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18657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9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总结范文.docx(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动物总结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用动物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养的形质和目标不同。2、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成度,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3H、突变系-裸鼠、杂交群-F1、封闭群-昆明小鼠3、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内容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标准化;实验动物饲料营养标准化;4、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具

2、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的动物。5、医药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原则(1)选择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2)选择遗传背景明确,得到良好微生物控制,具有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LA;(3)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LA;(4)选择靶器官效应好的LA;(5)选择科研、检定及生产中传统使用的LA;(6)选择具有特殊反应性的实验动物品种(系)。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相同基因类型动物指所有个体的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动物。主要指近交系动物,其中包括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重组近交系和杂交一代动物。2、不同基因类型动物指所有个体的遗传背景具有较大差异的实验动物,主要是指封闭

3、群。3、品种、品系具备的条件A.相似的外貌特征;B.独特的生物学特性;C.稳定的遗传性能;D.共同的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4、近交系指至少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且近交系数达96以上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遗传群体。特征基因纯合性;同基因性;遗传稳定性;可识别性;表现型一致性;个体性;资料的可查性;国际分布的广泛性。5、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生物个体的生活力、生产性能、群体均值、抗病力、适应环境能力等都减退的现象。原因(1)有害隐性基因的暴露;(2)多基因控制性状平衡被破坏。控制方法(1)控制近交系数F;(2)严格淘汰。6、

4、特殊类型的近交系A.同源突变近交系指某个近交系的某个指明位点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亚系,它与原近交系的区别只是突变位点的基因不同而已(如裸鼠)。B.同源导入近交系指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到某个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该近交系与原来近交系只是一个很小染色体片断上的基因不同。C.重组近交系由两个高度无关的近交系杂交产生F2代后,再从F2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连续进行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个近交系列动物。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特点具有其双亲品系的特征;具有重组后一组内和每个重组近交系的特征,并具有新的多态性基因位点;和近交系一

5、样具有极高的纯合性。D.杂交一代(又称F1代):用2个基因型不同的近交系动物相互交配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为F1代动物。(杂交F1代动物不是一个品种或品系,因为它不具有育种功能)。特点具有遗传和表型一致性;基因型一致;与近交系相比具有杂交优势;国际分布广泛;F1代动物品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2个亲代。7、封闭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的方式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群体。特点A.封闭群动物避免了近亲交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B.封闭群动物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C.封闭群动物中存在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通常可导致动物某些方-1-面的异常;D.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组成具

6、有很高的杂合性;E.封闭群动物因其携带大量的隐性有害基因,可用于估计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1、按微生物学标准分级(4级五种)国际分三级(普通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我国分四级(清洁动物)。普通级动物指饲养在普通环境中,在微生物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悉生动物GN指在

7、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2、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引起实验动物的疾病和死忙;干扰动物实验结果;人兽共患病;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3、主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5和烈性传染病的临床症状2流行性出血热EHF:人感染表现高热、低血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五期临床特征;实验大鼠和野鼠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无病理变化。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鼠出现症状与毒株、鼠龄、品系和感染途径有关,可表现为大脑型、内脏型和发育不良型,但一般为隐性感染;人感染后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或脑膜炎,预后良好。狂犬病狂暴型可分三个时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麻痹型全身肌肉麻痹,始见于头部肌肉,表现吞咽困难,随后四肢麻痹,最终全身麻

8、痹而死亡;病理学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和神经炎。猴B病毒病猴感染B病毒后,初期在舌表面和口腔粘膜与皮肤交界的唇缘有疱疹,最后形成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坏死痂皮,7-14天自愈,不留疤痕;人感染后症状非常严重,主要呈上行性脊髓炎或脑脊髓炎,死亡率高。结核TB猴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见咳嗽、消瘦,呼吸困难,听诊有音,体温升高不明显,X线检查可见明显的结核阴影;淋巴结肿大、脾和肝肿大,形成弥散性的黄白色干酪样病灶;皮肤可出现结核性结节,有渗出物。鼠痘急性致死型多见于初次发病的鼠群,患鼠于4-12小时死亡;病理变化可见肝坏死严重,脾、肠也有坏死灶。亚急性型-慢性经过型出现皮疹,溃烂、坏死,以四肢、头尾

