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37070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注音版】 用(yng)兵(bng)有(yu)言(yn): 吾(w)不(b)敢(gn)为(wi)主(zh),而(r)为(wi)客(k); 不(b)敢(gn)进(jn)寸(cn),而(r)退(tu)尺(ch)。 是(sh)谓(wi)行(xng)无(w)行(xng); 攘(rng)无(w)臂(b);扔(rng)无(w)敌(d); 执(zh)无(w)兵(bng)。祸(hu)莫(m)大(d)于(y)轻(qng)敌(d),

2、轻(qng)敌(d)几(j)丧(sng)吾(w)宝(bo)。 故(g)抗(kng)兵(bng)相(xing)若(ru), 哀(i)者(zh)胜(shng)矣(y)。 【译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兵书上说:我不敢主动挑起战端,而是采纳守势。我不敢冒进半寸,宁可退后一尺。这就是所说的以无阵之阵来抗击,以无臂之臂夺取。以无兵之兵战斗,以无敌之心对敌。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祸莫大于轻敌逞强,轻敌逞强就要丢失三宝。所以俩兵相对,慈爱者胜。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言 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3、【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解释】假如能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这样的人赢得天下是自然的事。 2、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解释】统治者自己不要存有私心,要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解释】对于和善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和善的人,我也用善心待他,这样就可以使人向善。对于诚信的人,我用诚信待他;对不诚信的人,我也用诚信待他,这样可以使人诚恳守信。 4、诞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章。 【

4、解释】人从诞生到死亡,有几种状况。长命的占非常之三,*的占非常之三。有的人原来可以活得长命一点,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这类人也占非常之三。 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解释】道生成万物,德哺育万物。天地给予环境,万物得以生长,呈现了各自的形态。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和宝贵德的。 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解释】擅长建树的人,坚韧不拔;擅长抱持道的人,不简单松脱。 7、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解释】从一个人的身上可以观看一个人的德行,从一个家

5、庭的德行可以观看一个家庭的情形,从一个乡的德行可以观看一个乡的情形,从一个国家的德行可以观看一个国家的情形,从天下的德行可以观看天下的情形。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解释】聪慧的智者不妄言,妄言的人就不是聪慧的智者。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解释】挫去他的锋芒,消退他的纷争,融入光明的万象,混淆于大地尘土。 1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解释】以天道自然法则治理国家,以特别制胜的方法用兵打仗,以自然无为的意境赢得天下。 扩展阅读: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学问渊

6、博。他的教师商容教授学问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学问特别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怀疑,他常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索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常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教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举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进步。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保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受,老子积存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着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斗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见。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着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