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想.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25621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思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不同,因而构成了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教材为了说明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提供了两个典型事例:欧洲地中海沿岸与亚洲东南部地区的气候对当地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还提供了多幅世界各地的不同自然景观图片,使学生对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整体感知。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感知,密切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课前把学生分成三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考察本地的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民居等方面的特点,了解本地的气候特点。用学生的调查资料来分析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世界各

2、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因而造成自然景观的差异。(2)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世界各地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差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及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 世界各地的景观图片及相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整体构架学与教的程序设计意图创设情

3、境谈话导人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多幅景观图。教师设问:说说这些地区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思考、复习回忆。一方面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另一方面承上启下导人新课。交流讨论由表及里探究原因教学思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从观察景观图的自然现象人手,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最后判断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教学步骤: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选择其中的一幅景观图,首先说明当地的气候特色,然后补充一些资料,介绍当地的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些特点。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恰当地补充教师收集到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由远及近,从对世界自然环境的了解

4、到对家乡自然环境的描述。教师让学生从选择景观图开始,课外查找资料,以及进行实地调查等一系列的活动,都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一些资料,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自主小结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叙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各地多样的地形和复杂的气候类型,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些景观图。【展示】图片(1)终年严寒的北极地区。(2)茫茫的撒哈拉沙漠。(3)地中海之滨。(4)美丽的非洲草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别联系气候特点

5、及不同的动植物进行说明。教师适时补充一些课外信息,如:想了解撒哈拉沙漠中人们的生活,可以去看看台湾作家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还可以从动物世界的录像中了解。【播放】动物世界的一段录像。【承转】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已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现在请你们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选择其中一幅印象最深刻的图片。【提问】说说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生活可能具有哪些特色?有的学生选择极地地区的景观图像,从爱斯基摩人的住房、食物、交通工具来分析人们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产生活的特色。【承转】现在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本地的气候特点,还有本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环境是如何的,可以用哪些办法了解?学生思考回答。

6、【叙述】你们所说的看、听、问、查,其实就是人们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的一般方法。上个星期,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社会调查提纲,分三个小组,已利用课外时间对近郊的两个乡镇和气象局进行了初步调查。这节课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分析本地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完成调查报告。首先分小组根据调查提纲的内容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设问。【提问】(1)为什么我们这里每年的57月一般降水较集中,而112月降水较少?(2)农民房屋的屋顶为什么是“人”字形的?学生从夏季风与冬季风的特点、排水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请学生用已学过的词汇根据气象局调查的数据,描述家乡的景色。学生围绕“有利”和“不利”两

7、个方面自由讨论、发言。有的学生认为:丰沛的降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有的学生认为:降水过于集中会形成洪水,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并举出1998年的洪灾。有的学生认为:降水太少也不利于农业生产,会造成旱灾,因此最好是“风调雨顺”。【提问】那么,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条件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思考。【叙述】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还会辩证地思考并分析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团结合作,一起完成调查表。学生整理填写调查表,教师予以指导。(课堂小结)【提问】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学生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了解,特别是对家乡的气候特点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问】

8、我们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了解的?看书、看图表、课外收集资料,还有社会调查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认识社会的方法。认识社会不仅可以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还要深入到社会中,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问题研讨由于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及各种有益的活动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提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恰当处理教学与调查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是教师应研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