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30464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下面是我We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课 题 第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 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概况,理解农耕产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迈进,学习识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的方法,提升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合

2、理推理想象的能力,体会祖先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农耕文明逐步产生的进程和相关历史概念。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讲述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偏重感性认识,可以较多利用考古图片和活动体验激发兴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基础的识图指导。 教学内容和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原始人采摘、采集维持生存,模拟品尝菜叶,引出神农氏、农业的产生。 【讲授新课】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介绍河姆渡的农耕生活】

3、出示河姆渡水稻图 教师介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发源地之一,教材引白虎通作为文献记录。辅以考古发现佐证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出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介绍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年代、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列表梳理。 出示河姆渡骨耜、水牛头骨、磨制石器、稻穗纹敛口钵、猪纹黑陶盆图片,进一步认识河姆渡农业的发展。 教师总结考古图片识读的简单方法。 运用考古图片识读方法,探究分析河姆渡水井,认识干栏式房屋、母系氏族社会的家庭。 【介绍半坡农耕生活】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4、,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交流、表演和课后动手制作、实践活动,感知远古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农耕知识,加深对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理解,体验劳动人民勇于创造的精神。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

5、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4.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探究导入】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一: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

6、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探究问题二:推测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大家想不想了解原始农业时代我们的祖先生产、生活状况(生: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的世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新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课文讲了哪几个原始居民代表 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师:课件展示中国氏族主要遗址

7、图 ,让学生对农耕时代原始居民的遗址形成地理空间的直观印象。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同学们看课本7-8页内容,完成导学案的第一标题知识结构空白处的填写。(教师强调注意动手动脑洞口和标志疑难点) 师:巡视指导学生填写、把握时间。 生:交换学案互相检查。交流。 师:组织学生展示,同时指点,适当评价、播放课件图片。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和2.分组讨论论形成总结,展示。 师:河姆渡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农耕生产生活状况,接着我们看一看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二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师:模仿导学案第一标题的知识结构图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8-页,“

8、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一目的内容,找出其中包含的内容要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生:看书、思考、设计。填写。 师:巡视、指导、把握时间。 生:交换学案,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师: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知识结构。教师评价、补充。学生完善。 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比一比。(见课件) 师:我们了解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境,他们的进步再现了我国远古居民战胜自然的毅力,下面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又有了哪些更大的进步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师:同学们看课本9-10页。完成自主探究3.(巡视、指导、把握时间) 生:完成展示。听师的评价,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师:引导

9、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巩固小结】 师: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一件时代的大事,我们的祖先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发展。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归纳成歌谣;(多媒体展示) 原始居民有农耕,磨制石器已实行。河姆渡人种水稻,干栏房屋挖水井。 半坡居民普植粟,地穴温暖有灶坑。生产发展大汶口,贫富分化不平等。 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归纳整理部分。 【测一测】(见课件) 【板书设计】 导学案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优秀范文三 一、概述 1、课名: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

10、册的一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生活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课,主要介绍氏族公社时期的历史。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生产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历史文

11、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片信息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简短的文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能力; (3)通过简单的对比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造原始农耕文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产生敬仰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房屋结构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小学阶段品德与

12、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知识。对氏族公社时期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形象思维比较强; (3)学生阅读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片的自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生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面,使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考古材料,让学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史实。通过学生综合想象贫富分化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形成比较形象地认识,从而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概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 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轻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