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知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20848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符号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数学符号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数学符号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数学符号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数学符号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符号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符号知识.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号和减号 加减运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 ,且载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古埃及的阿默斯纸草书就载有加号(Sign for Addition)及减号( Sign for Subtraction):向右走的两条腿“”是加号,而向左走的两条腿“”是减号。后者于莫斯科纸 草书中则表示“平方”。 古希腊的丢番图以两数并列表示相加,偶 然亦以一斜线“”及曲线“”分别作加号和减号使用。古印度人一般不用加号,只有在 公元三世纪的巴赫沙里(Bakhshali)残简中以“yu”作加及“”作减。 中国古代因注重以工具计算,一般运算全 在算筹或算盘上进行,只记录其结果,因此并无采用甚么数学符号,记录时用文字表

2、达运算 。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两数并列作加而以一特别符号“gs”作减号。 法国人许凯(1484)、意大利人帕乔利(1494)及十六世纪大多数学家都以拉丁词语plus(加)与minus (减)之首字母分别作加号(或p)和减号( 或m)。 十五世纪后廿年之德国人是最早使用现代 的加号“”与减号“”。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图书馆所保存之手稿卷c.80(1486)中便正式使用了“”、 “”号。而最先于印刷的书内使用加号“”与减号“” 的是捷克人维德曼(1489)。 从十五世纪末至整个十六世纪,意大利人 仍以及作加减号。到了1608年,德国人克拉维乌斯于罗马出版的代数一书内采用了“”“”

3、号,意大利人才开始采用这两符号,但到卡瓦列里时代已很纯熟。 此外,英国首个使用这两符号(1557)的是雷 科德,而荷兰则于1637年由胡克引入这两符号,同时亦传入其它欧洲大陆国家,后渐流行于 全世界。 乘号乘法(Multiplication)亦是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且出现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中。 中国古人及古希腊的丢番图都不用乘号(Signs of multiplication) ,但后者则以两数并列表示相乘(与加法相同)。印度的巴赫沙里残简中,把数排成表示;排成 表示xx施蒂费尔于1545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内以大写字母M 及D分别表示乘和除。斯蒂文于1634年出版的书内亦采用 了这符号,他

4、以表示现在的3xyz2。这儿的sec 及ter分别表示第二、三个未知数。 韦达(1591)以AinB作为A与B的乘积。一些十五世纪的手稿及印刷品仍以并列表示相乘,如6x,5x2等,但必须有 字母才行,因5表示5+而非5x,这记法至今还沿用着。 西方称“为圣安德鲁斜十字(St. Andrews cross)(因安德鲁为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传说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这 名称与数学全无关系。十六世纪出版的一些数学书就有采用这号,但开首并非现代用法,而是以它表示两个独立的 乘法运算,如以表示现在的315172x174715 及395903x295448两个乘法。 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

5、(clavis mathematicae) 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 ,沿用至今。莱布尼茨于1698年7月29日给伯努利的一封信内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母相混 淆。后来以“”表示乘法的用法亦相当流行,现今欧洲大陆派(德、法、苏等国)规定以“”作乘号。其它国家则以“” 作乘号,“”为小数点。而我国则规定以“”或“”作乘号都可,一般于字母或括号前的乘号可略去除号1544年,施蒂费尔于其出版的整数算术(Arithmetica integra) 中以一个或一对括号作除号(Signs for division),如以 8)24或8)24(表示248;奥特雷德则以a

6、)b(c表示ba=c;马洪(1701年)则以D)A+B-C表示(A+B-C)D。至1545年, 施蒂费尔又改以大写德文字母D表示除(Division),其后,斯蒂文亦采用了这符号,他以表示,而戈里马德(1751年)则以反写字母表示除,如124=3及a2b2a2。另外,昆尼亚于1790年出版的数学原理中,以平放的 小写字母表示除。 现今之除号“”称为雷恩记号(Rahns notation),是瑞士人雷恩于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引用为除号。至 1668年,他这本书之英译版面世,这记号亦得以流行,沿用至今。 此外,莱布尼兹于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Dissertatio de arte com

7、binatoria” 内首以冒号“:”表示除,后亦渐通用, 至今仍采用。 等号相等(equal)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等 号(Sign of Equality)之出现与方程有关,数学于萌芽 时期已有了方程的记载,因此亦有了表示相等关系的方法。 “方程”的概念早于中国古代已出现,但它是 以“列表”(算筹布列)的方法解之,并不需等号,而书写时则以汉字“等”或“等于”表示。阿默斯纸草书 中以“”表示相等;丢番图则以“”或间中以“”为等号;巴赫沙里残简中以相当于pha 的字母为等号;到了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表示相等;雷格蒙塔努斯则以水平 之破折号“”为等号,如 表示x2+3x=30;帕

8、乔利亦以破折号为等号,但 较长且记于数字之下,如表示 x2-y2=36。 雷科德于1557年出版的砺智石一书中 ,首次采用现今通用之等号“”,因此这符号亦称为雷科德符号(Recordes sign)。不过,这符号之 推广很缓慢,其后的著名人物如开普勒、伽里略与费马等人常以文字或缩写语如aequals, aeqantar, ae, esgale 等表示相等;1637年,笛卡儿还以“” 表示现代“”号之意,而以“”为等号。直至十七世纪末期,以“”为等号才被人们所接受 ,并渐得通用。 不等号不等号(Sign of inequality)是用以表示两个量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现在常用的有“”(不等号)

