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26047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试 题 卷命题人:永康市丽州高级中学 李子恩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1,C12,N14,O16,S32,Al27,Cl35.5, Na-23, Cu-64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改编题)1、诺贝尔物理学奖曾经颁给三位对超导和超流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并作出先驱性贡献的科学家。在低温下液态的42He和32He具有超流体性。关于42He说法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4 C质量数为4 D中子数为2(改编题)2、下列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给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制干冰 B硝酸使蛋白质变性C用脂肪和烧碱加热制肥皂

2、D烧开水的壶中加少量醋以除去其中的水垢(原创题)3、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硅 B磷 C硫 D氯(改编题)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A族的元素是AN BF CMg DP (改编题)5、下列物质中,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甲烷 B乙烷 C乙炔 D苯(改编题)6、下列书写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OHNa+ + OH- BNa2SO4=Na2+ + SO42-CNH3H2O NH4+ + OH- DH2CO32H+ + CO32-(原创题)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Mg与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CH4燃烧 D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反应(改编题

3、)8、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A烧瓶 B烧杯 C容量瓶 D蒸发皿(改编题)9、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BCuO + 2HNO3 = Cu(NO3)2 + H2OCFe2O3 + 2Al = Al2O3 + 2FeD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改编题)10、用锌片、铜片和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2H+ + 2e- = H2 BZn 2e- = Zn2+C2H2O + O2 + 4e- = 4OH- DCu 2e- = Cu2+(改编题)11、下列各溶

4、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A1L0.5mol/L的NaOH溶液 B1L0.4mol/L的NaNO3溶液C1L0.3mol/L的NaCl溶液 D1L0.2mol/L的Na3PO4溶液(改编题)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H+、CO32-、Cl- BH+、K+、Cl-、NO3-CNa+、Al3+、OH-、Cl- DNH4+、H+、OH-、NO3-(改编题)13、与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核内中子数C、次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改编题)14、某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H2R

5、O3B、HRO3C、H2RO4D、HRO4(原创题)15、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的量最多的是A、CH4B、C2H6C、C3H6D、C6H6(改编题)1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B2() 2AB()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原创题)17、下列制取单质的反应中,化合物作还原剂的是A、用溴和碘化钾溶液反应制取碘 B、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用氢气和灼热的氧化

6、铜反应制取铜D、用碳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改编题)1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H2SO4时,将蒸馏水沿容器内壁缓慢倒入浓H2SO4中,并及时搅拌B、测定溶液pH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C、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滤纸的托盘上D、在蒸发NaCl溶液得到NaCl晶体的实验中,必须待蒸发皿中的水分全部蒸干后才可撤去酒精灯(原创题)19、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 4C(g) +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A0.45 mol

7、 / (Ls) B0.15 mol / (Ls) C0.225 mol / (Ls) D0.9 mol / (Ls)(改编题)20、在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5B、12C、51D、21二、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原创题)21下列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A、溶量瓶B、坩埚C、长径漏斗D、椎形瓶(原创题)2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A、Cl2B、Br2C、HClD、HBr(改编题)23、下列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的是A、NaOHB、HClC、NaClD、NH4Cl

8、(改编题)24、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数B、密度C、质量D、质子数(改编题)25、将硫酸铁溶液与下列溶液反应,能形成红色溶液的是A、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 D、硫氰化钾溶液(改编题)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B、Na2CO3比NaHCO3稳定C、石灰水能与Na2CO3反应,而不能与NaHCO3反应D、与足量盐酸反应要得到相同质量的CO2,所用NaHCO3的质量比Na2CO3的质量要少(改编题)27、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9、的是A、NaOHB、NaHCO3C、NaClD、Na2CO3(改编题)28、已知反应XY =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改编题)29、将Cu片放入0.1mol/L的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B、35C、43D、34(改编题)30、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的方法有:在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碱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微热;测量溶液的导电性;

10、将溶液与溴水混合、振荡;尝味道。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A、B、C、D、三、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原创题)31(4分)(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醋酸: 。 苏打:_。(2)写出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的化学方程式:_。H2O高温O2点燃BCAB(改编题)32、(4分)已知A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金属单质,B是黑色固体,C是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写出B、C各物质的化学式: B ,C 。乙酸乙酯H2OO2O2ABCD(改编题)33、(4分)已知:A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

11、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 ;B中所含有官能团是_ 。(2)写出B和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原创题)34、(6分)常温下,0.1mol/L的NH4Cl水溶液中:(1)此溶液的PH 7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2)此溶液中C(NH4+) C(Cl-)(3)此溶液中C(NH4+)+C(NH3.H2O) 0.1mol/L四、实验题(本题有1小题,共8分)(原创题)35、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现象为

12、: 。(4)SO2通入品红试液中的现象为: 。五、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共4分)(原创题)36、取1.43g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mL,并收集到112mLCO2(标况)。求:(1)滴入的稀盐酸中C(HCl)= mol/L。 (2)M(Na2CO3xH2O)= g/mol。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答 题 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二、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三、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18分)31、(4分)(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