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499827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逆差现状的分析1.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还很不够,没有真正走向西方。中国文化是全球各种文明中唯一没有出现中断的、万年绵延的伟大文明的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内部发展与对外传播战略目前难以合理有效地建立并完善,中国的综合实力中的文化含量、“软实力”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可以通过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的对外大力推广可以增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从而引发对图书的兴趣,要想外国出版人引进中国的图书文化产品就必须先让人家对咱们的东西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同时,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董秀玉也认为,中国人对西方人的心理往往了解得并不彻底,不清楚国际市场的出版趋势,这也是目前版权输

2、出的瓶颈之一。2.在出版翻译上存在的语言障碍。由于语言障碍和版权贸易知识的缺乏,版权交易的成功率一般比较低。国内举行的图书博览会交易上,很多失败的版权贸易都是因为语言沟通上的不通。这种语言上的障碍不是单纯的翻译上的问题,而是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翻译上的差异。随着电子业的发展,单纯的互译已经没有问题,难在到位的翻译。目前国内奇缺优秀的图书翻译人才,好多图书产品推介不出去都难在翻译,或者即使是翻译了也不地道,不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等等。3.输出渠道不够畅通。国外出版人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来联系国内出版人,更无法了解中国的优秀图书,双方缺乏沟通。在选题的挑选和决策上,出版编辑往往需要考虑专业代

3、理机构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版。要把中国的书稿推荐到国外去出版,除了要有准确的翻译,还必须找到合适的版权代理机构,或者是成熟的外国出版公司。在我国,本应承担起版权输出主要责任的版权代理公司,除了北京、广西、福建等地的少数几家经营尚可外,大多数名存实亡。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版权输出到美国能取得较大的成功,除了小说本身的西藏题材较吸引西方读者之外,美国的一家版权代理机构对这本书的成功推荐和运作,功不可没。4.出版社自身体制。中国的出版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了有些实力较强的大出版社外,许多出版社内部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图书制作的技术手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也相距甚远。有些问题是纯技术方面

4、的,有些问题则是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市场化程度不够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出版社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的一些大型出版机构,目前在北京都设有办事处;而我国内地多数出版社都未设版权输出机构,少数有版权机构的出版社,其功能也主要是引进而非输出。当然,产生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者指出:“这里固然有综合国力的对比及语言障碍等方面的因素,但无论如何这种出口逆差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仍处于劣势,文化产业的实力及影响力仍不能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称,在文化思想的建树与知识的创新上尤其显得薄弱。”此言一语中的。可见,受综合国力、语言障碍、文化发展态势等因素的影响,扭转图书版权输出的逆差局面是一项艰苦、细致

5、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说来,这种逆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90年代初期,无论是我国的港、澳、台地区,还是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他们对我国大陆的情况都还比较陌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隔绝之后,他们需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的图书在体现传统的东方文化方面又具有丰厚的底蕴,在这方面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出版物充满信心。二、贸易逆差的对策1.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展示我国图书精品的文化价值。从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织稿源,到编辑加工、装帧设计,都要力求精益求精,惟有将图书做成精品,才有希望走向世界。所谓“有希望”,是指精品图书的文化价值还有一个被引进国度的民族与民众所了解

6、和认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出版社要舍得投入,精心组织,精心策划,踊跃参加国际书展和国际图书贸易洽谈会。以展为媒,以会为媒,通过书展与书会的辐射力与凝聚力,提高我国图书产业的国际影响,创造我国精品图书被认同、被欣赏、被引进的机会。以尘埃落定一书创下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最成功个案之一作者阿来的话就说,想用中国的文化敲开世界出版界的大门容易。但是中国的作家文化却很难进入西方的主流文化。2.要适应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其实,中国人写的书是可以打动外国人的。如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1935年在美国出版后,很快登上了全美畅销书排行榜之首,4个月内连印7次,后来还向欧洲多国

7、售出翻译权。再如边金阳的时光魔琴,也以不菲价格被美国国际财富联合投资公司买走版权。一个是学贯中西的中国学者,一个是有独特幻想的中国儿童,这两部作品的成功输出,关键都在于适应了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趣味。西方发达国家自然有他们的主流文化,社会风俗,而中国作家必须要以自身作品的实力逐渐突破国内人的习惯,从而真正也能满足海外读者。3.面向世界图书市场,超前运作,直接策划对外输出版权的图书选题。一般说来,版权输出,都经历了一个先国内后国外的运行过程。它是针对国内读者需求而出版,在国内图书市场取得可观的销售业绩之后,才进行策划,如何向国外输出。实践证明,在国内行情看好的图书,国外未必看好,版权未必能输

8、出去。反过来,在国内反应平平的图书,译到国外,大受欢迎的境况也不乏其例。由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国度特定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整合我国的出版资源,进行“量体裁衣”、“度身制作”,在选题策划阶段,就着眼于适销对路的版权输出,将大有可为。4.版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的版权管理机制、版权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版权代理机构或出版社的信誉度和整体经营能力都是做好版权贸易的直接因素。目前,国内许多出版社还没有专门的版权贸易人员,往往是图书编辑直接与国外出版社联系,因此很难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合作的连续性,版权贸易中有很多潜规则,作为版权从业人员明了并接受这样的商规是必要的。国外版权贸易的成功,都与

9、拥有一批专门人才分不开。美国的国际版权在线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世界著名的网络版权代理公司,离不开全纽约鼎鼎有名的文学版权代理人布洛克曼的努力。法国的阿尔班米希尔出版社版权部主任雅克琳那法福罗女士,与两个半助手一起,每年为出版社签署200多个版权转让合同。人才匮乏,是长期以来制约、困扰我国版权产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应开办版权贸易专业人员短期培训班,选拔一批外语好的人员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迅速提高业务水平;二是举办版权贸易硕士研究生班,培养版权贸易的高级管理人才;三是在现有编辑出版学专业中增设版权贸易方向,培养从事版权贸易的本科生。5.制定政策,宏观调控,国家对版权输出给予必要的扶持。据业内

10、人士介绍,“为了输出文化、输出思想,或者为了使自己的图书产生国际影响,西方国家有时不惜成本,设立专项基金,对本国输出有较大影响的著作给予资金支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在图书版权输出方面,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依据图书的性质与内容,对输入国的引进可以减免版税或适量补贴;对国内出版社的版权输出,可以减免出口的纳税额;就国内某一出版社而言,可以在引进与输出方面规定比例,如此,既可以控制出版社在图书引进方面哄抬版税、无序竞争现象的发生,又对版权输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相应的政策调控与扶持,必将开创我国版权输出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国人,我们应该面对版权贸易逆差这一不争事实。“内容为王”才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热土,“中国元素”在西方国家的逐渐升温,相信世界会对中国文化、中华知识、中华科技有更多的需求,版权贸易逆差也会一点点缩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