9、、“ ”(大于号)及“”(小于号)。 年,在法国数学家日纳尔的代数教程里,用 “ff”代表大于,以及用“”代表小于 。 年,英国著名的代数学家哈里奥特()在其出版的数学著作中,首先创用了“ ”(大于号)及“”(小于号),但未被实时采用。同时期的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亦发 明了以“”表示大于,以“”表示小于的符号,这种符号,至十八世纪仍被采用。 至近代,“”及“”分别表示大于及小于的符号,逐渐被统一及广泛采用。并以“”“”及“”来表示为大于、小于及等于的否定号。 “大于”和“小于”符号英国人哈里奥特于1631年开始采用现今通 用之“大于”号及“小于”号,但并未为当时数学界所接受。直至百多年后才渐

10、成标准 之应用符号。 1655年沃利斯曾以表示“等于或大于” ,到了1670年,他以及分别表示“等于或大于”和“等于或小于”。据哥德巴赫于1734 年1月写给欧拉的一封信所述,现今通用之 和符号为一法国人布盖(1698-1758) 所首先采用。然后逐渐流行。 庞加莱与波莱尔于1901年引入符号(远大于),很快为数学界所接受,沿用至今。 括号括号bracket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括号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 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

11、15401603首先采用,而大括号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始在世界通用。分数符号分数分别产生于测量及计算过程中。在测量过程中,它是整体或一个单位的一部份;而在计算过程中,当两个 数(整数)相除而除不尽的时候,便得到分数。 其实很早已有分数的产生,各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也记载有关分数的知识。古埃及人巴比伦人亦已有分数记号, 至于古希腊人则用L表示 ,例如:L=1, L=2,及 L=3等。至于在数字的右上角加一撇点,便表示该数分之一。 至于中国,很早就已采用了分数,世上最早的分数研究出现于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中,有系统的讨 论了分数及其运算

12、。(九章算术方田章大广田术指出:分母各乘其余,分子从之。这正式的给出 了分母与分子的概念)。而古代中国的分数记数法,分别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汉字记法,与现在的汉字记数法一样 :分之;而另一种是筹算记法: 用筹算来计算除法时,当中的商在上,实(即被除数)列在中间,而法(即除数)在下,完成整 个除法时,中间的实可能会有余数,如图所示,即表示分数。在公元3世纪,中国人就用了 这种记法来表示分数了。 古印度人的分数记法与中国的筹算记法是很相似的,例如。 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海塞尔最先采用分数线。他以来表示。而斐波那契是最早把分数线引入欧洲的人。至15世纪后, 才被逐渐形成现代的分数算法。在1530年

13、,德国人鲁多尔夫在计算+ 的时候,以计算得 ,到后来才逐渐的采用现在的分数形式。 1845年,德摩根在他的一篇文章函数计算( The Calculus of Functions)中提出以斜线/来表示 分数线。由于把分数以a/b来表示,有利于印刷排版,故现在有些印刷书籍也有采用这种 斜线/分数符号。 比例号比例号(sign of proportion)是用来表示比例关系的记号,现代常用的比例号“:”是由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 ()所创立的。而这样的比例号亦曾出现于年法国人克雷罗()所出版的书内。 小数符号 中国是最早采用小数的国家。早于三世纪,刘徽注九章算术的时候,已指出在开方不尽的情况下,可以

14、十进分数(小数)表示。在元朝刘瑾(约1300年)所著的律吕成书中更把现今的106368.6312之小数部分降低一行来记,可谓是世界最早之小数表达法。 除中国外,较早采用小数的便是阿拉伯人卡西。他以十进分数(小数)计算出的17位有效数值。 至于欧洲,法国人佩洛斯于1492年,首次在他出版之算术书中以点“”表示小数。但他的原意是:于两数相除时,若除数为10的倍数,如123456600,先以点把末两位数分开再除以6,即1234.566,这样虽是为了方便除法,不过已确有小数之意。 到了1585年,比利时人斯蒂文首次明确地阐述小数的理论,他把32.57记作或而首个如现代般明确地以“”表示小数的人则是克拉

15、维乌斯。他于1593年在自己的数学著作中以46.5表示46 1/2=46 5/10。这表示法很快就为人所接受,但具体之用法还有很大差别。如1603年拜尔以表示现在的8.00798以表示现在的14.00003761,以或表示123.459872。 纳皮尔于1617年更明确地采用现代小数符号,如以25.803表示25 803/1000,后来这用法日渐普遍。四十年后,荷兰人斯霍滕明确地以“,”(逗号)作小数点。他分别记58.5及638.32为58,5及638,32,及后除掉表示的最后之位数、等,且日渐通用,而其它用法也一直有用。直至十九世纪未,还有以 等表示2.5。 现代小数点的使用大体可分为欧洲大陆派(德、法、苏等国)及英美派两大派系。前者以“,作小数点,“”作乘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