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公开课.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34040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上好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上好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上好公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上好公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公开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一堂公开课?新的课程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的需要了。教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是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么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备好课。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从语文教材呈现的内容上看:一是知识性,二是人文性。知识性包货包括语文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语文内含的知识既字、词、句、段、篇、文体、修辞等。课外延伸的知识既社会的

2、、自然的、伦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从大语文观来讲的,既教材中所渗透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等。教师对知识性把握一是来自于课程教材的规定,二是来自于学生实际的需要。以一篇课文为例,教师要在通读教材基础上,首先看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生字(哪些字是难认的,哪些是字音易混的、难读的,哪些是多音多义的);掌握哪些词语(新出现的、生僻的、难理解的、与生活密切的);哪些句子(主要是含义深刻的、难读通顺的、有感情色彩的、体现修辞格的);其次看所反映的文体知识(篇章、段落、结构等),最后要看课文体现的延伸的知识(主要是学生不易读懂的),也要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人文性的把握要从课文的内容入手,首

3、先看思想教育的价值是从哪体现出来的,如何体现出来的;再多角度思考还可以给学生哪方面的启迪。第二,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价值。第三,跳出教材,加强课外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 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主要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淡化训练,强调积累感悟,但作为教师备课必须是全方位的把握,才能灵活贯通。 教师在把握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重难点因文而异(如,知识、情感、能力),因人而异(如,新接触的、离生活远的、含义深刻的)。 2、备语文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

4、他学科的联系。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就一篇课文来讲,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的资源也不同,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需要。 那么教师又如何把握呢?一般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例如,颐和园教学。教师要尽可能的准备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背景、景观、文献等资料,同时也要发动学生,让他们广泛的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 我觉得现代的课堂教学最大特点是有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

5、等。开放的程度一切取决于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发现,这样看来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顺应孩子的需要,必须有灵活机变的能力。教师做不了最好,但要做的更好,尽可能满足于学生。有一句话说的好“教师不在是一桶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江河。” 3、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一般来讲,教师要预测的教学程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的。关键是

6、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教师的导向更重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否则是另一个样子(混乱的,无头绪的)。 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教学过程的构建好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 “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式,都要体现以下特点:1、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2、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3、是否有利于

7、自主学习。4、是否有利于开展合作。5、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6、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7、是否有利于全体参与。8、是否有利于拓展实践。9、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生成。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那么在备课时如何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呢?我想,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弄清

8、文体形式、内容按排、练习设计(如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二,从内容入手,看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反映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最后还要参考课后练习的设计,看看对学生有什么帮助。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适合用则不用。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事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

9、合作。合作应有针对性,一般是对某些问题自我难以解决的,理解课文内容需要角色表演的,语文实践需要操作的,发散思维需要反思的。 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实”与“活”的结合,“训”与“练”的结合,“讲”与“读”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灵丹妙药,不是“圣经”。例如,对学习经验少,还没有形成过多的学习方法的低年级学生则少用,有选择的用,对学习经验相对增多、思维能力强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用。我觉得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接受式和自主式(如,发现式、

10、活动式、体验式、情境展开式)有机的结合。 现在教学中出现的倾向是老师一讲就一棒子打死,这是不尊重客观事实的。 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的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空,及时调整策略。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 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

11、,鼓励学生大胆的问,可以问的新奇、独特。 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如阅读中的题目、段落、篇章、词句),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序进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 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有人认为学生的问题不可确定还备它干什么?我不那么认为。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凭对学生的了解。这就是说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

12、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前文所说备学生的问题,就是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有人说:“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过程”,我认为还是狭隘了些。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心灵的对话过程。”是多维的、立体的、网络的对话。人与载体的沟通、人与人沟通、人与心灵的沟通。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 学习活动分为内含的和外显的。内含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问、画、演、唱。 教师备课时应

13、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结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巧妙的按排。例如阅读教学,导入课文的环节就可以利用谈话式启发情境,使学生产生读书兴趣;进行阅读之前采用商讨式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接下来以合作式学习、交流;汇报时,以品读式为主结合讨论式展开。教学内容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的,如识字,比较适合游戏式和竞赛式。童话、寓言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并有情节的课文,可以安排表演式。 尽管教学活动有整体的设计,但在实施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意见组织活动。因为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体验课文内容。例如学生针对某段文字的理解,可以是美读,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表演、可以是歌唱等。 教学活动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要强调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