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23079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童之歌》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牧童之歌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向莉学校吕河镇中心学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四句体歌曲。作曲家将生动活泼的节奏与浓郁的哈萨克民歌音调巧妙的结合,刻画出哈萨克族牧童天真活泼、勇敢豪放的性格特征。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也比较喜欢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迷人的画面、动听的旋律、热情的舞蹈,让学生在不断感受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积淀音乐情感,进而准确动情地学唱、表演歌曲。教学目标1、用欢乐轻快的歌声演唱牧童之歌,表现哈萨克族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草原下放牧时的喜悦心情。2、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学重点用欢乐、轻快的歌声并采用速度的变化,充分表

2、现小牧民的喜悦心情。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兴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听娃哈哈音乐跳进教室) 师:欢迎同学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谁知道现在老师弹唱的歌曲是由哪个地方的音乐改编而来的? 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生畅所欲言: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 (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是个小百科!瞧你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你能不能来表演一下?你真行!) 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走进新疆。 (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 谁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你所看到的

3、新疆?(生:天山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学生畅所欲言,了解藏族。这首歌曲中的牧童生活在美丽的天山脚下, 欣赏天山美景。 天山是一座着名的雪山,山顶上的天池更闻名于世,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 山下的草 原,抚育了牧民,滋润了美丽的草原。 (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入意境,感受哈萨克族的风土人情二、节奏练习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闭上眼 睛,听!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x x x.x| x x x.x | 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 师: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

4、匹悠闲自在的小马,小马它跑起来可有节奏 ,你听出来了吗?你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 小马的跑步声吗?(2-3个学生模仿马蹄声节奏)x x x.x| x x x.x |师:跟老师读一读。谁能告诉我第几个音读的最长?第几个音读的最短吗?生:师:说的对不对呢?来听听小马的评价。小马:第三个x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浮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记住了哦!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马跑步的声音(连续读4遍)模仿的真好!大家想想看,小马从遥远的天山向我们跑来,它的声音会越来越(大),音乐上称为强。当小马向远方跑去呢,声音会越来越弱。下面,听老师来表现一下,小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马蹄声的变化

5、。x x x xx x x x(2遍)你们也想来试试吗?生:读2遍。(看老师手势)师:太棒了!那谁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呢,最好能加上刚才学习的节奏!(1-2学生)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不太会,老师及时引导拉缰绳甩马鞭等动作 模仿得真好 ,老师把你们的动作综合一下,(师综合学生动作并表演)大家一起来试试。 如果配上音乐旋律那就更好了,看老师的。 x x x.x| x x x.x |(用啦来慢慢摸唱旋律,加以手上拉缰绳甩马鞭的动作) 你们也来试试!(师生一起表演) 和老师一起去草原上骑马吧!播放牧童之歌歌曲1. 学生聆听节奏,练习打节奏,出示重难点节奏。2. 用lv唱旋律。双响筒、

6、打击乐 器 用手还能选用那些乐器? 为歌曲伴奏,让 学生感受音乐课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怎样使他们在课堂中游戏活 动中活而不乱?必须能学会聆听,倾听别人。三 学唱歌曲 1. 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一听,说说你觉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演唱形式分别是怎样的?情绪:欢快 速度:中速 演唱形式:童声齐唱 好,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畅所欲言) 2. 师小结:是呀, 小牧童 天真可爱,英姿飒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多么

7、令人羡慕,多么让人向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着歌,扬起马鞭,在辽阔的草原快乐的奔驰?(生:想)那就赶快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3.出示歌谱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歌曲的歌谱,老师唱一句,你们跟一句。用说悄悄话的声音用lv来哼唱一遍,找出你唱不好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解决。解决高八度:注意66整整高了 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听老师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来唱。你们来试试! 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 (完整唱一遍)解决难点乐句 师: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 唱?ppt出示:(连续附点处)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

8、点。教师范唱912小节,加附点和不加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跟着老师再来唱一唱这一句!(生跟着一起唱)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复唱) 嗯,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完整地跟琴来唱一唱。配上音乐再来一遍。(牧童之歌伴奏)1 学生聆听歌曲。2.学唱旋律。1. 生填唱歌词,跟师唱。2. 带着快乐的心情演唱。再一次听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进一步得了解,进一步感受歌曲意境。 学唱旋律,巩固八度音程的唱法。巩固附点音符,

9、体会歌曲意境。四、表现与创作五、教学小结:1.师:你们动听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好想在辽阔的草原放声高歌。下面听听老师唱的在情绪和速度上与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范唱 (1)“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突出“慢慢地”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表现出那种舒展 (2) “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表现小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 (3)“唱上一首歌呀”稍慢 (4)“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引导学生回答:“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用稍快速度表现出小牧童放牧时快乐的心情。 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

10、的感受?(生答:歌曲更优美,更活泼,更可爱) 师小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会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跟音乐齐唱。2.分组表演。(1)打击乐伴奏师:天山的小牧童骑的是马,我们学过的哪种乐器可以模仿马蹄的声音?生:双向筒、响板师:谁想来试一试?生:伴奏(2)创编舞蹈师: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老师一起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吧!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

11、,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牧童之歌伴奏) 学生在牧童之歌 音乐中离开教室。1.学生表演唱。2.创编舞蹈。师范唱,学生感受首歌曲情绪。让学生更好地处理歌曲,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进一步创新,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歌曲。板书设计 牧童之歌 x x x xx x x x评价与反思牧童之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首民歌,旋律欢快、活泼,表现了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大草原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简短精练,可分为四个乐句,起、承、转、合。其中第二乐句第一小节“6”到“6”的八度跳进会形成演唱上的难点。特别是第三乐句连续四个小节附点节奏的运用,更容易形成节奏上的难点。所以,虽然这首

12、歌非常简短,但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歌曲的第二乐句第一小节,节奏拉宽,“6”到“6”的八度跳进,会给演唱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孩子找不准音。在这一点的教学中,我先是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运用柯尔达手势直观的向学生表现出音高的位置,遇到高音时提醒学生靠气息的支持把音唱上去,不能喊叫。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课堂教学问题,如:歌曲的细节处理还需加强。通过唱游的方法,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动态生成的难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仔细斟酌。学生演唱歌曲的第一乐句时,根据以往的语言习惯很容易将两个“慢”连起来,怎样引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慢”,并唱准第一个“慢”的一字多音呢?我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听辨比较自己唱的和老师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并分析第一个慢应该唱几个音,这样漫漫地引导学生唱会。后附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