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的家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2843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合格的家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做合格的家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做合格的家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做合格的家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做合格的家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合格的家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合格的家长.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做幸福的家长(一)前言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外延阵地,他的教育功能始于学前教育,甚至开始与生命体的形成之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重大意义,这里不再赘述,家长(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作为这说特殊学校的专职和兼职“教育工作者”,其权限是上帝封赐的,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其教育质量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我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孩子家长,怎样培养自己优秀的孩子,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与教育同行和广大家长共勉。(二)课题的提出有一句话这样评价中国的家长们: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中国的父母对待孩子,不缺乏爱,但是缺乏爱的能力。中国父母大多

2、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那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溺爱是一种后患无穷的爱,它没有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了终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难怪不少人都在高喊:谨防“养儿啃老”颠覆中国人多年来的“养儿防老”现象。文章总结说:“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没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

3、的孩子,不幸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不幸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心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收效甚微:孩子不听话,不理解父母,偶尔还是小昏君,并且出现啃老苗头。可是当我们透过这种表象就会发现,导致这个问题的并不是子女,而是父母。是父母在伟大的爱子光环中走进了误区,才不小心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如何走出这个误区,是中国新一代父母养儿育女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心理和智力的成熟,针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作相应调整和更新,而这正是家长所欠缺的,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

4、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他们一如既往的使用既定的甚至是自己父辈们教育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和管理孩子,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好的教育效果了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逆反心理严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这样势必造成“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于是,“一喊、二骂、三打

5、(甚至是男女混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家长们也因此倍感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以管理,怎么让人如此操心、费心和烦心呢?孩子的情感恰恰相反:家长让人如此讨厌,家庭失去了温馨的氛围,甚至经常出现战争的硝烟,直至离家出走。可家长不明白的是:家庭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家庭教育尤其科学性和策略性,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存在着问题教育方式的问题家长。家庭教育源远流长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

6、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读过三字经的朋友,一定记得“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著名的句子,史书记载,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终将孟子培养成了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一位中国古代我女性,孟母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精五味,置酒浆,养舅姑,缝衣裳”以及“三从之道”,后人更尊崇她注重儿子的成长,

7、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约礼等方面对孟子谆谆教诲,数十年如一日。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抚育儿子,既成就了孟子,也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更给今天的母亲们带来诸多启示。我国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幼教之父” 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三)家长教育的误区现在在不少家长心目中,对孩子,“放出门去怕丢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溺爱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眼下,做妈妈的千里迢迢坐飞机为大学生儿子送馄饨、送感冒药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闻,更有甚者,某大一女生将自己近两个月的换洗衣服快递给自己的姥姥洗涤。日前,北京市妇联通

8、过问卷调查发现,70%的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处于溺爱和娇惯中。不可否认,子女和父母的亲情关系,首先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但是“养不教,父之过”,溺爱绝不是真正的爱。1、期望值虚高,脱离孩子实际在对孩子的期望上,很多家长就像对股市一样,期望虚高,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盲目跟风、从众,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可供复制的成才之路。家长要基于孩子的实际,发挥孩子所长,让他成为一个可能成为的人。如同不可能人人像比尔盖茨一样富有,像奥巴马一样有权,但你能说除二人之外的其他芸芸众生都是不成功不幸福么?一株葡萄树是无论如何不会结出苹果来的,但你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葡萄树不如

9、苹果树成功。2、武断自私,“大爱”有私。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孩子弱小的身躯承载着自身难以承受的负荷。他们往往是父母的脸面,若孩子的成绩优秀,在同事、朋友面前,就显得特有面子,此时他们愿意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月亮不给星星。造成事实上的溺爱;否则,他们就认为孩子让他们在同事同学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颜面尽失,进而否定打击孩子,这种以成绩优劣论英雄、搞奖惩的行为严重扭曲了孩子的健康心灵,进而误导了孩子的是非观念,更有甚者由此沾染了撒谎、作弊、改成绩等恶习。甚至贻害孩子的一生。3、口头说教多,

10、言行不一大家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可是行动起来,却很少有人做到,教育子女还是过多地停留在口头说教上。大人会找各种理由原谅自己:自己岁数大了不好改;自己努力养家很不容易,可以有些小毛病;大人犯错是有理由的,小孩不要跟大人学,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喝酒搓麻从不读书。孩子耳熏目染,接受的都是一些矛盾的信息,难辨是非,无所适从。其实孩子更看重的是你的做法,孩子模仿的也是你的做法。如果你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孩子当然也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如果你说到做不到,孩子当然也会说到做不到。大家在单位里工作,想一想,头儿说什么你就做到什么吗?头儿如果自己说到做不到,你会怎样?这样的家长又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4

