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44381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画拍卖与诚实信用2008年艺术品投资市场逐渐回暖,在与股市上窜下跳捉摸不定的同时,相对映的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稳中有升。但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动荡,我国资本市场风险加大,投资者纷纷寻求新的保值避险投资领域,虽然以艺术品为代表的拍卖市场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但作为一个高端的投资领域和收藏途径,2009年的艺术品拍卖仍然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虽然09年的拍卖尚未全部结束,但从09年春拍的成绩单来看,还是令人满意。数据表明,2009年春拍成交总额为68.8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比减少56.32亿元,下跌44.95%;环比去年秋拍下跌9.63%。从08年秋拍受全球金融海

2、啸袭击以来,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大幅下滑,但在今年春季拍卖市场上,以中国书画尤其是古代书画,或者说传统的、经典的艺术品表现不俗,究其原因,收藏传统艺术的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藏家或买家,金融危机实际上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此外,传统经典艺术中精品有限,有质量高的拍品亮相自然就卖得好。在当前相对其他投资领域或投资对象风险大回报低的局面,书画投资因为有较高的回报和收藏价值而可以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侵袭。尽管传统书画表现火爆,成交量取得不俗成绩,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很明显,如假拍、成交的虚假、以赝品或疑似赝品成交的情况,这个问题在书画拍卖行业中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在知名的拍卖企业也有出现。比如林风眠的京剧

3、人物、渔获今年分别拍出842万港元和1634万港元的高价,但不少圈内人士质疑这些作品的真伪。此外,被吴冠中指认为伪作的松树也在佳士得拍卖中以158万港元成交。从以往情况看,1996年吴冠中就被伪造署名的作品提出诉讼,2002年石鲁作品被农民郭圣生、其父郭伦信及商人郭圣海造假宣传并非法牟利,2005年史国良就作品给国内大大小小拍卖会发出近20份确认假画的传真,2006年韩美林就作品八骏图被拍卖公开提出抗议等,这些问题虽然最终都得到了解决或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从长远来看,对书画的拍卖市场是有害无利的。长此下去,将会使得众多的投资收藏家远离书画的拍卖市场,从而造成此行业的衰落。因此,如何解决书画拍

4、卖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一直是拍卖行业及众多投资收藏家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发现书画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委托人、拍卖人、竞买人各方自律,建立诚实信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一、当前书画拍卖存在的问题1、赝品泛滥。由于“艺术品无价”,书画拍卖有着极为可观的利润。近几年来,一些以造假卖假牟利的不法人士大量涌现。他们向市场推出的多为名家的赝品,并根据地域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出现针对不同名家的赝品。如南京多出傅抱石、宋文治的赝品,四川仿张大千,北京造齐白石、王雪涛,广州仿关山月,陕西仿石鲁等,这些不同地域的赝品,由于对名家的生活习惯,人生经历有所了解,故经常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位。当然,也有肆无忌惮者,用极

5、次的烂书画冒充真迹,企图蒙混过关。2、虚假成交。有的拍卖行为树立自身形象,制造广告效应,暗地里同委托人串通,在拍卖会上假拍,造成虚假成交,以高成交价吸引竞买人,扩大自身知名度。3、竞标不付。有的买家无视拍卖的严肃性和法律责任,在拍卖会上以最高出价压制其他竞买人,在成交后却拒绝支付成交价款。如97年嘉德公司拍卖傅抱石的丽人行,一买主以1078万竞得,但却拒绝付款,由此引发纠纷。4、抬轿。有的卖家为了使自己拍品拍出好的价位,暗地同拍卖行联手,将拍品的价格抬到一定的价位,或者将某一不知名的拍品以高价成交,从而使得该作品的作者身价上升。5、过分包装。有的拍卖行和画家在推出拍品时,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过

6、分包装自己和拍品,对作者冠以各种深厚的背景或响亮的的名号,将一般作品吹捧为精品。6、拍卖频率过高。书画拍卖一般都在每年春秋两季举办一次,而有的拍卖行不管时节频繁拍卖,导致拍卖质量下降。7、鉴定人员队伍缺乏。中国的书画博大精深,对其鉴定者的要求十分高。从市场情况看,造成赝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经验丰富的鉴定行家。目前,这类人才十分短缺,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短期内又难以解决。8、收藏投资者队伍层次不齐。现在市场上的收藏投资者有眼力未必有财力,有财力的未必有眼力和收藏的兴趣。所以,容易造成对拍品了解甚少而出价较高的局面,从而扰乱了书画拍卖市场。二、造成问题的原因1、利益驱动,诚信缺失。由于书画的

