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184546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 作者:城北小学 徐华丽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467 更新时间:2008-2-6 文章录入:admin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内容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还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实验中,我们也都在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教学。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就是要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产生思考,进行积极的反思只有引领孩子在他们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才能产生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

2、,进而无痕地化为道德行为。【关键词】活动 活动化 品德与生活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现象一: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对孩子说应该怎样做时,有的孩子答应得特别快,甚至对答如流地连带出一串道理,仿佛是他在教育你了。可等下次事情发生了,他还照样错。要是换成倔强的孩子,师长讲了一箩筐道理,可孩子偏不信,还对你发脾气。现象二:在美国人怎样做家长一书中讲到,一个冬天,小女孩莱斯丽坚持要穿短裤出去玩,妈妈亲切地说:“亲爱的,你去吧。”没多久,女儿哆哆嗦嗦地回来,一边还在抱怨

3、天太冷。从此,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分析:现象一中师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不是换到孩子的一套空道理就是受到孩子的反抗。孩子既缺乏控制力,也不信大人说的道理。而现象二中,母亲与孩子间,无虚假,无争吵,无愤怒,无眼泪,却让问题迎刃而解。关键在于孩子已切身体验到了:她执拗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而且她也下不为例。早在200多年前,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就说过: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一小时劳动所得来的东西,胜于一日的讲解。这一小时的活动体验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多深的印记啊!尽管课堂的时间、空间不像现实生活那样广阔,但是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学

4、的实效。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有别,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与修改意见,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发展自己的主观评判能力。(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就是要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5、。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也只有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这种交往、并在活动环节中充分实现了这种交往,才能算活动到了位,否则就让人感到是蜻蜓点水。现在课堂教学提倡“多打井,少挖坑”。打井是要出水出效益的,挖坑是徒劳而无益的。具体到品德与生活课而言就是多开展能有效引起交流、反思,教育目的到位的活动,少一些形式花俏但目标不明的活动。因此,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际的教学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活动化进行研究。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不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目标有针对。全面、正确地把握活动目标,是组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目标是学生在学习

6、活动之后应达到的最低或平均要求。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管理、评价的价值及具体的指导意义。老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是为内容和目标服务的。如果目的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哪怕是再好的活动,也要忍痛割爱。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前一定要准确、全面地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选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

7、行为习惯,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1、整体把握,准确定位目标。品德课程的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了螺旋上升的学习内容框架。如 品德与生活一上第二单元我的新生活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的内容,通过对班级人数的统计、认识老师同学,建立对班级的认同感,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引领孩子们积极愉快地生活,较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品德课程还关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如教学大师成才的故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大师和他(她)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的故事;尝试通过大师的成长经理,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激发儿童崇敬大师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

8、在一起,成了学生生命整体投入的过程。2、有效引领,正确把握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目标,以明确的目标贯穿全程,平等地与孩子们进行对话沟通、意见交换、经验分享,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引领大家向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成长。如我们在教学让我自己来吧这节课时,整节课都洋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全员参与意识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切实得到了培养。教学你真棒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合理地重组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感受赞美给人带来的强大力量,引领着学生深入地进行道德学习。3、方法多样,切实达成目标。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

9、手段和载体。学习真快乐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欣赏中体验快乐,在回忆中享受快乐,快乐充溢着整个课堂;我有一个新的家一课,以富有童趣的“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来引导孩子回忆新家中的快乐,引发愉悦的情绪体验;我们共庆六一节用表演活动使大家亲身体会节日的快乐;我们的社区利用对社区的走访,加深了学生对社会机构的了解,知道这些机构是实实在在地在为大家提供服务与帮助,此后通过故事的学习,体会为社会服务人人有责的道理,并愿意展开行动。这些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适的活动方式,注重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引导,真正提高了教学实效。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活动内容有生命。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10、,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课堂中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材只是一个范例,教师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原有的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1链接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学生生活是最鲜活,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在教我的爸爸妈妈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为

11、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童创设条件和机会。一上课,我就说:“大家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看动画片,好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大声说:“好!”于是,我就播放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我就问:“你的家是怎样的?你和家人有大头儿子一家这样高兴的事吗?”学生的情感已被激起,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起了自己的一家。有的拿出全家福,说:“我的爸爸长得黑黑的,矮矮的,是在法院工作的;我的妈妈相反,长得白白的,瘦瘦的,也是老师。你们看,我长得跟谁比较像?(生笑:像妈妈!)答对了!” 有的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家人星期天经常去小山公园爬山。上次,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最先爬到山顶,我还赢了呢!

12、” 有的说:“我家有五口人,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是外公、外婆在照顾我。我做完作业经常给他们捶背,还和外公下棋,外公、外婆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在此活动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认可。在体验、畅谈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2走进生活,引领学生参与活动。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他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真情实感。而这种对生活产生的真实情感是我

13、们教师无法通过自己美丽的言辞强加给学生的。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真心参与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快乐的春游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课文教学与春游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春游前引导学生搜集春天的古诗、春天的歌;春游时,带领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组织“春天的歌”朗诵会;春游后进行“把春天留住”作品展等。又如,在教学和小树一起长大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学校附近的小山坡上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并在课余组织学生为小树浇水,观察小树的成长。把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净化心灵。3反思生活,强化学生参与活动。

14、我在教学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谈到分工合作做值日时,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组里有的同学做值日时偷懒,工作没有做好就被爸爸妈妈接走了。有的孩子还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这是一年级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于是,我趁机设计了“真情对对碰”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先问学生:我们都是一家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你们组里有不完成值日工作就回家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想:这反正不是我的任务,我才不管呢?你有没有把同学未成的任务认真完成了再回家呢?这一问,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看

15、来这触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了,因为孩子们在有同学未完成工作就回家的情况下,大多是很不情愿继续做值日的。)接着,我又问:小朋友没有完成值日工作就回家是不对的,而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于是,小朋友又七嘴八舌地开了。有的说:如果有同学未成值日工作就回家了,我们可以先把他的工作完成,等第二天再跟他说“教室就是我们的家”的道理;也有的说,他会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每天的工作必须做完了才能回家,您不能为了赶时间而让您的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在讨论明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把刚才的情景排成一个生活小品,通过小品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工作的情感。三、 主

16、动参与,乐在其中活动形式要多样。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品德与生活课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避免以往学科教学中重传授、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倾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体验,确实保证儿童通过积积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获得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1课前准备活动,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我不认为“儿童的心灵像一张白纸”,每个人,当然包括每个小孩都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学校的学习,尤其是课堂上的知识只是占其极少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来源是广阔的。可以来源于长辈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可以来源于科技资讯;可以来源于报刊杂志;更可以来源于同伴的感染启发。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