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 与 悟道.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39344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诊 与 悟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望诊 与 悟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望诊 与 悟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望诊 与 悟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望诊 与 悟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诊 与 悟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诊 与 悟道.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诊与悟道 主讲人:薛钜夫 望诊以神、色讲的比较多,这就很难把握了。色,我们都是黄种人,脸色差不太多,在脸上不大好找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京剧上有,临床上很少。我在临床上有自己的一些体会,我把它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可能有许多勉强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客气,共同讨论。望诊在四诊中排第一,很多人讲望诊是最神的。我认为望诊不是最神的,而是最方便的。走在大街山人家不会让你摸摸脉、看看舌头,看看脸总不犯法吧。最早我对望诊有兴趣还是受祝大夫影响,他对耳诊研究很有心得。以前我们俩坐公交车时,经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别人的耳朵看,把人家都给看慌了,发现东西也不能去核实。看的多了,自己的东西也就多了。我今天主要讲临床上的

2、一些体会。第一部分是望诊中的多信息论。有人望诊望手、望眼睛、望耳朵都有,生物全息学说说明,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去观察。既然有那么多机会,脸上首先有七窍,有颜面、有脸形、有头发,还有胖瘦,有很多供我们看的。所以我们切不可以在学习望诊时只在一方面下功夫,而应学习多方面。望诊的书始于内经,难经、千金都有较详细的记述,后世医家都有发展。尤其到了清代,望诊变得很重要。为什么呢?我看到一份材料,因为满汗文化上的差距,在交流上也有差距。看病时,满人对汉人的文化难以接受,他们有自己的民族医,对汉人的医学有成见。有一则故事,清代宫廷里一位要员生病了,病其实很简单,是由于吃螃蟹引起寻麻疹。治了一段

3、时间效果不好,有人举荐了一名汉医。汉医一看寻麻疹是黄色的,就说这疙瘩是中了水毒,应是吃了水里的动物所致。治法用螃蟹壳烧灰,以甘草煮水调服即可。方虽简单,结果证明非常有效。为什么呢?甘草入脾经,土能制水。许多民族对汉族文化的接受是始于中医的。我认为望诊的望是观察而不是简单的看。不但有观,还要有察。我学习中医以来至今,最喜欢的是张仲景的序言。我对望诊有兴趣亦始于此。连张仲景那么高明的人也佩服扁鹊的望诊,后来他也有许多神奇的望诊的故事,我小时就受此影响。我就想何时我也能“见垣一方人”。从医至今近三十年,我有一种体会:只要掌握了方法,这些并不难。难的是你不要抱着这么个想法:我看鼻子最好,我看眼睛最好祝

4、大夫有一句话:望诊再准,也只有70的准确率。我若有三个方法:一个胃病,我在三个地方看出来了,准确率是不是到80了?若有五个方法,是不是到90了?临床上我不但望多处,还把望、闻、问、切有机结合进去,准确率就高的多了。一望诊中的多信息论:望诊一定要从多方面获得信息,才能准确。第一点我总结出两句话:“从有意处落目,从无意处发现。”何谓有意?别人找你看病,你还漫不经心吗?我说“有意”首先是病人来了我要专注于他,我要聚精会神的,但绝不是死盯着他不放。曾经有这样的情况:病人来了旁边的学生死盯着人家看,别说是女的,男的也让你给看脸红了,就把某些方面掩盖了,我们还怎么看呢?所以,我眼的余光特管用,最会偷看人!

5、这偷看还得有技巧,不能让别人认为你贼眉鼠眼的,得让别人感觉你很亲切,很关心别人。病人有一个优点,你马上就点出来,气氛一下子就缓解了许多。我看病时,若细看病人眼上长的痣,就会对他说:“你眼睛长得真好。”病人就会喜笑颜开,他的面部就放松了。在专注时一定要用活法。我看眼睛大多与舌同时看。在看一次病时,我通常会看病人四五次舌头,实际我在看一次舌时就偷看一次脸,真的很重要,在看舌时他不戒备你。后来我发觉舌头看三遍后结果不一样。我看病很重视津液。一个人刚进门还没说话,一伸舌头津液是很好的。如果说半天话后再伸舌津液不少仍然很润的话,这人的病就不要紧,治疗起来容易得多;如果说十分钟话后与初时舌象不同,治疗时要

