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243298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关于郑和远航教学感悟大家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教材(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使人获得精神的滋养、文化的浸润和语言能力的生成。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长,已成为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一;一;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呢笔者就郑和远航(苏教版:第10册第26课)课文为例,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以情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望有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学海泛舟,师生相伴,应该乐!可现实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活动让人如

2、沐春风,有的却使人枯燥乏味。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投入,我们的痴迷,我们曾经有那么多的无奈:当我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们的孩子偏偏喜欢迂回绕道、节外生枝;当我们在讲台前直抒情怀慷慨陈词时,却看到孩子们端坐位子无动于衷,一脸漠然这不仅使我想起自己儿时的放鹅的情形:那时,由于家境贫寒,为了我们弟兄几个的书钱,母亲便叫去我放十几只鹅。放鹅时,淘气的我为了从放鹅中省出时间和伙伴们打仗,便一边放鹅,一边抓紧时间割鹅草。尔后,我抓住鹅子,按住鹅头,令其吃我割的草,虽知,鹅子根本不领情,拧着脖子,坚决不从;我就扒开鹅嘴,往里面硬塞,鹅还是挣扎着不吃折腾了一阵子后

3、,当我无可奈何松开手坐在地上生闷气时,却意外地发现;一;一;鹅子甩甩头,抖抖毛,自由活动一会儿,便悠闲地吃起我割的草来。教师与学生是课堂交互活动的合作伙伴,阅读是人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教决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鹅不愿受我的摆布吃我割的草,是由于我的一相情愿地逼迫;学生对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表现出的无动于衷,一脸漠然,大概也是教师的一相情愿所致。郑和远航,距离今天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学生对此事知之甚少。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宜针对学生喜爱英雄、崇拜英雄的特点,创设自由自在的氛围,精心设计导语,叙述英雄的故事,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632年前;一;一;也就是1371年,在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

4、)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中,一声响亮的儿啼;一;一;一位少年出生了!他的妈妈为他取名马和(字,三宝)。三宝十一岁那年进宫当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燕王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在漫长的28年间,郑和所带的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二、情随境移,伴着学生体验阅读过程放手让儿童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跟文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所取得的效果,

5、是任何书本和任何课程都无法给予的: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如:夏日的霞光、柔和的春风、闪烁的群星、咆哮的巨浪、可爱的宝船在孩子们的意识里是鲜明的、难忘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是绚丽而富有个性的物像。贾志敏老师说得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就要求教师要伴着学生学海泛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感悟语言,体验阅读的快乐。例如,导读第二节时(叙述宝船的部分),老师可通过语言提示、语言描绘的激发(熟读课文:你就站在宝船旁边,请你向你的朋友介绍宝船)儿童(不由自主地)将各自的情感移入到教材的对象(宝船)上。读中感悟、体验,在想象的作用下,在各自的脑屏勾勒出具体可感的宝船;一;一;脑中有宝

6、船(的形象),眼中有宝船(看到宝船的神情),口中有宝船(向朋友介绍;一;一;读出自己感悟的宝船)。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张庆语)。再如,导读战胜凶险部分时,老师可诱导学生置身于船上(你就是船长郑和手下的一名水手),面对着: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在船长郑和镇定自若的指挥下,全员上下一心: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要让孩子的心里的诗的琴弦奏出美妙的篇章,就必须激发他,鼓动他去阅读,去想象,激活他灵感的源泉。教师要应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一颗儿童的

7、心去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获得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重温久违的纯真、善良;用儿童的眼睛观察,就会接纳儿童对的宝船倾诉,与浪花的交流无论是壮观的宝船、迎风招展的彩旗,还是呼啸的狂风、咆哮的巨浪;一;一;在孩子眼里心里,都是独特的故事、诗章教师伴着学生阅读教材(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儿童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儿童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宝船、海上历险等),儿童人随船游,心系船安。随着情景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达到我他同一、物情同一的境界。三、缘

8、文会友,实现阅读的交流与升华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接受型的同构解读,而应是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张庆,小学语文教师2001年第11期)教师应积极地鼓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倡导学生实践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因为想象是人生的血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贝鲁泰斯语)。儿童的情感就像lsquo;小河水rsquo;,要他漾起波纹,荡起浪花,就需要外力的作用(李吉林语)。我们的教学实践必须落实情感,将文中之情、课中之情尽可能的,如蜻蜓点水、似微风轻拂的交流、对话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学生从中阅读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哈姆雷特一样,阅读时,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感受作品

9、中生动的形象(如:具体可感的宝船)和情境(如: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关心作品中的人物(35岁的郑和以及随行的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两万七千多人)的命运和情感,激发和维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阅读感受: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宝船,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友好交往的情景,议一议海上历险的深切体验教师拥有伴着孩子去远航的心境,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积极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一;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宝船),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友好交往与国家的强盛),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讲述:出航的场景、海上的历险,表演:友好交往的场面),获得自我满足(品尝:战胜凶险的喜悦、胜利返航的快乐)。学生虽身处有限的空间(课堂),心灵却在高远地飞翔;一;一;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教学目标不仅能愉快地完成,这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伴着孩子去远航,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幸福的场所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课堂学习的刚刚结束;一;一;伴随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