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25159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0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型坝除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水文计算及成果11.2 工程主要技术参数22 基本情况32.1 自然概况32.2 社会经济情况52.3 坝址上下游沟道工程情况62.4 气象水文泥沙62.5 建筑材料73 水文计算73.1 XX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73.2 水文计算74 工程设计94.1 设计依据及枢纽组成94.2 土坝设计104.3 溢洪道设计145 施工组织设计235.1 施工条件235.2 施工进度计划245.3 施工方法与质量255.4 度汛方案316 工程量计算326.1 坝体工程量计算326.2 溢洪道工程量计算337 工程概算347.1 编制依据347.2 基础单价347.3 建筑

2、工程单价编制357.4 独立费用357.5 总概算编制367.6 编制成果368 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388.1 建设期管理388.2 运行期管理399 效益分析419.1基础效益419.2经济效益419.3社会效益419.4生态效益1 综合说明XX庄XX坝位于XX县城西南部XX乡XX庄村,距县城约20公里处,属XX一级支流XX河支沟,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产汇流分区为第区,流域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深坡陡,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十分严重。XX庄XX坝于1958年由群众自己建成,控制流域面积5.85km2,现状坝高22.00m,已淤积坝高22.00m,现状坝顶与淤泥面几乎齐平,

3、坝顶宽1.8m,坝顶长68.0m。现状坝已淤积库容109.70万m3,已XX面积13.06hm。该坝枢纽工程由坝体一大件组成,加之该坝又没有滞洪库容,溃坝危及下游2个村,10户,5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危及左岸5km通村道路,59亩枣园,1所学校,师生89人,庙宇3座的安全,必须新建泄水设施和加高坝体。XX庄加固坝规模为大(一)型,设计洪水标准取30年,校核洪水标准取100年,不考虑淤积,设计采用两大件,加高坝体和新建溢洪道,溢洪道布设在右岸(旧坝梁右岸下游约15m处到出口基础为岩石,左岸岸坡较陡且有村级道路和居民)。洪水处理方式采用调洪下泄的方式。加固后坝高为26.00m(加高4.00m)

4、,坝顶宽4.0m,坝长85.33m,新增滞洪库容35.30万m3,则加高坝体后总库容为145.00万m3。工程建成后,可确保已有拦泥成果,发挥已拦坝地的种植效益;洪水由溢洪道调洪下泄,对下游居民的安全有着重要意义。1.1 水文计算及成果1、设计洪峰流量计算采用XX地区实用水文手册中的洪峰流量汇水面积相关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QP=CNF 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频率(%)0.330.5123.33510地理参数CN104.8397.685.271.463.652.945.6洪峰流量QN(m3/s)348.46324.43283.21237.34211.41175.84151.582、设计洪水量计算采

5、用XX市治沟骨干工程及XX坝扩大初步设计编制提纲及编制依据推荐的公式计算:WP=0.1H24PF不同频率24小时暴雨量、洪水总量表洪水频率P(%)0.330.5123.33510洪量径流系数a0.490.480.470.460.450.430.41模比系数KP4.223.923.442.942.512.301.83暴雨量H24 p(mm)244.76227.36199.52170.52145.58133.40106.14设计洪水总量(万m3)70.1663.8454.8645.8938.3233.5625.463、年输沙量计算采用公式Ws=SF/计算:经计算,坝控流域年输沙量为8.667万m3

6、。1.2 工程主要技术参数1.2.1 坝体参数1)为加固大(一)型坝,碾压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6.00m(旧坝高22.00m,加高坝体4.00m),坝顶长85.33m,新加高坝体迎水面坡比为1:2.0,背水坡比1:1.5。2)水位及库容:已淤积高程988.00m;校核洪水位990.32m,新增滞洪库容35.30万m3;加高坝体后总库容为145.00万m3 ,坝顶高程992.00m,下游沟底高程966.00m。1.2.2 溢洪道工程参数溢洪道由进口段、控制段、陡坡段、消力池和尾渠组成,全长105.00m,为M7.5浆砌石矩形断面。溢洪道进口底高程为986.00m(比现泥面低2m),宽为5.75m

7、,侧墙高5.00m,进口段长6.00m,控制段长7.00m;陡坡水平长66.00m,桩号0+013.000+032.00侧墙高5.001.60m,桩号0+032.000+079.00侧墙高1.60m,比降1:2.87;陡坡出口高程为963.00m。陡坡末端出口处为自然石基沟道,由于出口处的水流严重冲刷着下游右岸坝体,故延长溢洪道长度,改变水头方向,根据实际地形需布设消力池消能后由尾渠排向下游,避免冲刷下游坝体。消力池底高程为963.00m,池长15.0m,深1.50m,矩形断面宽高为6.15m4.50m,为浆砌石矩形断面结构;退水渠进口底高程为964.50m,出口明渠长11.00m,比降1:1

