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449615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边形的单元教学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反思梁家墩镇中心学校甘泉第一课时比较图形的面积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因此,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都相等。在学生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它们依据是什么,当发现学生的比较方法独特时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体现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在巩固环节中,我让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

2、学生动手操作七巧板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图形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求知欲望高,课堂气氛活跃。第二课时认识底和高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本节课的本节做的好的地方是:、联系生活进行教学。本节课开始我结合学生熟悉的“限高”情境,引出梯形的高,让学生身边的情境出发从感性上先来认识梯形的高,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精心设计环节,小步进行教学。本节课知识点多,零乱。在教学中,我把整节内容进行整合,划分出了

3、三个小块进行教学并及时练习,最后进行综合练习,收到了好的效果。、注重使用教材。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的作用,我都及时提醒学生认真的去阅读,去理解并阐述意思,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规范性。小学生对三角板、直尺的使用不够灵活,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多的去关注孩子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改正,使他们有个好的动手习惯和操作习惯。做的还不够好的:1、教师扶多放少,其实有了第一步的作梯形的高的基础,后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就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利用知识迁移去获取知识。2、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容量大,以致目标没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得法,另外教

4、学时要把学习的时空归还给学生。第三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拼接图形来比较和计算不规则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图形之间的转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尽量选取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2、让学生动手操作。美味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画高,剪切,平移,旋转,补形这一系列操作过程,感知图形的转化,对知识的学习感受颇深,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记忆深刻。3、有

5、效运用多媒体,演示图形转化的整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可以轻松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和数学交流的能力。5、学习中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差,作图不精致,导致图形制作的不规范,拼出的图形不规则。要指导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制作出精美细致的图形。便于观察与思考,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第四课时三角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有以下特点:1、制

6、造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数方格的方法是求三角形面积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普通适用的方法,为了引起学生对探索三角形面积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我有意出示一块很大很大的草地,问学生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吗?从而激发学生初步探究。引导学生结合复习环节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想到把三角形转变成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面积计算公式。在三角形向积公式的推导中,我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互相讨论,自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7、通过观察,发现拼成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安排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对于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由于学生学过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而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实现生生互动。第五课时梯形的面积本课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是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合

8、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剪、移、转、拼”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同时,又由于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二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在时间上给以保证。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是为了学生给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 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的表现和发展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理解了新知。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当学生受现有知识的制约,推导概括公式思维停滞时,我进行点拨诱导,促其思维顺畅,变通,最后使学生明确,尽管拼摆的方法不同,但都达到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目的。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将数学学习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本节课时,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求出生活中的篮球场3秒钟限制区的面积,练习中让学生动手量量梯形学具的数据,再求它的面积,又求出梯形菜地的面积等等,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是成为课堂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