6、考虑津液的问题,津液供不上了,这人可能出现急躁、易怒。治疗时我就要加重一些气阴方面的药,或加一些升腾方面的药。“关注”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不停的去看,并把看放在语言交流之中,要尽快地让病人放松下来配合你。比如说站在这里讲课,我就有点紧张,表情就很不自然。我不随意,你就看不到真正的我。看病时也是这样,很多病人一坐下来手心就冒汗,其实他手心并不是真的出汗,等他坐了十分钟后再去摸他的手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才对他的诊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所谓在“无意中发现”,是指在自然中发现。我有这么一个信念:希望在两分钟内与病人打开隔阂,进入默契阶段。这很重要。所谓默契,绝不是病人跟你默契,而是你跟病人默契。病人刚进来

7、,你有意地观察他,他却什么都不知道还跟你说个不停呢。第二个阶段是进入诊病状态,病人有不同的心态,他们跟你配合的程度就不一样。这时我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我认为对疾病最了解的是病人而不是医生。你得先知道病人来求诊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医生来说,病人要解决的是他的所求,不是说你认为他有什么病应该从哪里治。第三个阶段是出神入化阶段。这个“神”是病人出来,“入化”是医生入进去。你要把病人的表现迅速转化为你所掌握的信息,然后在他身上得到反馈。病人说腰疼,你就说好我给你治腰疼。病人肯定不干,他要求你说明腰痛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脑子根本没有去想,这就麻烦了。病人来看腰痛,我可能在望诊中先看他肾的部位肾的部位在两颐(即

8、耳前),如果没有问题我就看另一个部位目外眦下方也属肾。这一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我后面会说明。所以要病人配合,不知不觉就进入医生所设的圈套之中。这圈套不是要去坑害病人,而是让病人把他身体上的不适纳入你的视线和诊疗中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病人眼窝深陷,我一般认为眼窝深陷是胃气虚,这时候我就迅速地看鼻翼颜色的变化,这两部分都是胃气的体现,同时看舌有没有胃气,我还看耳朵上的胃区。若病人只是眼窝深陷,在别的部位都找不到支持胃不好的证据,这时再细心的体会他的脉,发现两寸脉弱,这时我就不把两寸脉看作心、肺而是看成是头部。因为眉属膀胱经,膀胱即太阳,太阳居最上,一定要往下照。这是我就认为病位在头。我再看舌,还没伸

9、舌他就长出一口气,这是就要找根据了。他没有胃的症状就该有头晕的症状,一问果然,并说有家族性低血压。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儿(上眼睑)只诊胃气虚,这时我就多了个发现。这个发现是在诊病当中无意碰撞得出的,绝不是刻意找的。我就开方,并问他除了治头晕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还有脱肛。大家知道,不管低血压,还是胃气下陷,还是脱肛都是一个方法:提升中气。这病人是不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以后碰到脱肛的,我就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从上眼睑下陷观察脱肛的符合率是多少?在这之前,我们脑子里之有一个成见,今天病人无意中给了我们两个信息,在这时候我就特别感谢病人。现在很多医生老跟病人发火,没有理由啊是不是?病人那么信赖你,把生命交给你,

10、把钱送来,你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说和苦药汤就喝,你说扎针就扎两下。望诊一定要注意多信息、多靶点、多方位的丰富诊断。第二点是“医患互引,连环望诊”。这个“望”有时候在他脸上还真找不到迹象,尤其是年轻人,皱纹也没有,又有化妆品遮盖着,来找你看病前头也梳了、脸也洗了、衣服也穿的倍儿整齐,你还真的在脸上找不到证据。这时候就得跟病人交流。我喜欢在看病时把表达病情的权利给病人。怎么讲呢?一般医生在看病时看出病人头痛了,不要说:“你头疼吧?”我会问他:“你头疼吗?”你诊出头疼,他说是你怎么办,他说不适你又怎么办?他说头疼你千万别得意,接着往下问。这时候你发现他舌是淡的,他管头的额面长满了疙瘩。年轻人长疙瘩比

11、较多见,还有他面部的表情也拦不住,也许他脸上没有皱纹,但他一说话就皱眉,我们也会发现东西,我们可以看他的表情。我管这叫“活看”,你要在他脸上找活的迹象。然后问他哪儿疼。在病人配合的前提下,一定要把权利交给病人。这个病人说了偏头痛,你在望诊时看出是偏头痛,你的诊断就符合了。这时要看他的舌苔是寒是热,脉象是虚是实,看他有没有头痛的表情,有人正在头疼,也有人没在头疼。这时你要怎么分辨?大多要在跟病人交流的表情中给你信息。如果你一上来就说:“你头疼。”病人对你很服气,但病人怎么疼你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脸上有头疼迹象,但他可能今天没疼,你解痉药一上去就耗血了。 合,不知不觉就进入医生所设的圈套之中。这圈

