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 (2).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71517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树栽培技术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茶树栽培技术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茶树栽培技术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茶树栽培技术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茶树栽培技术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树栽培技术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栽培技术 (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树栽培技术一、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选好茶

2、树品种和茶园地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茶树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三、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

3、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栽植。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33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

4、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移栽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料,可用于茅草、柴禾、稻草、麦秆等。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

5、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二次修剪在栽后的第二年3月上、中旬(1足龄时)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3月上、中旬(2足龄)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厘米。3足龄后开始采用轻修剪。6、轻修剪:轻修剪的作用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为适宜。采摘名优茶也可提前到秋末冬初进行。轻修剪的深度一般以剪去冠面3-5厘米的枝叶,即剪去蓬面突出枝梢和晚秋萌发的黄叶层。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7、深修剪:良种茶园经过多年采摘,蓬面生长势减退,产量下降

6、,此时宜进行深修剪。一般剪去绿叶层的二分之一,约通10-15厘米。以剪尽蓬面结节和细弱枝为适度。通过深修剪可以更新树冠,恢复生机,提高产量。 四、管理(一)施肥管理1、追肥。追肥是在茶树地上部生长季节施用,主要是不断补充茶树矿质营养,促进茶芽生长,从而使茶园达到持续高产。良种茶园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及微肥。良种茶园幼龄期的追肥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一般窄畦双行良种茶园追肥用量为:一至二年生每亩施纯氮8-18千克,三年生亩施纯氮24千克左右,四年生亩施纯氮30-35千克。尔后,按每增产干茶100千克,增施纯氮10-12千克。成龄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根据茶叶单产来确定的,通常亩

7、产干茶100千克,亩施纯氮15千克;亩产干茶200千克,亩施纯氮25千克;亩产干茶300千克,亩施纯氮35千克。虽然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随着单产提高而增加的,但每年每亩良种茶园追肥不宜超过40千克纯氮。一般追肥人春、夏、秋三季施用,各季追随者肥用量比例为:50:20:30。 2、基肥。基肥是在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休止后施用的肥料。作用是提供足够又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为茶树冬季根系活动和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起到改良茶园土壤的作用。良种茶园施基肥的时间通常是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基肥的品种有饼肥、堆肥、厩肥和复合肥等。茶园基肥的用法:一是将几种有机肥混合后,再掺合一部分速效化

8、肥同时施用;二是将各种有机肥分别轮流施用。良种茶园封行前的幼龄期和单行条栽园的基肥,采用开沟深施,封行后的成龄茶园基肥,采用地面撒施。用量:幼龄期每亩每年施饼肥100-200千克或者复合化肥25-50千克。成龄茶园一般按产量高低来确定,亩产每增加100千克干茶增施饼肥100千克。良种茶园施肥要做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结合。氮、磷、钾的比例,幼龄期为2:1:1,成龄期为3:1:1。 3、与一般农作物相比,茶树的营养需求表现为多元性、喜铵性、聚铝性、低氯性和嫌钙性;在养分吸收利用方面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和向肥性。(1)茶树优先吸收NH4+,对NO3

9、-利用能力较低,NH4+-N比NO3-N 更容易进入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2)茶树适宜于酸性土壤、成熟叶铝含量高达1.7%,故称为聚铝作物、喜铝作物或铝积聚体。铝部分取代根Ca、Mg功能而促进根生长。适量铝促进茶树吸收N、P、K,尤其是P;可促进茶苗Ca、Mg由根向地上部运输。铝促进茶苗同化CO2以及光合产物向根部运转。铝促进茶氨酸转化为儿茶素,改善茶品质。(3)茶树对钙的需求量比一般作物少得多,对钙的需求只有同是生长在酸性土壤上的柑桔及桑树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因此茶树是嫌钙性植物。(二)土壤管理1、加强覆盖,防止冲刷。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如等高种植,因地制宜修筑各种梯田,开

10、设隔离沟、截水沟及间作绿肥等,但最重要的是茶园行间铺草。茶园土壤铺草覆盖优点很多,首先它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既可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土层蓄水量,起到保水抗旱的作用。其次,茶园铺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茶园行间铺草,杂草受铺草抑制,见不到阳光,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再次,茶园铺草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生物繁殖,提高土壤肥力。最后,茶园铺草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保暖,防止冻害。 2、精耕细作,勤除杂草。杂草不仅能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本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须及时去除。一般,春茶

