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266350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数学兴趣 五通桥区建设小学 李艳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很大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具大的潜能。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一、教师具有亲和力的言行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崇拜和信赖的心

2、理,他们想亲近老师,并渴望受到老师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轻易去指责和打激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班上的李涛同学,刚开始时不管怎么样启发和鼓励他,起来回答问题都是一言不发,很令人着急;杨冬萍同学胆子特别小,一到老师跟前就发抖,说话声根本无法听见,还不停的要去上厕所;还有曾鹏杰和曾鹏程这一对双胞胎兄弟,听说在学前班时是一对老大难,什么都不会针对这些情况,我放下老师的架子,有意识的多和他们接触,和他们平等谈话,从中了解到了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并带动班上其他同学和他们友好相处。现在这几个同学一看见我就会围着我说这说那,

3、上课也爱举手发言,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的“如果一个儿童学习有困难,而我们确实想帮助他,那么,最主要的事我们应该从何入手,什么是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信守的原则就是使他能感到,他像所有其他儿童一样,也是有才能的,他也有自己的特殊的天赋”。 善待每一个学生吧,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尊重,学生自然会爱屋及屋,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好动、好新、好奇、好胜,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

4、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1、将音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有一种特殊的爱好,熟悉的音乐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比如,我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幅运动会的比赛场景,由于我是体育专业毕业的,对这些比赛场景非常熟悉,我就想到了把数学课堂设在操场上,来一次实战演习。但操场上给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我用运动员进行曲来调控课堂,当音乐响起时,学生们在操场上自由的进行比赛,有跳远的、跑步的、跳绳的、踢毽子的、啦啦队的当音乐停止时,学生的活动也随着停下,再引入到教学中去。再比如说,我发现学生喜欢他们音乐教材中的口哨与小狗这段音乐,在数学游

5、戏找朋友中,我就利用这段音乐来进行,确实能比其它组织教学方式更有效。学生的参与兴趣非常高。2、用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故事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比一比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首先引入了骆驼和羊这个故事,使学生产生了比高矮的兴趣,继而启发他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进行比较的东西:比大小、比多少、比胖瘦、比长短、比宽窄等等,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进行研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研究之中。有比年纪的、有比铅笔的、有比手臂的、有比个子的、有比拿东西的3、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组织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认识基数和序数时,我设计了游戏找座位、猜猜他是谁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区别几和第几;在学习计算时,我设计了游戏找朋友、谁来和我做朋友、摘苹果、开火车等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多了;数学乐园更是学生喜爱的,每一个游戏活动都深深吸引着学生参与。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在一年级数学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尽量地创造条件,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同时,让每个

7、孩子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学习数的组成、认识物体、认识钟表、分类等教学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自己的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学生们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活跃思维,增大思维强度,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同时还能加深师生之间

8、、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在教学比一比这一内容时,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比多少、比长短、比大小、比高矮、比宽窄等研究内容时,由于是学生自己选择的题目,在操作时,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开动脑筋,动用手中一切能用上的物体,想出各种办法来进行比较。在比多少的小组中,孩子们拿出自己的铅笔,各自数出铅笔的支数,讨论谁的多、谁的少、多几支、少几支;在比大小的小组中,学生在用各自的年龄和文具盒进行比较;在比长短的小组中,学生们动用的工具就更多了,铅笔、尺子、纸条、还有各自的手臂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了,语言变得丰富了,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更加密切了,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成为学生中

9、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伙伴。但是,由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是独身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太阳,优越感十分强,给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我要求每个小组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各种物体放在围起的桌上,混在一起,根据老师的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可却出忽我的意料,多数学生都把自己的东西拿到面前,生怕别的同学碰一下,看到这种情景,我想学生这种行为的出现绝非偶然,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潜意识行为,单纯的批评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于是我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物体根据各小组准备的情况分发到组上,并给他们讲起了三只大雁搬东西的故事,使他们明白团结力量大,齐心才能得胜利。每个学生听完故事后,自己悄悄的把面前的东西放回桌子中央,开始了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逐渐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承认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