。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我认真地读了三遍,我的兴趣点集中在“进化论”和“胚胎发育规律”上,总是想着:小时候关于飞行的梦

8、是不是真的与人类进化过程中“鸟”有关?母腹中的胎儿怎样再现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于是我上网查找了胎儿发育过程的相关资料,阅读了进化论的相关资料。作者童年天真得意,爱寻根究底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发现课文的语言是那么幽默,那么富有童趣。那么,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过程会是怎样的呢?我叫了班上好中差三位学生阅读课文,他们觉得这篇文章不好理解,同时又和我一样,对“胚胎发育规律、进化论”等问题充满了好疑惑与好奇。于是我考虑,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童年的形象,怎样把课文的理解与语言的感悟融为一体?最后,按照学生的阅读习惯进展教学。第一课时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养成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同时,透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满足学生兴趣,初步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以“形象”感悟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得意的形象,享受童年发现的快乐。读通了课文,理解了字词和课文资料,而且培养了学生边阅读边考虑的习惯,学得扎实到位。透过对作者童年形象的感悟,欣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透过模拟课文说自己童年的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较好地做到了语言文字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