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50007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新授课教学模式 金晖学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地理教学模式,以“注重学法、面向全体”为指导思想,以“情导探评”为主线,积极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模式的教学程序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客体通过教学模式的相应程序发生联系,简洁而关键的“情”境导入之后,双方主要在“导”、“探”、“评”环节通过课堂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并提升学习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为导入而导入、花样一堆、目标不明确、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的情境导入,都是失败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

3、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创设情境的背景下,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问题(或者说“课题”),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设计的探究问题应与情境创设的内容相关联,

4、并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设计的问题是否涵盖整节课内容,是否能引发思考,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是必须深思熟虑的。围绕核心问题进入新课的探究,能在课堂上牢牢地吸引学生,促进教学中双边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教师通过有意制造矛盾、设置疑问进行新课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指出问题的答案就在新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从中看出该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从而创造一个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良好氛围。3、引导探究,合作探究引导探究和合作探究是一节课的重头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常难以把握思维的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

5、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决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在课堂教学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设置和提供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问题,便于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参与中(或者说在“探索活动”中),逐层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最终解决问题。探究课题虽源自教材内容,却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事实和现象,因而老师只须稍加提点,学生就能在还没有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不少探究课题。这样不仅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探究活动,更能激起学生学好地理的兴趣

6、和信心。教师集科学性、严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出色引导和学生好奇的、发散的、积极的探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课改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课堂把控能力、学生“双基”情况和师生交流水平的环节。也正基于此,引导和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的、充满个人色彩的、即时性的过程,唯一的共同特征是:在整个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环节里,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热烈的师生合作探究氛围。常用的引导方式有:给出解决该类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挑选主干材料和信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收集有用信息,进行归纳、类比、推理,在条分缕析的过程中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双边辩论或全班交流等。4、练习检测,评价提升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练习题的设计应易、中、难相结合。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性,如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甚至是开放性的题目。题目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难度,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课堂练习的结果应予以展示。通过展示评价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错误的予以纠正,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在评价学生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将本节课的内容提升到思维方法的层面上予以归纳,发现缺、漏、错的应及时补缺、补漏和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