11、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削草,清除越冬杂草。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把覆盖草料深埋土壤。3、行间饲养蚯蚓。茶园饲养蚯蚓优点很多,它可吞食茶园枯枝烂叶和末腐解的有机肥料,并变成粪便,促进土壤有机肥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另外,蚯蚓的大量繁殖和成活,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茶根的生长。茶园饲养蚯蚓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之一。五、采摘茶叶采摘既是收获过程,又是一项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茶园的重要的栽培措施。茶叶采摘按要求和目的不同,可分为幼龄茶园采摘和成龄茶园采摘两种。1、幼龄茶园采摘。实行打头采摘。按照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打顶留侧、

12、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2、成龄茶园采摘。一是按标准采。名优茶的原料以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幼嫩芽叶为标准大宗茶的原料以采摘一芽二、三叶的正常新梢和幼嫩的对夹叶为主。二是要做到及时分批采摘。通过及时分批采摘,不仅有利于促进腋芽和潜伏芽的萌发,增加茶叶生长轮次,而且缩短了采摘间隔时间,从而提高良种茶园的茶叶产量和品质,缓和茶叶采摘洪峰,缓解制茶设备和劳力的矛盾。三是做到留叶采摘。良种茶园,尤其是无性系良种,性状一致,发芽整齐,芽头粗壮,容易采摘。若采摘过度,就会造成留叶偏少,蓬面早衰。一般丰产茶园叶面积指数要求达3-5,绿叶层厚度在15厘米以上。 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由于茶树的病虫种

13、类很多,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又会使茶叶的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从茶叶向有机茶发展的趋势,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次或一季病虫的防治效果。2、各项措施间应相互促进,不能互相抵触。3、抓住关键病虫及其薄弱环节,采取干预措施。主要技术措施: 1、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要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阴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2、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培管理。主要包括选育抗病虫品种、茶园耕作、排灌、共树修剪、施肥、采摘等,其中剪、采、耕作最为重要。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

14、防治能力。生物防治是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其中有的是自然存在的,需要加以保护和利用;有的是人为释放的。4、采用适当的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1)物理机械防治:目前主要是两种方法:诱杀法和人工捕杀。(2)植物源农药防治。常见的有: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等。(3)矿物源农药防治。主要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矿物油等。(一)茶叶害虫黑刺粉虱:黑刺粉虱以若虫吸取茶树汁液,并排蜜露,招致煤菌寄生,诱发煤病,影响茶树光合作用、发芽密度下降、发芽迟、芽叶瘦小,严重的引起茶树落叶。据我站田间调查,今年我县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在4月

15、20日,平均百叶虫量64.133头(去年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在4月5日 左右,平均百叶虫量33.5头),与常年相比,今年具有发生期迟、虫口数量大的特点。预测今年第一代黑刺粉虱防治适期在5月20日左右,药剂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提倡侧位喷洒,安全间隔期10天左右。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吸取茶树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第一峰防治适期在百叶虫量超过6头且田间若虫占总虫量80%以上,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农药选用10%吡虫啉2000倍液。茶橙瘿螨:茶橙瘿螨以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汁液,在螨数量少时茶树为害状不明显,螨数量较多时被害叶呈现黄绿色,叶片主脉

16、发红,叶片失去光泽,严重被害时,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干枯、状似火烧。造成大量落叶,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都有严重的影响。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安全间隔期为10天)。蚜虫:茶蚜聚集在新梢嫩叶和嫩茎上刺吸汁液,受害芽叶萎缩、伸长停滞、甚至枯竭。蚜虫排泄的蜜露可引发煤烟病。被害芽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影响。可用10%吡虫啉2025克/亩(安全间隔期为10天)。(二)茶叶病害 芽枯病:叶上病斑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萎缩不能伸展,感病叶片易破碎并扭曲。早春受寒流侵袭和茶叶氨基酸含量高的茶树(白茶、龙井43等)易感病。目前我县幼龄茶园发生较重。炭疽病:主要为害成叶,在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褐色变为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