7、价格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往产生的利润往往惊人。如2006年,傅抱石的雨花台颂在北京以4200万元落槌,加之10%的佣金,其成交价为4 620万元。有人粗略计算,除去税收,凭此一幅画,拍卖行至少可获利500万元,卖家则可收入3000万元。目前,全国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企业有3000多家,专业的艺术品拍卖机构6 0多家,而且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拍卖资源毕竟有限,于是铤而走险,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几成家常便饭,知假贩假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利益的诱惑下,买家的权益和中介的原则早已不值一提了,更有人把“诚信”视为“傻瓜”的代名词。现在不光是小拍卖公司假货比例大,就是一些大的声誉好的大型拍卖公司也照样会出现假货。文

8、章开头指出的吴冠中指认为伪作的松树在佳士得拍卖中以158万港元成交的事实也反应了这一问题。 2、法律法规局限,无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有关这条的声明在任何一本拍卖目录中都可以找到。也就是说,无论拍品是真是伪,成交后便可概不认账,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司法界的普遍看法是,拍卖法对艺术品拍卖没有什么细化的特殊要求。就大的原则来说,拍卖公司没有为买家保真的义务。当然,如果拍卖公司自己承诺保真,那另当别论。所以,即使画家本人说拍品是假画,只要委托人不撤拍,拍卖公司就可以继续拍卖。因为画家说的事实,与法律

9、事实不是一回事。 3、市场混乱,缺乏行业业秩序。当前的书画拍卖市场,拍卖行之间各自为战,有的甚至开展不正当竞争,相互诋毁,相互拆台。对知假卖假的行为缺乏统一的抵制或处理手法,对书画拍卖市场缺乏有效公正的秩序。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加强委托人、拍卖人、竞买人各方自律,建立诚实信用体系所谓诚实信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诚实,要表里如一,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无效或者可以撤销。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复无常,也不能口惠而实不至。三是从当事人协商合同条款时起,就处于特殊的合作关系中,当事人应当恪守商业道德,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加强委托人、拍卖人、竞买人各方自律,建立诚实信用体系,就是要求委

10、托人、拍卖人、竞买人,各方言行一致,恪守道德,杜绝欺诈行为。应当指出的是,把书画拍卖中的问题全部归责于拍卖人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拍卖人只是中介第三方,即使拍卖人不拍卖,假画赝品也会通过其他流通渠道流向市场和社会。因此,单凭拍卖人一方之力,也难以杜绝造假买假售假的问题,必须依靠委托人、拍卖人、竞买人共同建立诚信体系才能行之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秩序国家立法部门应就书画拍卖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打击预防书画拍卖中违法违规问题的有力依据和保障,使得便有用心的不当利益者无空可钻。对违法违规者严厉打击,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直接扼制不法现象的发生。行业主管部门可制定相

11、应的规则或指导性意见,规范书画拍卖市场的秩序,提高拍卖行业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和诚信档案制度,淘汰不合格的委托人、拍卖人和竞买人,维护市场的纯洁。3、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应当看到,当前的书画造假,即使专业的鉴定人员有时也难以识别。有的拍卖行本身不愿卖假,但因为缺乏专业鉴定技能,而被动参与了卖假活动。因此,要不断加强有关书画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书画拍卖专业人员的素质,扩大书画专业鉴定人员的队伍,保持鉴定专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更有效的鉴别防范仿品、赝品通过拍卖流向市场。4、编纂拍卖图录建立拍品档案就每次拍卖会拍卖的书画拍卖图录每年汇总,编制成册,下发各拍卖公司并对社会公开发行,使

12、公众和行业内部均明确拍品的拍卖情况,同时就每次拍卖会成交的拍品建立相应档案,以供对比查询,当出现仿品时可进行甄别,同时加大造假者的造假难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仿品的数量。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饱受金融危机困扰之际,书画拍卖市场上仍然高歌猛进。八大山人的传世名作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价格新的世界纪录,震惊了海内外。这充分说明,中国书画的拍卖市场潜力无限,维护这个市场责无旁贷!随着中拍协即将在京举办的“2009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的召开,势必使得中国书画的拍卖市场更进一步。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书画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对待,勇于探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维护拍卖秩序,规范拍卖行为,为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书画拍卖市场而不断努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