8、00,矩形断面宽高为5.75m3.00m,为浆砌石矩形断面结构。1.2.3 主要工程量及建筑材料1)主要工程量计有:土方0.69万m3,其中坝体填筑土方0.42万m3,砌石1307.34m3。2)主要材料用量:需用水泥132.87t,砂子505.08m3,块石1436.08m3,柴油5.10t。1.2.4 工程总投资及总工时工程总投资58.97万元,总工时量21854工时。1.2.5 工程效益工程建成后可确保已拦泥109.70万m3,XX195.90亩,解决本村与外界交通道路和确保下游居民的安全。2 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XX庄大(一)型坝位于XX西南部XX乡XX庄村,距

9、县城约20公里处,在XX一级支流XX河支沟内。坝控流域面积5.85km2,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75647,东径1102417。现状XX庄大(一)型坝是一座以拦蓄洪水径流和泥沙为主、全拦全蓄的工程,由于下游有居民,坝体加高条件受到限制。当地群众从思想上认识了加固该坝是建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根本办法,同时是保护下游居民和道路等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地群众对加固该坝的积极性很高。2.1.2 地质地貌XX乡XX庄村XX庄大(一)型坝所在流域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第一副区,地形以梁峁状丘陵为主,沟壑纵横、梁峁林立、沟谷深切、地形破碎,有深厚的黄土覆盖。主沟沟道断面多呈“梯型”。XX庄大(一)型坝坝址

10、处沟道呈“梯形”断面,沟底高程965.00m(相对高程),坝址处沟深80m100m;主沟道长4.40km,平均比降2.08%。XX庄大(一)型坝工程所在流域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向斜的南部,流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质构造单元属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马蹄形盾地和新华夏季第三沉降带的复合部位,地层由中生代地层与新生代晚第三纪红土层共同构成,以单斜构造为主。坝址处沟道为石质河槽,右岸下游部分有岩石出露,页岩较多,旧坝梁右岸下游约15m处到出口基础为岩石;两岸有丰厚的黄土覆盖,主要为黄绵土。土料为级,储量能够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2.1.3 地震情况工程所在流域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向斜的南部,流域地势由

11、西北向东南倾斜,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区域性大断裂分布,岩层产状平缓,裂隙发育不明显,属相对稳定的地区。故XX坝设计可不考虑地震影响。2.2 社会经济情况(1)人口劳力:工程所在地涉及XX庄一个行政村,共有70户,380人,劳力205个,人口密度56人/km2,人均纯收入1800元左右。(2)农业: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04.50hm2,坝地15.27hm2,梯田23.25 hm2,坡耕地65.98hm2,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黄豆、土豆等,人均粮食产量380kg。(3)林业:该村共有林地102.47hm2,其中经济林12.33hm2,主要为杏树、枣树、果树,乔木林8.53 hm2,灌木林81.6

12、1 hm2,主要为柳树、刺槐、柠条等。(4)牧业:主要有羊、猪、鸡等。表2-1 流域社会经济情况表人口总数(人)劳力总数(个)人口密度(人/km2)人均耕地(hm2)人均基本农田(hm2)产值纯收入总产值(万元)人均(元)总收入(万元)人均(元)380205560.280.1087.40230068.4018002.3 坝址上下游沟道工程情况XX庄大(一)型坝控制沟道范围内上游900m处有一座中型XX坝,由坝体一大件组成,由群众自己建成,下游无现状XX坝,加固该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住已拦蓄泥沙,控制流域范围内来的洪水,延长其运行期,保护下游庙宇、学校、村级道路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4 气象

13、水文泥沙2.4.1 气象特征工程所在地流域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有序、日照充分,冬春两季多风沙,降雨少、蒸发大。夏季酷暑,雨量集中;秋季较短,气候凉爽。据XX气象站建站以来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0.0,极端最高气温38.9(1974年6月16日),最低气温-21.7(1980年1月30日),年10积温为3713.4,年日照时数为2741.7h;年平均风速2.4m/s,年平均沙尘日数5.5天,初冻日期在11月20日左右,解冻日期在3月15日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03cm,年均无霜期203天。气象特征见表2-2。2.4.2 水文工程所在流域无降雨观测点,参考XX地区实用水文

14、手册资料。该流域年平均降水量395mm,最大年降水量为641.4mm,最小降水量138.3mm,年蒸发量1200mm,是年降水量的3.0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且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强度大、灾害性强,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流域最大24小时降雨均值为58.0mm,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5000t/km2a。降水特征见表2-2。表2-2 水文气象特征表气温10积温无霜期d大风日数d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侵蚀模数(t/km2a)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最小年平均38.9-21.710.03713.42035.5641.4138.3395150002.4.3 泥沙XX庄大(一)型坝所在流域具有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