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27908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汉字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汉字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汉字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汉字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发展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文发展史 中文发展史中文中华民族是一种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中文”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始终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概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觉得是“中文”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多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华的具体体现,也是中文发展的必然成果。发展历程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由于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诸多内在的联系。中文的来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体现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

2、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大概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觉得是“中文”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觉得是“现代中文”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持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她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某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觉得把有有关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某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中文的

3、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种。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由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似。始终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明显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顿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

4、度很慢,于是民间就浮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某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汉朝时期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挣脱“小篆”的构造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浮现了“蚕头雁尾”的曲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步,“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步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存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中文的构造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由于以这种字体作为学

5、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唐朝时期“楷书”尤为盛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她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草书”的来源,亦如行书,或其她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由于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薀团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由于楷

6、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发明,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辨认,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穿。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宋朝时期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被毕升改善为活字印刷术,“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浮现至今也但是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

7、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尚有多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步,“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所有同样粗细,构造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中文的体现形式。新中国时期浮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华的具体体现,也是中文发展的必然成果。 中文,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中文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善,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中文”,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

8、体原则楷书。中文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重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觉得中文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在统一状态的核心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中文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中文为重要官方文字。除字形之外,尚有一种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达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似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似而字形、字义不同的中文,体现了耐人寻味的意思。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中文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谣: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杀了,

9、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档人。“筒”与“童”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体现和她们不共戴天的情感。这种中文的谐音通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措施为谐音体。从子液歌起便不断被使用。例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曲折,开始相恋时,但愿两颗心能合而为一,用心相爱,可是状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同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在情歌中常用的尚有以

10、“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并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平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例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的,因此,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薀外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并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达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体现的意思就是:但愿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西南师范大学中文

11、系刘又辛专家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文发展史纲要,其最后成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中文发展史纲要,这项成果从如下几种方面提出了某些值得关注的新的观点。1、有关中文发展史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此前的文字应当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本,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存了某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中文都属于这个阶段。2、有关中文的优缺陷中文的长处。中文的最大长处,是她的超方言性。中国是地区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在古代不也许做到语言规范化,就是目前推广一般话,也还不能在短

12、期内完毕。但是中文却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语言不同,以笔代口写出字来,却完全同样。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会浮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阻碍人们思想交流。中文的另一长处,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所谓无理性,是指纯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等,这种文字纯系一种符号,与要体现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谓有理性文字如中文,它除了表达词的读音,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如水字,是从象形文字水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它有表形和表音两个作用。再如汪、洋两字,用水表达类属,用王、羊表达读音,叫做形声字,是中文的主体,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便于辨认和

13、记忆。中文在表音方面的缺陷。中文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长期被当作假借字使用,这是中文中的表音字。由于它的数目不大,且多为常用字,可以不谈。在这里,只讲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形声字的声符大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表形字,用以当作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精确。中文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陷,而重要是如下三点:a,形声字的声符不能辨别声调的差别,同一种声符往往表达不同的调.如胡字是阳平字,但糊涂的糊读阳平,糊弄的糊读去声。b,形声字的声符,往往因语言的变易,而丧失或削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读shang的第四声,但以尚为声符的倘、躺读tang的第三声,党读dang的第三声,徜、常读chang的第二声,敞读chang的第

14、三声。c,中文的一字多读的重音现象。如参字,在参与、参观等词中读can的第一声,在人参一词中读shen的第一声,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cen的第一声,共有三个重音。3、有关中文的简化问题中文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从中文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始终是中文演变的明显倾向。1956年发布中文简化方案,1964年又扩大了简化字的范畴和字数,这是两千近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中文改革。通过四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普及教育和书写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另一方面看,简化字也并非全无可议之处。如邓、欢、难、树、戏、对等字,其部件又,替代了登等声韵不同的声符,有些草书楷化的写法同楷书的构造不同,有些

15、同音替代字也有可斟酌之处。但文字的规范一经拟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中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方面。看待中文也要像看待中国老式文化同样,一是要继承老式而不能割断老式,二是要改革,按照中文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好的交际工具。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汉语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国教汉语的教师中,有的来自台湾,有的来自大陆,在教中文时自然就会浮现繁简两套教法。对这两套教法与否统一,或如何统一,有待海峡两岸及海外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汇集一堂,共同讨论解决。4、有关中文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1958年国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

16、作为推广一般话的工具,以及给中文注音。拼音方案的应用范畴尚有扩大的也许。如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中文,可以用拼音写这个字,书刊中的难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国的人名、地名时,有人主张用拼音方案拼译等。可以预测,这套方案将会同中文同样长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觉得,人类语言的书面符号都应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这个原则的文字一概视为落后文字。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偏见。5、有关中文的教学问题按照中文的教学措施教学中文,这个原则是对的。但是,陈腐的六书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措施)必须改革。这项成果根据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并在唐兰先生三书论的基本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声这个新三书说。它涉及了六书中的合理部分,裁减了转注。表形字涉及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这三书;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称借音字或表音字,是由于有人觉得假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