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228049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25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体验.doc(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鸳鸯绣取凭君看,“乐”把金针度与人 在国家教育部新课程一级培训安徽省高级研训会议上的报告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李锦霞 很荣幸,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习体验。 一年多的高中语文课改的实施尝试,我们经历了不少的坎坎坷坷,也跨越了很多坑坑洼洼。成功与失败同在,甜头与苦头兼有。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把我们在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如实地奉献出来,供诸位专家和同仁指点赐教,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的汇报分为三个部分: 一、了解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 二、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体验和启迪 三、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

2、了解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 海南被划为课改试验区,还在学校组织学习有关新课改文件和理论的时候,面对着众说纷纭,已经习惯了老教材和老教法的我们,真是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课改到底改什么?于是乎“穿新鞋走老路”的不乏其人,“新瓶装旧酒”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演绎着,课改似乎与我们“遥不可及”。有人形象地把课改比作一列行驶的火车,理论是火车头,实践是火车厢,令人遗憾的是火车头与火车厢已经脱钩了。也有人把课改说成是水中月镜中花,但只可以尽心观赏,却无法触及,更无法成为现实。课改,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朦胧的面纱,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各种关于新课标的理论书籍发下来后,我们读着,认真地思

3、考着。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误解、偏见和困惑。主要是以下几种: 1、理论颇前瞻,实施是否太困难? 2、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打乱了,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什么? 3、实施高中新课程,会不会影响高考? 4、高中语文教材的改革跨度太大,个人的专业素质能不能跟上新课程备课施教的需求? 5、实施高中语文的选课制与学分制,会不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6、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不会影响正常的语文教学进度? 7、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模式有什么不同? 面对这些困惑,学校开始了全员各级培训。理论学习和培训一轮一轮地进行着。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开展“合成菜单、联灶推出、分餐经营、整体

4、运作”的个性化菜单式新课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一是落实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深入理解课程的目标、结构、管理、标准、实施、评价和保障条件,特别是掌握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发展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等;二是深刻领会本学科课程标准的性质、地位、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要求,研究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等;三是全面进行高中新教材、教法研究,包括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学习与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 就这样,带着刚学到而略有所悟的新课程理念,带着许多问题,我们开始了高中语文必修一模块的教学实践,边摸索、边实践、边反思、边提升。 (一)具体

5、了解由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构建的课程目标框架: 课改前高中语文同传统教学中的其他科目一样,其课程目标框架是奠基于“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论之上。课改后,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课程设计的思路而言,语文课程目标分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两大部分。就课程设计的框架而言,纵向线索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这是隐性线索;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线索。两条线索纵横交错,贯穿于整个目标体系中,使语文课程目标体系显得严谨、完整,一改过去语文课程在“量(数量和质量)度(难易度)序(先后顺序)位(科学的定位

6、)”模糊不清的状况,也初步改变了我们对高中语文新课程“雾里看花”,总是看不懂的状态。通过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五个方面的提高: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由目标而悟: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体验生活的过程,要在该过程中悟出方法。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一些新想法、新思路就开始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设想和设计中。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意: 语文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一定要具体、清晰、明确。 “三维”目标的表述要有机结合。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一篇课文醉翁亭记在课改前后的教学目

7、标的表述方式: 课改前: 知识教学点:正确理解稳中的难词难句。 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成的优美意境。 德育渗透点: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忱。 从教学目标陈述的角度来看,首先这个案例主要的问题是行为的主体含混不清,既有教师又有学生;其次分类不准确,知识点与能力点的分类有问题

8、:如背诵属于识记,放在能力训练点不合理;第三,目标不太具体,无法检测也容易落空。 课改后: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 反复阅读课文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 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学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 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 本案例教学目标设计言简意赅,行为主体明确学生;要求非常具体明确,分类清楚:属于认知领域,属于情感领域,是技能领域。过程方法融入其中,如表述中的“看注释后”、“反复阅读课文后”实际上就是一种方法和过程。 (二)了解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1.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必

9、修课教科书的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编为一册。每个模块设置六个单元,其中阅读四个单元,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 提出基础性、均衡性也就意味着:每个高中生必须在这两方面达到标准,该学的课程不能少,该达到的能力、知识标准不可放低。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无论学理还是学文都要达到这个标准,即使进入大专或高职或毕业后踏入社会,

10、也要达到这个标准;能说会写,既能充分利用语文这一工具进行交际,又能利用它进行深造(无论学理还是学文),都能有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和健全、和谐的人格,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2.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选修课采取的是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系列架构,系列中的专题又是以文选的形式来呈现的,并且以作品的赏析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个板块。(1)1、2“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主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增加个人文化底蕴;(2)3、4“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学应用”系列,偏重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3)5、“文化论著”系列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它们有

11、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 3、正确处理必修与选修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阶段目标、教学方法有同有异。“同”,就是在共同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那么“异”在哪里呢?异在 必修课更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而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 必修课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通

12、过学习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选修课更看重学生在选择后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以及更鲜明的自主性; 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体现在一课书、一节、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内容中,而选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则更显得独立完整,往往贯穿于一册书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长效的课题或案例研究中,研究性学习的程度更高,成分更重; 必修课教学追求的效益相对局部,教师具有中观性的教材解读便可胜任教学,而选修课教学更强调教师具有教育理念的通透,对教材体系的高屋建瓴,对知识掌握的广博程度,在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上的厚积薄发,收放自如;既追求深,也追求广;通过让学生研究性地学,继而体现研究性地教。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

13、成的关系,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充其量是一种平庸的“训练”。所以两者决不能偏废。这些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践操作时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如果说新课程标准下的必修课和以往的课程没有太大区别的话(至少在形式上不会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选修课却颠覆了几十年来的语文教材、语文教法和语文学法,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是对教育现实的一次严峻的挑战。随着新教材的出版,随后遇到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如何处理选修课的问题。 (三)了解教材的编排体例、意图。不少教师没有深

14、入而透彻地解读教材,仍然按照教传统教材时积累的老经验、老习惯来从事选修课教学。 比如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约而同地把它放在高一语文的第一课,显然是有所期待。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年龄,与毛泽东他们的时代相比,我们的学生究竟却少了一些什么?如果让同学们在整体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们可用现场讨论的形式,先分组让每个同学有发言机会,后由各组推荐最优者全班展示,教师欣赏、引导、调剂。可用随笔形式,将自己的想法以书面表达出来,教师评点展示,促进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以人教版语文选修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该教材“诗歌之部”第三单元的标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材在“欣赏指导”栏目里所提示的学习要求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在“指导”中,教材要求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等方面”,“把重点放在对作品的句中节拍、句末韵脚和章节间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