11、、和孩子沟通少、共处时间少 在中国家庭,大人和孩子的沟通常常比较少的,即使有,所谓的沟通也往往是单向的,多是单方向的要求、指令,原因就在于家长缺少平等观念,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懂的少,没得商量,武断的认为自己了解情况,能作出对孩子好的正确决定。岂不知,这样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正是你们的选择或决定,完不成或作不好也不是自己的事,我是在为你们学习,我是在为你们做事,他们的行为就会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经常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生无管,有养无教,孩子的活动中、欢笑中不见或经常不见父母的身影,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生活中:“妈妈,给我讲个故

12、事吧,”“去去去,自个儿玩去,没看见我忙着么。”“爸爸,陪我做游戏吧”“爸爸有事,自己看动画片去。”“妈妈陪我看动画片”“哦,你自己看吧,我还要。”。孩子被拒绝的多了,也就不再申请了,你也就逐渐被孩子屏蔽了,拉黑了,孩子也逐渐失去了和你沟通交流的兴趣和欲望,当然你也逐渐失去了参与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机,又谈何教育。5、缺少爱和感恩的教育 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日后成长。家长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习惯的形成院子不断地重复。其实大家很容易忽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在一旁看电视?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家长是不是还在“酣战麻城”?常言说,“养子不教如养虫(寄生虫),

13、养女不教如养猪(任人宰割)。 ”如果孩子的鞋子乱扔乱放,你英爱对孩子说:“你能让你的鞋子排好队吗?”如果家里哟了好吃的东西,你英爱对孩子说:“可以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尝尝吗?”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家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在学校里,不要等到临近毕业才知道老师的苦心,才知道多么地不舍离开校园;在家里,不要等到父母头发花白,牙已经掉光,才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6、不重视孩子心理教育 在今天,健康的概念已远不仅指身体健康,它还包括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家长能看出来,可孩子心理不健康,家长就难察觉,因为有一些家长缺乏心理健康的概念。加上我们现在畸型的学校教育,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很多学校也不关注

14、孩子心理健康。诸多因素影响下,现在的孩子心理就很容易不健康。往往会产生“一俊(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畸形评价标准,孩子的智力“超常”心理“奇缺”, 缺少应有的乐观、开朗、幽默,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样的孩子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人生和未来更令人担忧。孩子身体生了病,不看有的会自然好,有的会发展成大病,我们马虎不得,最好还是去看。心理的病也是如此,马虎不得。家长应自己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经常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孩子的情绪,多和孩子交流,特别是在孩子情绪发生波动,行为有明显异常的时候,更要密切关注。(四)合格的家长应该做到一、大爱之心,爱你有商量有人会说:父母之爱,是

15、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正如一部电视剧“爱你没商量”,到你这儿怎么成了“爱你有商量”,你的爱有问题。别着急,更不要怀疑,咱们可以慢慢讨论:高尔基说过: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教育儿女就是另一会儿事了。我们人类既然有别于老母鸡,那么我们对孩子的爱更要有别于它们。很多家长,在大爱的旗帜下,将所谓的爱打包一股脑的压向孩子-不仅生活上:衣食无忧,甚至锦衣玉食,穿金戴银,丝毫不会让孩子有任何委屈,别人家孩子有的一定要有,别人家孩子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美其名曰:高素质的孩子要富养,再穷不能穷孩子,要富首先富孩子;还表现在孩子的人生规划上,更是尽心尽力,小、初、高中,学校自然当地最好的,动用一

16、切社会资源,即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从来不问孩子的态度,也不管这样的学校是否适合孩子,更不会平等的和孩子协商。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还自作主张地为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爱好班、兴趣班、提高班和奥赛班,搞得孩子像一个上满弦的陀螺,整天转个不停,放下书包,抱起吉它,撂下吉他,弹起钢琴。孩子的时间堪比国家领导人,不!比国家领导人还领导人,领导人还有休假疗养的时间,孩子呢,只能隔窗遥望蓝天白云、渴望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有那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在等着他(她),想想看,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我们能坚持多久呢?上班一周还喊累呢,还要休息调整呢,难道这些不都是我们打着爱孩子的大旗进行的对孩子的摧残么,有人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我要说没有休息时间的孩子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