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16274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__单元教学指导.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教学设计指导一、主题解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点阐述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在世界众多文明古国中,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精耕细琢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古代中国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如果按照社会发展形态的先后来叙述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势必头绪纷繁,占用大量篇幅。为了节省篇幅,减少头绪,同时,还为了揭示古代农耕经济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又对课程标准主题二的“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整合到本单元。教科书安排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六课。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具体来说,在“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统领下,要求大家掌握的基本内容有:(1)农业方面,首先要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来理清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3、情况;其次要掌握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特征及其影响,理解精耕细作概念及不同时期的突出成就,最后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方面,掌握三种基本的经营形态,结合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发展状况和典型成就去归纳和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3)商业方面,可以以时间为线,宏观上概括各阶段商业发展情况,再重点研究货币、城市两方面的问题,提炼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4)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要能够准确概述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特征及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掌握“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分析,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本单元展现了中国农耕经

4、济的基本概况,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点;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学习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明高度发达和近代走向衰落的根源。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建立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基础之上的,相对发达的农耕经济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基础。而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古代后期严重阻碍了中国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形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一

5、个世界文明古国,我国不仅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文明起源中心之一,农业发达,并以其精耕细作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而且手工业和商业也发达较早,取得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国情。一是当今现实生活中还存留着许多古代的东西,如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在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古代的铁犁牛耕至今在中西部甚至东部的农村地区还在使用。一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其根源往往要追溯到古代,比如阻碍经济改革的小农意识等。3、学习要点:通过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和特点、手工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商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以点带面、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古代中国

6、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农业领域,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主要指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所以要理清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土地制度的演变,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认识两个演变之间的联系。小农经济要掌握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特征及作用与局限,精耕细作技术则要掌握其概念及不同时期取得的突出成就,最后归纳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领域,掌握三种基本的经营形态,结合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发展状况和典型成就去归纳和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3)商业方面,可以以时间为线,从货币、商人、商品、城市等角度去归纳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提炼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一定时期的

7、历史条件分析当时商业发展的原因。(4)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要能够准确概述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特征及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掌握“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概念及严重影响,分析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4、突破重点:(1)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的概括第一,“精耕细作”是近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具体是指一个综合的技术体系。与西欧相比,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最为突出的特点。第二,同西欧国家相比,中国古代农业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小农经济比较发达。以上两个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最基本的特点。第三,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的概括

8、第一,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第二,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第三,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第四,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第五,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第六,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3)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的概括第一,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第二,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第三,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第四,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第五,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构成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两种主要经营形态,总的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萎

9、缩,后者不断发展壮大。(4)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发展缓慢,归根到底是受到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封建统治下,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2)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关卡众多;(4)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二、内容分析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 习 导 引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2家畜饲养业:二、借用牛耕和不断

10、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2生产技术的进步: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千耦其耘2自耕农经济【概念理解】 1.千耦其耘2.自然经济【疑难问题】1.自耕农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的条件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作为代表。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二、租佃关系的演变(一)人身依附关系的强烈田庄1演变:形成于东汉,发展与唐朝。2特点:(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租佃关系1产生

11、:战国2发展:汉代3租佃关系的普遍化明清时期【概念理解】1井田制周朝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周天子和诸侯等贵族所掌握的田地,称“公田”“大田”“籍田”等。公田全是土地肥沃,经过精心治理,成为路渠纵横交错、疆界整齐方正的井田。公田主要集中在都邑的周围,特别是王都和诸侯都城的近郊。西周井田制是以一百亩(合今31亩多)作为一个耕作单位的,称“一田”;而且约以一平方里土地定为“一井”(通常是由纵横相连的“九田”组成一井)。据说井上还有“通”“成”“终

12、”“同”“封”等单位,它们是十进制。这些井田都是由庶人,即奴隶耕种的。这些奴隶是在上级奴隶主贵族册封时,连同土地一起授给下级奴隶主贵族的。奴隶被分置在井田上,进行着强制性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农业奴隶在田间收获结束后,还必须为奴隶主贵族从事田猎、酿酒等劳作。他们的妻儿也是奴隶,要为奴隶主贵族终年从事蚕桑、纺织等艰苦劳动。奴隶主贵族与农业奴隶的居住区基本是分开的。奴隶主贵族居于邑中,农业奴隶则住在邑边的聚居区内。邑中居住的除奴隶主贵族外,还有平民和直接为奴隶主服务的家庭奴隶、工商业奴隶等。“田里不鬻”是井田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奴隶主贵族对于受封的土地,只有使用权,却无所有权,因此不能私自转让或买卖

13、,这就是“公田”之称的由来。受封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都必须向上级封主缴纳贡赋。贡赋额是受封公田实际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孟子所说的“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就是指西周的贡赋而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奴隶的垦殖能力逐步提高,奴隶主贵族为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役使奴隶大量开垦新地。因这种新地不在公田范围之内,故称“私田”,归奴隶主贵族私有,上级封主是不收贡赋的。西周中期以后,在王室力量衰微的情况下,“田里不鬻”的现象开始遭到破坏。尤其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牛耕和铁器的使用,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私田主人控制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为了增加收入,春秋后期,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

14、数目收税。这就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井田制逐渐瓦解。2均田制度 (1)目的:保证财政收入和征发徭役,巩固北魏的统治。(2)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采纳汉族谋臣的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3)内容: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土地不得买卖。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受田农民必须每年缴纳一定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意义:均田知识我国历史上较为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

15、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疑难问题】1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对象的扩大 (2)重要原因:生产关系的调整2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3中国古代史上的六大土地政策排行榜朝代朝代 人物政策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北魏:拓拔宏均田令。唐朝:唐太宗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中期后两税法。北宋: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市易法。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知识梳理】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2四大经济区及其特点:(1)山东、山西:(2)江南:(3)龙门碣石以北: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