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师形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38976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教师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树立教师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树立教师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树立教师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树立教师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教师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教师形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徂徕二中薛会亮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他强调了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立教的重要性。教师要求学生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自身首先必须遵守和执行。因为,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衣着仪表、言论行为、工作态度、道德修养等都将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深刻长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良好形象的塑造。通过学习、实践、反思,逐步使自己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学生,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化熏陶学生,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发展与提升。为此,我们

2、认为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打造以下三方面的形象。第一、温文尔雅的仪表形象首先,要注意语言交流。在与学生谈话时语言要亲切、诚恳,用温暖、冷静、鞭策的话语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切忌用过激的语言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学生;其次,要注意衣着外表。教师的衣着要整洁素雅、和体入时、朴素大方,女教师切忌发型怪异、浓妆艳抹、衣着外露,这样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第三,要注意行为举止。教师每一个细小的、美好的品质表露,都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激动,学生也会由此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相反,教师的每一个无意的失误和微不足道的瑕疵,都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惊讶和失

3、望,甚至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消除的坏印象。作为教师,应要求自己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目光要有神、声音要洪亮、发音要准确、表情要和蔼。并时时注意提醒自己,教师的仪表形象将永远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隐性影响作用。第二、爱岗敬业的工作形象教师的工作形象主要体现在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在工作中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既要有严密谨慎、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薄明利、甘为人梯的思想境界,视自己的职业为一种快乐与幸福,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和追求,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自我要求、自我反省、自我促进。培养自我驾驭教材,组织教

4、学的能力,把学习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和艺术。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技巧手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使自己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文化素养,特别是掌握与所授学科相关的知识。为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拓展自己生命的空间,不断创新自我、更新思维方式,不断实现心灵的转换,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整体设计,把学生的人格发展引向正确的人生轨道,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第三、乐观向上的道德形象人的思想意识、政治倾向、道德情怀等是看不见的,但它可以通过言谈和行动表露出来,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

5、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立场观点、信念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教师的思想形象是师表作用的核心,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坚持接受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人生思想和信念,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有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其渊博的学识、执着的精神、高尚的品德形象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向上的教学环境。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展示良好、乐观向上的思想道德形象。总之,教师是学生每天在学校中接触最多、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者,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仪表风度,工作作风和道德行为直接关系到教师外在形象,影响着教师的人格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古语就说明了人格感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只有端正自身形象,以身作则,才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教育教学才会取得更有效、更理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