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205870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语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广东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下)高二级模块考试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0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卷上。21-9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10-20题为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能自行

2、改动题目序号。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考生自己保留试卷,只收答题卷(含作文),每一位学生的答题卷共两张,按第1页+第2页(即作文)顺序一起收。】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给(j)予 档(dn)案 铁腕(wn) 溯(so)源 B.倒戈() 惩(chn)办 通缉(j) 记(j)载 C.疹(zhn)子 竹簟(din) 田塍(chn) 熨(y)帖 D.震慑(sh) 酗(xing)酒 缄(xin)默 笨拙(zhu)2.下列各句中,有且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张作霖看来,正好给他一个敢

3、于冒天下之大不违,以展示自己铁婉的机会。B.我喜欢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C.袁隆平所从事的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缓慢,但他无怨无诲,不急不燥,心无旁鹜地继续他的事业。D.贝多芬最丰满的灵感,就当在这种时而热爱、时而娇傲地反抗的轮回中去探寻根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ks5uA.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B.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C.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D.在2012年高考中,广州市涌现了

4、大量理科总分66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我校31名同学忝列其中。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如要从事会计类职业,必须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B林小云在学校有“心算第一人”的美誉,有人说这是训练的结果,也有人说她的速算能力其实可以从家庭遗传的角度得以解释。C如果想刻画一种语言具有什么特征,拿另一种语言来跟它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很好地发现并感受语言的差异。D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沈从文

5、,原名沈岳焕,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B.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他的著名论文之一。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0年的历史。D.马钧传的作者是陈寿,该文选自三国志,所写的马钧擅长发明创造和革新机械。二、本大题7小题,共3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

6、肯可,独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ks5u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酇侯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

7、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日:“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

8、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 (本文有删节)【注】蛮蜑(dn):南方少数民族名。酇(cu)侯:汉萧何的爵号。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 家:定居。 B.君行坏堰 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符合、适合。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B. 至君特选以材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以金笼进上 C. 瓮满辄出而焚之 D. 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君子

9、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 堰成,岁谷大丰 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 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A B C.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10.将下列出自传记选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0、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4分)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4分)11阅读下面这两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7分)房兵曹胡马病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坐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注: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公元740年或741年),诗人当时在河北、山东一带漫游。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当时诗人流落秦州。ks5u(1)请简要说说杜甫这两首诗所刻画的马的异同

11、。(3分)ks5u(2)房兵曹胡马和病马的主题、风格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2)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3) ,云归而岩穴暝, ,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三、本大题5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李大钊被捕后,表现出了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无私无畏的英勇气概,他“态度甚从容,毫不惊慌”,“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

12、气概”;“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他“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他的这种无私无畏,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和对中华民族一定会独立,社会主义一定会在中国实现的信心,也来自他对人生的透彻看法。在他看来,一个人的生命不过是宇宙那川流不息的大实在和那宇宙无限的青春的一部分。他在1920年写下的一篇散文中说道: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即相交替),才成无死无终的大生命,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的现象。对于自然的现象的“生”,既不

13、感什么可以恐怖;那么,对于自然的现象的“死”, 也不应该感什么可以恐怖。我们直可以断定死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怖的。死既与生同是自然的现象,那么死如果是可悲哀的,生也是可悲哀的;死如采是有痛苦的,生也是有痛苦的。生死相较,没有多大的区别。他认为,人的乐生怕死,是由于有一种“依恋”的“惰性”:由旧居迁到新居,总不免留恋故居,其实新居未必比旧居有什么不好;“冬天早起,临行冷水浴,望见冷水总觉得有些战栗。跳入其中,沐浴顷刻,也还有一种的佳境。出浴后,更觉得严寒的空气与春风一样和暖。人对于死依恋生,也是一样的心理。”13文中说,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

14、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如何理解李大钊对亲人的这些做法?(4分)14从所选文段内容来看,作者是怎样巧妙地选取和使用材料来塑造传主的形象的?(6分)(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517题。(15分)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牟宗三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碚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