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能的改变》.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722879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势能的改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势能的改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势能的改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势能的改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势能的改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势能的改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势能的改变》.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势能的改变教学设计 学校:黄南州中学 年级:高一 课题: 教师:冶忠福 2.2势能的改变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势能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难点: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1) 打桩机的重锤举高后从高处落下时,为什么能把水泥桩打进地里?(2)站在高处石头下面的人为什么感到害怕? 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由以上实例可以知道,物体处在一定高度时,就具有了一定的能量。当它从所处的高度落下时,这些能量就会以做功的方式释放出来。 师:问: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量呢?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探究:(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

3、自己手上,感觉 (2)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师生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所处高度和质量有关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多媒体展示教材上的图,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师: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生: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生:因为这两个问题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所以在研究重力做功问题上比较容易研究。师: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生l:第一个问题中WGmgh=mghl一mgh2生2:第二个问题中WG=mgcosa=mghmgh1一mgh2;,和第一个问题中所求出的

4、答案相同。师:我们大胆猜想一下,第三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生:可能是相等的。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生:力做功的路径是曲线。师: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生1(很为难):这是力在曲线上做功的情况,不容易研究。生2:我记得在第二节学习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时曾经接触过有关变力做功的问题。师(鼓励):说说看,解决的途径是什么?生2:曲线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一条曲线看作由很多小的直线组成,这样把每小段直线上重力做的功合起来就是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师(表扬):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根据这个同学的分析方法,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生:在第三种情况下重

5、力做的功和前两种情况中重力做的功相同。师: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生: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师: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师:假设所说“倾斜的直线”是个斜面,斜面是否光滑对计算“重力做的功”有影响吗?生: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或者说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二)重力势能师:重力做功具体的表达式是什么?生:WG=mgh1一mgh2,其中hl和h2表示物体所处位置的高度。 师:很好,可见物体的重力mg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师:怎样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

6、?生: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师: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进行定义?生:这是因为mgh这个物理量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师:重力势能的表达式是什么?用文字怎样叙述?生:Ep=mgh,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到的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师:重力势能是矢量还是标量?生:与所有的能量一样,重力势能也是标量。师:重力势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量一样,它们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符号是J。1 J=1 kg ms-2 m=1Nm(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师:有了重力势能的表达式,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可以写为W

7、G = mgh1-mgh2=Ep1 - Ep2 生:当物体由高处向低处运动时,重力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也就是WG0,Ep1Ep2;当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也就是WG0,EplEp2。(四)重力势能的变化师:(1)重力势能的变化又叫重力势能的增量(EP),指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末状态的重力势能Ep2与初状态的重力势能Ep1两者的差值,即EP Ep2Ep1 mgh2-mgh1(2)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师: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位置A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是h2的位置B.生:重力做功WG=mg(h1-h2)=mgh1-mgh

8、20重力势能的变化EP=mgh2-mgh10分析:物体下降时,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即WG0,EP1EP2;且WG=-EP,即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若物体由B上升到A:重力做功WG= -mg(h1-h2)=mgh2-mgh10重力势能的变化EP=mgh1-mgh20分析: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即WG0,EP1EP2,且WG=-EP,即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量的负值,即WG=-EP= EP1-EP2hh2h1AB(五)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1、参考平面(零势能面)的选择:(1)参考平面的选择是任意的,可视解决问题的方

9、便而定;(2)通常选择地面或物体运动时所达到的最低点为参考平面。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参考平面就是地面。 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即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指明参考平面的位置。 3、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具有相对性,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差值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即重力势能变化(差值)的绝对性。 4、重力势能的正负: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六

10、)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2、影响因素:物体的形变量和劲度系数 3、特点: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七)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师:想一想:重力势能跟重力做功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了重力,物体还有重力势能吗?生:没有!师:1、重力势能是地球与受重力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平常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2、 弹性势能是弹力装置与受弹力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七、巩固练习 质量0.5kg的小球,从桌面以上h1=1.2m的A点落到地面的B点,桌面高h2=0.8m请按要求填写下表(g=10m/s2)参考平面小球在A点重力势能小球在B点重

11、力势能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做功下落过程小球重力势能变化桌面6J-4J10J减少10J地面10J010J减少10J八、课堂小结(一)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高度差有关(二)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 表达式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四)重力势能是相对的 ,正负表示大小。 一般不加说明是以地面或题目中的最低点所在的平面作为零势能参考面。(五)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九、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十、板书设计: 2.2势能的改变(一)重力的功 与重力做功有关的因素:重力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大小与物体的路径无关(二)重力势

12、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和所处高度的乘积(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WG = mgh1-mgh2=Ep1 - Ep2 (四)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重力势能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五)重力势能的系统性 十一、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不多但是非常重要,关键是如何研究势能,以后有关势能的学习,都可以从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中得到借鉴。例如分子势能,弹性势能,特别是电势能的研究,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这节课一定要加以重视。对于势能的学习,应该紧紧抓住力做功和对应势能的变化展开。在这一节中,围绕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展开,知道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同具有的,这一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但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不变的。所有这些知识,学生可能一时掌握不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注意逐步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