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489718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本章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了资本家怎样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实现资本积累,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所以,社会生产必须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进行。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作为不断重复更新的过程,它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再生产就是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一方面,每一次生产都会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人们已消费的生活资料,为下一次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因此,社会再生产就是在物质资料不断生产、不断消费中交替、无限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再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都要随着再生产的进行,被不断地生产出来,使其得到不断地维持、巩固和发展。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是简单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是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既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又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所以,我们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要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3、。假定资本家垫支的资本是10 000元,其中不变资本为8000元,可变资本为2000元。通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后,如果资本家把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他的个人消费,仍然以10 000(8000c+2000v)元再投入生产过程,如果生产的其他条件不变,生产便会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到在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来分析时所看不到的一些新特点:首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从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开始的,从孤立的一个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要购买劳动力,必须先拿出一定数量的货币

4、,当做可变资本以工资形式付给工人。这一定数量货币,一直要到生产出产品并把产品卖出去以后,才能把它收回来。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资本家是把自己的货币预付给工人,是资本家养活工人的。但是,只要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这种假象马上就会消失。因为工人的工资是在他们的劳动力已经被使用以后才支付的,而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不但生产了价值,而且生产了剩余价值。可见,工人是先创造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然后,资本家才付给工人工资的。由于生产过程反复不断地进行,资本家这个月购买劳动力支付的工资,显然是由工人上个月生产的劳动产品转化而来的货币支付的。所以,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劳动创造的。工人

5、不但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剩余价值,因而,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其次,从孤立的一个生产过程来看,在资本主义生产开始以前,资本家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但要预付可变资本,而且要预付不变资本。从表面上看,好像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都是由与付酬劳动无关的原始积累而来的。假定某一资本家最初预付的全部资本都是由他的祖先或自己“辛勤劳动”积攒起来的。但是,经过连续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之后,他的整个资本来源便不是原先的预付资本价值了。例如,某资本家最初有预付资本10 000元,一年可带来剩余价值2000元。在简单再生产情况下,这2000元的剩余价值是完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这个资本家一年

6、消费2000元的剩余价值,五年的消费就是2000元5=10 000元剩余价值。这10 000元正好相当于他原来的全部预付资本额。可是,经过五年之后,这个资本家的手里仍有10 000元的资本投入生产。显然,这10 000元资本就完全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了。由此可见,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既然,从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那么,当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只不过是将过去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财产收回来而已,完全是理所当然的。最后,从孤立的一个生产过程来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出卖劳动力以后,用所得工资购买生活资

7、料进行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似乎与生产过程无关。可是,从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却是用来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而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所以,从再生产过程来看,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过程以外,也同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是从属于资本的。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作为再生产过程来分析时,它不仅生产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还要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出形成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8、假定资本家垫支的资本仍然为10 000元,其中不变资本8000元,可变资本2000元,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为41,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耗完。那么,到第一年末,全部商品价值就是12 000元,(8000c+2000v+2000m)。如果该资本家不是将2000元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只拿出一半,即1000元用于个人消费,将剩余价值的另一半1000元作为追加资本,并按以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41 的比例进行追加,于是第二年开始时,这个资本家垫支的资本即为8000c+800c+2000v+200v=11 000元,生产规模就比上一年扩大了10%。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

9、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规模基础上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过程就是资本的积累过程。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反过来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本来,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和所有权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以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并以等价交换的形式才能占有别人的商品,这就是商品所有权规律规定

10、的内容。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则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按自己本身内在的规律越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也就越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就是说,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然结果。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然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商品生产越是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虽仍然按

11、照等价交换原则不断买卖劳动力,形式上仍符合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但实质上资本家却按照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积累去购买追加劳动力,以便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在等价交换的形式下,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实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扬资本积累是资本家“省吃俭用”、实行“节欲”的结果,实际上,资本积累并不是由资本家“节欲”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经济原因决定的。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

12、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资本主义生产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发财致富。正是这个内在动力推动着资本家不断进行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原因。竞争是迫使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原因。资本主义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既需要努力采用新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又需要不断增加投资,从而扩大生产规模。这些都需要不断增大资本,否则在激烈的竞争中就有失败甚至破产的危险。马克思说:“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资

13、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资本积累规模或积累量,也不取决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由于资本积累的惟一来源是剩余价值,因此,在剩余价值量已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量就取决于积累和消费的分割比例。例如,某资本家在生产中占有的剩余价值为2000元,如果这2000元分割为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为41,则积累为1600元;如果这个比例为21,则积累为1333元;如果这个比例为11,则积累为1000元。 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由于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而,积累量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

14、素也就是决定积累量的因素。具体说来,主要是:(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同量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积累量也就越大。因此,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积累量,往往通过把工资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等办法,提高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二)劳动生产率水平首先,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在同样的时间条件下,生产商品数量增多,商品价值会下降,从而使体现一定量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剩余产品增多。在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一定时,资本家的积累量和消费量都可以增加;同时,还由于商品便宜,在不降低资本家实际消费水平的情况下,还可以靠减少消

15、费基金来增加积累;在商品便宜的同时,生活必需品相应会便宜,劳动力价值也会降低,同量可变资本可以雇更多劳动力,生产更多剩余价值以增加积累;在商品便宜的同时,生产资料价值会下降,同量不变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来吮吸更多活劳动,因此,在追加资本的价值不变,甚至降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积累增加。其次,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也会对原资本或已经处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发生反作用。它使生产劳动资料的部门的生产力发展,在生产中已经消耗的劳动资料会被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的劳动资料所代替。这样,这部分旧资本会以生产效率更高的形式再生产出来,以扩大生产能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剩余产品,使积累增加;它使生产原材料部门的劳

16、动生产力发展,使原料和辅助材料的范围扩大,不仅可以发现新的原材料和原有材料的新用途,而且还可以把废料变为有用的原材料,这样也可以扩大生产能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剩余产品,使积累增加;它使同量的活劳动能够转移更多的旧价值,从而,使积累起来的资本减少或避免因闲置不用发生自然损耗所受的损失,这样,也可以扩大生产能力,生产更多的产品和剩余产品,使积累量增加。(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全部预付资本。所费资本是在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不是一次就全部被消费掉,而是经过多次使用逐渐消耗掉的,相应地,其价值也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这样,就必然形成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劳动资料的质量越高,预付资本总量越大,这个差额就越大。这部分劳动资料所用资本只有部分被消耗,相应的这部分价值也就转移到产品中去了。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这部分已经转移了价值的劳动资料的使用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