9、最为严重。无症状耐过型动物外观健康无病变,但在小鼠体内有病毒增殖。兔出血症RHD急性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有时鼻腔流出血性分泌物。亚急性型食欲骤减,体温高达41以上,呼吸困难,鼻腔流出血性分泌物。慢性型一般发生在流行的后期,病兔精神欠佳,病程较长,最后衰弱而死或耐过而恢复,成为带毒者。1、实验动物环境指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繁殖交配、实验处理等赖以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气候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2、根据微生物控制程度的不同将动物设施分为三类普通(开放)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该设施内空气与外界环境相通,

10、但有必要的防野鼠、蚊蝇设施。屏障环境适用于饲育清洁级及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动物;进入系统的空气应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空气的洁净度达到万级;进入设备的动物、饲料、水、垫料、实验用品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人员须经淋浴、更换灭菌服方可进入室内。隔离环境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外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与内环境的一致;该设施适用于饲育SPF、悉生及无菌动物。3、感染动物实验设施生物危害程度分级(四级)危害等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

11、物致病的生物因子。-2-危害等级II(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危害等级III(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传染性不强,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危害等级IV(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在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4、人员、物品进入屏障设施的流程人员更衣-淋浴-更灭菌衣-洁净走廊-动物实验室-污染走廊-洗消室-更衣-外部。物品双扉高压蒸汽灭菌器-带紫外线消毒的传递窗-盛满消毒液的不锈钢渡槽。动物引入的动物应为相同的等级;引进的动物需有明确的动物品种/系、性别、数量、出生日期和质量合格证及遗传背

12、景资料等;动物到达后应先检查运输盒的密封材料的完整性;验收后,按以下顺序将动物传入动物(专用包装盒)传递窗检疫室清洁走廊饲育室或实验室(实验后或生产供应)(经包装)污染走廊外部。5、实验动物环境空气洁净度要求普通环境(无)、屏障环境(1万)、亚屏障环境(10万)、隔离环境(100)1、营养素:指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命而从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2、营养需要为满足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和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根据动物的品种、年龄及生理状态将其营养需要分为生长、繁殖和维持三种。3、饲料常用消毒法干热法(80100烘烤,营养成分损失多)、高温高压法(12160/0Kg/cm2/15min,营养成

13、分损失少,但维生素破坏多)、Co照射法(营养成分损失少,费用高)。在饲料学中,赖氨酸被称为第一限制性AA,蛋氨酸则被称为第二限制性AA。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属于啮齿类动物的有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属于食草类动物的有豚鼠、兔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的有豚鼠、猴子无胆囊的有大鼠、中国地鼠有颊囊的有地鼠、猴子刺激性排卵的是兔1、小鼠生物学特性(1)全身被毛,面部尖突,尾部被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2)体型小,生长快,易于饲养管理;(3)性情温驯,胆小怕惊,对外界反应敏感;(4)成熟早,繁殖力强一般雌鼠在3545日龄、雄鼠在4560日龄性成熟;一般每胎产仔数615只,1年产仔胎数610胎;寿命23年;

14、(5)喜欢光线较暗的安静环境,昼伏夜出;(6)喜群居并喜啃咬。【A.小鼠的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B.小鼠灌胃给药的剂量一般不超过0ml;C.成年雌鼠交配后阴道口有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开始的标志;D.小鼠为全年多发情动物,发情周期可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休息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阴道黏膜均发生典型变化,通过阴道涂片可判断处于哪个阶段】2、小鼠的应用(1)药物研究;(2)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学研究;(3)肿瘤学研究;(4)遗传学研究;(5)免疫学研究;(6)其他3、大鼠生物学特性(1)外貌与小鼠相似,但体型较大,尾上覆有短

15、毛和环状角质鳞片;(2)昼伏夜动,杂食;(3)性情较凶猛,尤其是哺乳期容易咬人,成年大鼠抗病力较强;(4)对空气中的灰尘、氨、硫化氢极为敏感;(5)对噪音敏感;(6)对营养缺乏非常敏感;(7)对湿度要求严格,如湿度低于40%时,易发生环尾病;(8)肝切除6070后可再生,无胆囊,不能呕吐。4、大鼠的应用(1)大鼠是肥胖研究的模型动物;(2)大鼠是高血压研究的模型动物;(3)大鼠是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模型动物;(4)药物研究。5、豚鼠生物学特性(1)豚鼠体形短粗,无尾,四肢较短,耳壳较薄,上唇分裂;(2)性情温顺,-3-胆小易惊,喜群居和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听觉较发达;(3)对抗生素极为敏感;(4)牙齿能终生生长;(5)出生被毛。6、豚鼠的应用(1)免疫学研究;(2)微生物感染试验;(3)局部皮肤毒物作用的实验;(4)药物研究;(5)耳科研究(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