12、套不是要去坑害病人,而是让病人把他身体上的不适纳入你的视线和诊疗中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病人眼窝深陷,我一般认为眼窝深陷是胃气虚,这时候我就迅速地看鼻翼颜色的变化,这两部分都是胃气的体现,同时看舌有没有胃气,我还看耳朵上的胃区。若病人只是眼窝深陷,在别的部位都找不到支持胃不好的证据,这时再细心的体会他的脉,发现两寸脉弱,这时我就不把两寸脉看作心、肺而是看成是头部。因为眉属膀胱经,膀胱即太阳,太阳居最上,一定要往下照。这是我就认为病位在头。我再看舌,还没伸舌他就长出一口气,这是就要找根据了。他没有胃的症状就该有头晕的症状,一问果然,并说有家族性低血压。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儿(上眼睑)只诊胃气虚,这时

13、我就多了个发现。这个发现是在诊病当中无意碰撞得出的,绝不是刻意找的。我就开方,并问他除了治头晕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还有脱肛。大家知道,不管低血压,还是胃气下陷,还是脱肛都是一个方法:提升中气。这病人是不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以后碰到脱肛的,我就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从上眼睑下陷观察脱肛的符合率是多少?在这之前,我们脑子里之有一个成见,今天病人无意中给了我们两个信息,在这时候我就特别感谢病人。现在很多医生老跟病人发火,没有理由啊是不是?病人那么信赖你,把生命交给你,把钱送来,你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说和苦药汤就喝,你说扎针就扎两下。望诊一定要注意多信息、多靶点、多方位的丰富诊断。第二点是“医患互引,连环望诊

14、”。这个“望”有时候在他脸上还真找不到迹象,尤其是年轻人,皱纹也没有,又有化妆品遮盖着,来找你看病前头也梳了、脸也洗了、衣服也穿的倍儿整齐,你还真的在脸上找不到证据。这时候就得跟病人交流。我喜欢在看病时把表达病情的权利给病人。怎么讲呢?一般医生在看病时看出病人头痛了,不要说:“你头疼吧?”我会问他:“你头疼吗?”你诊出头疼,他说是你怎么办,他说不适你又怎么办?他说头疼你千万别得意,接着往下问。这时候你发现他舌是淡的,他管头的额面长满了疙瘩。年轻人长疙瘩比较多见,还有他面部的表情也拦不住,也许他脸上没有皱纹,但他一说话就皱眉,我们也会发现东西,我们可以看他的表情。我管这叫“活看”,你要在他脸上找

15、活的迹象。然后问他哪儿疼。在病人配合的前提下,一定要把权利交给病人。这个病人说了偏头痛,你在望诊时看出是偏头痛,你的诊断就符合了。这时要看他的舌苔是寒是热,脉象是虚是实,看他有没有头痛的表情,有人正在头疼,也有人没在头疼。这时你要怎么分辨?大多要在跟病人交流的表情中给你信息。如果你一上来就说:“你头疼。”病人对你很服气,但病人怎么疼你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脸上有头疼迹象,但他可能今天没疼,你解痉药一上去就耗血了。 合,不知不觉就进入医生所设的圈套之中。这圈套不是要去坑害病人,而是让病人把他身体上的不适纳入你的视线和诊疗中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病人眼窝深陷,我一般认为眼窝深陷是胃气虚,这时候我就迅

16、速地看鼻翼颜色的变化,这两部分都是胃气的体现,同时看舌有没有胃气,我还看耳朵上的胃区。若病人只是眼窝深陷,在别的部位都找不到支持胃不好的证据,这时再细心的体会他的脉,发现两寸脉弱,这时我就不把两寸脉看作心、肺而是看成是头部。因为眉属膀胱经,膀胱即太阳,太阳居最上,一定要往下照。这是我就认为病位在头。我再看舌,还没伸舌他就长出一口气,这是就要找根据了。他没有胃的症状就该有头晕的症状,一问果然,并说有家族性低血压。以前我一直以为这儿(上眼睑)只诊胃气虚,这时我就多了个发现。这个发现是在诊病当中无意碰撞得出的,绝不是刻意找的。我就开方,并问他除了治头晕还有什么要求。他说还有脱肛。大家知道,不管低血压,还是胃气下陷,还是脱肛都是一个方法:提升中气。这病人是不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以后碰到脱肛的,我就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从上眼睑下陷观察脱肛的符合率是多少?在这之前,我们脑子里之有一个成见,今天病人无意中给了我们两个信息,在这时候我就特别感谢病人。现在很多医生老跟病人发火,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